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20-09-02 06:25韩杰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策略

韩杰强

【摘要】初中生正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一个阶段。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课程也是初中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传统的语数外等科目,其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程的时候便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阐述或者是说教型的授课。应当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动向创造更适合于初中生的课堂。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授课经验,探求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1-0026-02

引言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义礼智信在孟老看来是他自身带有的而非别人强加于他的。道德教化自古以来便是教育学生的重点,我国关于道德教化的诗词文献自古流传、源远流长。一个国家有一个好的道德与法治作为基础,社会方能长治久安。初中法治教师理应重视道德法治课堂,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道德法治与课堂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收获仁义礼智信。

一、优化教学设计与课件内容安排

《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备课安排亦是如此。教师需要在备课安排与课件设计中做到真正的有备无患。目前许多初中法治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看点便是,教材对于初中学生难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语句多显生涩拗口,即使备课也作用不大。初中教师大多数把《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后教成了思想品德课程,仅仅为了弘扬一些核心价值观念而去教学,在教学中过多的设置了道德品质培养环节而忽视了法律课程的传授,使得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就是一门“人人都能学,人人都能考,人人都能会”的课程。因此,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考试也不注意复习,但教师仍然会给予差不多的成绩,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程度的漠视。教师对于道德法治相关的课堂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教师也选择不备课,讲授时又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方法,这样便导致许多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寥寥,甚至有一定的抵触和逆反心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各门课程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也出现了实践活动的环节,教师会利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如果学生和教师根本上的意识没有得到纠正,即使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也只是短期内会起到效果,并不能维持学生长久的对这门课程的喜爱。时间一久学生便会发现课程改革只是表面工作,只要教师不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安排课程内容,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总是会沦落为学生心目中的“备胎课程”。

教师首先应当改变的便是自身对于这门课程的观点,积极备课,寻找学生这个年龄段所感兴趣的点,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环节,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局面。例如:在进行崇尚法治精神中《尊重自由平等》这一章的学习时,教师要完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便是让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相关含义,让学生理解在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一个道理。教师便要针对这个教学目标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做足充分的教案准备,设计一些与之相符合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导入相关联的情境,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的内容。在探讨人类对于自由的渴望时,便可以引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意思是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后续再逐渐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教师也可以通过法治与自由引入香港的暴徒事件,众所周知,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制度,而中国香港对于游行也有一定的法治约束,香港暴徒不顾约束,侮辱国旗、破坏街道、行不义之事,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此事件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

二、利用信息设备,创造学习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法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如今信息时代的这个大环境下,单一的教师讲述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的授课需求,尤其是像法治道德这类课程,更是要依托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因此,利用互联网出现带来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且符合实际的教学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图片、音乐、新闻等资源构建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立体化认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内容当中,从而避免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教师教学效率低下情况的发生。例如:在学习《公民权力保障书》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同学播放《战狼2》中的经典片段,在《战狼2》的结尾,出现的中国护照写着这样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国家赋予中国公民的权力保障,有国才有家,无规矩不成方圆,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无从下手,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对这部影片的了解程度较高,因此感触更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频繁发生,教师需要提前普及这部影片或这个经典片段的具体来源及主要内容,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对多媒体所展示的影片有清楚的认知且能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这样的方式不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生活中所见的事物与课堂学习内容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后遇见相关影片、图片或新闻资料时,直接联想到课堂中所教学的内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为了让本堂课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分组模仿《战狼2》当中经典片段的主要任务的言行,这时候,学生因为对该影片的喜爱,很可能会积极举手申请扮演,教师将角色分配好之后,不仅要要求学生将这一经典片段呈现出来,同时要求扮演角色的学生考虑与课程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学习,但却完全没有抵触的情绪,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体的课堂教学。

三、用实践提高学生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教师让学生明白一个理论,最关键的方式便是让学生投身实践,做到真正的言行合一。尤其是初中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更应该引导学生投入实践当中,去体会道德与法治的真正含义,而不是将法律和道德概念架空在理念层面,仅仅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并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注意到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于社会的作用。因此,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最好方式是利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或模拟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感知教材上相应的内容和概念。另外最好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让教师带着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一些义务劳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中学生学习专门的法律知识,让律师或熟悉法律的人员来到班级和校园内做一些宣讲活动。例如:在讲述《依法履行义务》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做一名团员或者是一名青少年应当做的事情。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义务”这一名词解释清楚,并且让学生清楚我国规定的青少年应当履行的义务当中包含什么,具体举例说明,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或资料的形式对义务有清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随着教师的带领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完成相应的义务。例如,中学期间,教师经常会带学生去养老院或福利院等地方,让学生通过奉献捐献自己的衣物、书籍资料,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感受社会温情,体验无私奉献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与这些老人和儿童进行交流活动,比如可以为福利院的老年人洗脚或扶着老人去散步、帮老人整理衣物、打饭菜等等。针对儿童,可以帮小孩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和小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在回到家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表达关爱,加深和父母的沟通交流,使中学生能够构建起更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现在还处在一个慢慢摸索的阶段,中学教师需要对这类课程加以重视,让其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增加。而中学教师也要在备课方面与课程设计方面多花心思,要充分探寻中学学生的特点,寻求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对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起到真实性的帮助作用,避免學生出现学习了这门课程毫无感触甚至厌恶的情绪出现,初中相关任课教师需要从意识上提升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 2019(7):8.

[2]庄亚民,郭清文.凸显学科魅力激活思品课堂——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1):181.

[3]顾勇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4]景自力.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7):55.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