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城市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市政工程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应用意义,基础设施的建设甚至决定了最终给排水管网的应用质量与效果,因此,城市的管理部门更应提高对于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给排水工程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联系密切的关键工程类型,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极其重要。本文简述了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管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其中所表现出的技术缺点为基础,制定了几项强化给排水管网建设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7-0115-02
给排水管网的功能就是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其对于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排水管网涵盖了城市地下管网的多种综合系统,是污水排放、水源供给以及防汛抗涝等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也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因此城市给排水管网已经逐渐成为了判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部分[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人们更多的给排水需求,在加大管网建设资金投入时也应考虑在如此大的施工量下推进施工工序的难度。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当前的城市给排水管网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想要进一步提高给排水管网的施工质量,就应结合实际施工要求及时找出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相关措施,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1 当前我国排水管网建设现状与建设特点
1.1 给排水管网建设现状
在我国的诸多城市中,给排水管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六成,相较于以往这个成绩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但这一覆盖率针对于一些一二线大城市还远远不够,在国家相关标准中给排水管网要覆盖到八成才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2]。再加上现如今我国应用的给排水管网施工技术与布设规划方案依然处于不完善状态,在不能达到标准管网覆盖率的情况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1.2 给排水管网建设特点
首先,我国针对给排水管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建设管理办法,但从其落实与实际应用建设效果来看,在诸多的技术细节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雨水水质实时监测以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其次是国家的相关部门针对给排水管网建设虽然确定了技术规范,但从应用情况来看其理论性的知识过多,多数内容过于笼统,一些技术关键点并没有具体说明,使得规范迟迟无法落实[3];第三是我国当前所应用的给排水管网建设技术仍处于需要持续完善的状态,不同城市之间的给排水管网覆盖率与技术落实效果差异性较大;第四是多数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同步发展的特点使得其对城市在给排水管网施工资金投入占比依赖较大。
2 当前给排水管网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不合理
给排水管网建设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规划设计不合理。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为基础,可以将当前我国排水管网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等级较低设计重现期在一至三年;位置特殊或是重点的给排水管网布设地区时限在三至五年[4];特别重要的地区时限在十年或十年以上。从当前的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相较于国家标准有着较大差距,部分老城区由于其地下管道线路十分复杂,已经多年没有进行过重新设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人们重视地表建筑的建设环节而不注重地下配套设施的建立,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者与楼盘开发商们的通病。在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城市环境下,游乐设施与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这也是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表现。但在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形势下,地下给排水管网的布设却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其次是由于企业或个人私自划地、用地的原因,使得土地利用环节极其不合理,开发商们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选择违规用地,甚至采取堵塞河道的方式扩大建设用地。这样一来虽然建筑面积增大、经济效益提升,但却由于河道被堵塞使得一旦有暴雨天气出现,极容易导致洪水等灾害的发生风险增大,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部分开发商以各种非法手段抢占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区域,将其变为建筑用地,使得该区域蓄水能力下降趋势极为明显。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发展速度过快的,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财产资源都集中在城市,一旦给排水管网无法满足突然暴涨的生活需求,在恶劣天气来临时将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继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5];第三是在城市的规划环节仅仅重视具有短期经济效益的建设工程类型,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这一点在水泥路普及的情况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虽然水泥路的大量应用提高了交通承载能力,为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好了铺垫。但由于洼地面积大量减少,再加上排水管道建设并不完善,在有暴雨袭来时雨水的下渗速度跟不上雨水积攒速度,增大了城市内涝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风险。
2.2 市政规划不够科学
高楼大厦的大量建设与娱乐设施的完全使得城市拥有着多姿多彩生活的必备条件,但从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来看,正是由于高楼的建立,其在满足更多人们的居住于娱乐需求的同时,各类小问题却层出不穷。以给排水管网设施为例,这一类型的基础设施配套并不完全,每一条管道需要承载的压力过大,在缩减管道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无法满足逐渐增多的生活需求。
2.3 下水道清洁不够及时
虽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但配套的公共设施维护工作却并不完善,这一点从下水道口出遍布的落叶与垃圾就能夠看到。由于对下水道的清洁操作不够及时,大量的杂物堆积在下水道口,使得其排水能力严重下降,在暴雨来临时无法通过下水道快速将雨水排出。
2.4 水资源回收率过低与环保规划不完善
当前我国应用的雨水回收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依然有着较大差距,应用技术不够完善使得其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达到最大化的回收利用效果;我国给排水管网规划建设不够美观,没有以城市的特点为依据制定对应的环保措施与美化措施。
3 我国给排水管网管网建设中的技术缺陷
开挖沟槽、管道拼接与回填夯实是管网施工的三个基本步骤,但在实际施工时会发现由于施工步骤涉及到的内容过多,因此需要注意较多的施工细节。但技术人员往往只依照统一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而不注意周围的实际情况,导致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技术应用缺陷[6]。例如管道偏移、管道漏水以及检查井下沉等。出现管道偏移现象多是因为放线测量数据不准确、建筑不合理以及地质结构特殊等,再加上没有对管道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使得其最终的应用效果与预期施工标准严重不符;管道漏水现象主要由于四个原因:管道强度不足、地基沉降、接口不良以及在做闭水试验时数据不精准等;检查井出现下沉现象主要是由于所选井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相符,最终导致地质沉降影响检查井的应用功能。
4 强化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的相关措施
4.1 执行国家质量标准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给排水管网一直以来都有与之想配套的严格施工标准。作为给排水管网的施工监测人员,应在掌握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在发现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时及时指出问题,并将不良现象记录下来提交给上级部门,以此为基础帮助技术人员完善施工方案。
4.2 施工人员应保证施工图纸的掌握完全性
图纸作为施工的基础数据资料,作为施工人员应保证完全掌握图纸内容,对现场各人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求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经常性的进行图纸会审与技术交流;第二是相关人员在掌握图纸内容后,应亲自去到施工现场,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持续完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对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核查[7];第三是应做好标志保护措施,在确定管道铺设相关数据后应对其进行核验,以提高给排水管网铺设与应用的安全性。
4.3 强化给排水管网质量检测
施工单位在选择管道材料时应保证其应用质量,并做小范围的应用试验以确定管道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由于给排水管网的使用年限较长,因此应在施工前确保其抗渗性与抗压性符合设计要求,以免出现渗漏现象。作为施工单位,应注意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建设细节,为进一步提高管网建设质量做好铺垫。
4.4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给排水管网管理部门之所以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作为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也是影响给排水管网最终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现场的施工人员,都应在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下接受管理与技术培训,以积极的态度交流施工经验,为后续提高给排水管网建设质量做好铺垫。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给排水管网建设相关单位应负起责任,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强化控制与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市政给排水管网建设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易鹏.关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1372.
[2] 李鹏.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中化工建材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8(27):210.
[3] 宋光绪.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網改造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3223.
[4] 周洪涛.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1):73-74.
[5] 高凯,魏峰,付向斌,等.浅谈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中化工建材的应用选择[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2):281.
[6] 宋光绪.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3074.
[7] 姚金凤.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165.
收稿日期:2020-03-13
作者简介:谭开亮(1963—),男,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大专,经济师,研究方向:市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