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振中
【关键词】 远端胃癌;传统根治术;胃小弯全切术;预后
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不仅可损害消化系统功能,肿瘤组织转移后还可影响肝肾及呼吸功能,严重者出现恶性病变,危及生命[3]。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根治术为远端胃癌的常用治疗方式,术后配合化疗可抑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文对比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切组和根治组,每组25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7(62.23±3.16)岁。临床分期:Ⅱ期23例,Ⅲ期27例。疾病分型:局限型27例,浸润型23例。分化类型:低分化19例,中分化15例,高分化16例。所有患者经胃内镜及钡餐造影检查,符合远端胃癌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手术禁忌症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基线然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治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部下方1cm处作一4~5cm切口,切除胃部肿瘤周围3~4cm的组织,清扫淋巴结,重建消化道,距屈氏韧带10~15cm。空肠远端40~50cm处横断空肠,吻合空肠断端及残胃。放置胃管,逐层缝合。
全切组实施胃小弯全切术治疗。患者体位及麻醉方式与对照组一致。于脐部作一2~3cm切口。切除范围:胃小弯全切,部分切除脾水平面、胃窦及胃大弯侧组织,同时切除胃底端动静脉供血端及幽门。从结肠肝曲处逐层分离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同时切除十二指肠球部。淋巴结清扫:使胃结肠充分暴露,将胃右动脉起始部及根部均结扎并切断,,在十二指肠降部作一2~3cm切口,清扫淋巴结与疏松脂肪组织,由上至下,清除脂肪淋巴组织及第5、第12、第13、第14。第15级第16组淋巴结。仅留贲门右组淋巴结。消化道重建方法:间断缝合小弯侧切除线,吻合空肠与残胃,使输入端与大弯侧吻合,确保消化道可连续。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2~3d,预防感染。术后实施化疗,7d为一个周期,连续化疗3个周期。
1.3评价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住院时间。
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反流性胃炎、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指标对比
全切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根治组短(P<0.05),其淋巴结清除数量较根治组高(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全切组中有1例出现感染,占比4%,未见其他并发症。根治组中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占比4%,有2例出現感染,占比8%,有1例出现反流性胃炎,占比4%,并发症发生率为16%。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10.311,P<0.05)。
手术为胃癌的常用治疗手段,可切除肿瘤组织,清扫病变淋巴结,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预后。患者生活率与手术清扫的病变淋巴结数量呈正相关。既往使用的传统根治术虽能切除部分肿瘤及病变淋巴结,但对于贲门周围、贲门交界处及小弯近端的病变组织无法有效清除,且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胃小弯全切术通过切除病变及疑似病变的淋巴管、转移病灶及易转移的胃壁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具有切除范围广、肿瘤细胞遗留少、预后效果好等优点,可降低肿瘤残留率,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3]。
本文研究显示,实施胃小弯全切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实施传统根治术的患者相比更短,其淋巴结清除数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胃小弯全切术有较理想的淋巴结清除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对机体创伤小,可缩短康复进程,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与传统根治术相比,胃小弯全切术对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鲲鹏. 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29-31.
[2]郑丽娟,叶宇. 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69-71+74.
[3]冯海雷. 胃小弯全切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用于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