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02 07:06游怡婷谭茜刘楠
大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游怡婷 谭茜 刘楠

【摘 要】 在“乡村振兴” 战略的背景下,文化振兴是重要的一方面,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农村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更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但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与城市差距大、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是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全面协调、人才培养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加以努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现状及问题对策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及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尤为突出,我国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支持与政策导向逐渐向农村倾斜。2005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提出了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继续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始终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一把抓,增强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创建,实现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国家统筹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大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12年以来,先后投资17亿元对偏远农村地区进行补助,建设农村骨干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国家还专门安排专项资金,补助购置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以解决基层文化设施“空壳”问题。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31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10个,建设阅报栏、广播阅报屏7.2万余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万多个。经过国家长期投入建设,我国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规划。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时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了方向与路径。乡村振兴是农村文明的振兴,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建设,应使文化成为乡村的生产力、凝聚力和驱动力,以文化带动生活品质提高,造福农村人民。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是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一环,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理论基础,为农村文化服务有效运行提供指导及提升影响力。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要将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建设成长效制度,强调城乡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均衡发展。《决定》指出,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制度层面对人民文化权益建设做出了规定,更加具体全面地阐释了应当如何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表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了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要求。

虽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不匹配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农村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由之前的单一方面、简单要求转变为形式多样、深层次的更高要求,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明显没有更快更好的适应农村群众需求的改变而出现了供给不足甚至严重的供需失衡、不匹配的现象。

首先,农村群众日益自觉的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要求,不仅是要求供给总量的增加,而且还要求供给质量的显著提升。但这种对质量和数量的双重期待和需求并没有最直接、快捷、高效的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进和提升。而且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二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往往需求方的需求信息是复杂多变的,但是作为供给方,受限于实际情况,由此就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与农村实际情况或者农村群众最开始的预想情况不符。

其次,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区渗透以及农民群众相较于以往整体素养的提升,他们不仅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关心是否能够运用更为多样便捷的方式去获得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消费愿望、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都显著提升,但是目前整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及时应对这些全新的变化,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由此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不匹配。

(二)城乡差距显著

我国的经济总量持续跃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显著的差距也表现在城乡公共文化建设方面。

首先,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说,我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侧重于城市地区,在资金投入和重视程度上,城市地区相较于农村地区是更为优先考虑和建设的对象,所以城乡的整体建设水平并不均衡。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少边穷的农村地区来说,其公共文化建设的力度和完整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城市地区,不仅在建设总量方面还存在较大缺口,在质量方面也同城市地区有较大差距。

其次,从公共文化建设人才方面来说,城乡的人才配置不均,呈现出城市文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高于农村地区的状况。由于城市地区具有更优厚的待遇、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大部分人才都愿意留在城市,因而城市地区的文化人才配置就呈现出年龄结构丰富、人才总量大,优质人才多的特点。城市文化人才聚集,相应的留在农村地区的文化人才就不断减少,甚至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才也不愿意回流,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人才配置呈现出年龄结构固定单一即多为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青壮年人才极端不足、整体人才基数小而且高素质人才更为缺乏的一种恶性循环特征。

(三)供给主体单一且效率较低

由于农村不具备孵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条件,所以要想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外部供给。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依靠的外部供给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和投入,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不足。由此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一的供给主体很难以单方面的力量满足整个农村庞大的文化需求,而单一的供给主体又会使供给的内容不能趋于多元化,不能最及时的反映需求方的要求,而使得农村公共文化难以得到全方位的建设。

同时由于供给方的单一,使得供给方投入的资金等建设资本不能得到最为科学有效的监督;在建设资本运用的透明度、公开度和规范化、合理化上也得不到最为切实的保障;同时由于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建设资本也难以得到最为妥善的运用。

结果就是,一旦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本断链,就会直接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整个的建设受到极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破坏。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协调,均衡不良的供给失衡

要树立全面、协调、均衡的观点,始终围绕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注重文化体系建设数量方面上增加的同时,促进质量上的提升。因为随着我社会的进步,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时,不乏存在的糟粕,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农村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政府需要更好地了解农村群众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按照中央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更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现状或是存在的问题,便于明确农村群众对文化的诉求,同时不断均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源,最终到达更好对接的效果,改善不均衡的状况。

(二)完善机制,培养农村的人才队伍

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城镇存在显著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才的匮乏,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机制,培育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一方面,进一步创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一大批擅长文化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去,同时,要按相关政策落实好相应的待遇,并且进行一定的财政倾斜,对于有组织、有纪律,并且将建设和带领文化团体取得优秀成果的人才进行奖励,让人才能够愿意且长期的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建设处谋划策。另外,对于民间文化传承人,应该进行鼓励,发扬使他们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构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基层文化人员聘用和培养制度,筛选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优秀人才,同时可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当地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建设,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开设网络文化,如开设村庄微信公众号。农村群众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本村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文化满足感,从其中吸收具备一定网络操作技能的文化人才并引进一定的技术专职人员,用于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持续运。

(三)增加投入,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投资,单一的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需求,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还是需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的投入,同时探索稳定、规范且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机制,例如可以制订以农村文化项目为载体、以奖励为补贴的财政激励机制等,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强化资金投入的保障能力,可以动员并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于农村文化活动经费匮乏,农村绝大多数文艺团体都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又由于受到经费的影响,管理便存在欠缺,甚至自生自灭,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組织社会机构等来组织或管理文化团体,带领农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增强积极性与参与性,并发展文化团体的专业性,可以通过文化团体去赚取一定的费用来用于平时的管理,增强的资金投入与使用的保障性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性。

结 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支持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倾斜与支持。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在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因此,仍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了解人们群众实际需求,加强文化产品供需的对接,引入管理机制并培养人才队伍,为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元武.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2] 李国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J/OL].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04)

[3] 杨阳,师文丽.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7)

[4] 雒树刚.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R].北京:新华社,2015(04)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MYS201192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