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俊 肖菊梅
【摘 要】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一书中系统阐述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自然”与“秩序”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安排、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夸美纽斯提出的“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等,依然对当今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及其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课堂教学秩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显性成分,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等,却忽视课堂教学秩序及其管理等隐性成分。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秩序的内涵、意义、原则等,对当今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及其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一、课堂教学秩序的内涵
夸美纽斯认为:“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的缘故。”[1]他根据自己的世界观,认为秩序就是事物的灵魂,是“按照地点、时间、数目、大小和重量把先来的和后来的,高级的和低级的,大的和小的,相同的和相异的种种事物加以合适的区分,使每件事物都能好好地实践它的功用”[2]。夸美纽斯通过类比“蜜蜂以严谨的秩序进行精细工作”“一个国家的稳定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证”等例子证明了“秩序”是万能的支配力。从夸美纽斯对于秩序的理解中不难看出,秩序是一个全局、宏观的概念。相应地,教学秩序也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而宏观的方法论能较好地指导具体任务的完成。
谈到教学秩序,夸美纽斯提出了“自然主义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导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并且必须是不受任何阻碍的。”[3]这就好比齿轮的运转、钟摆的工作、乐器的吹奏等都需要按照自然秩序进行和谐组合,才能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相应地,课堂教学也有必要仔细安排课堂时间、教学科目和教学方法。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众多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教育改革却没能以“万物的严谨秩序”为基础,未能遵守或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从而引发一系列教学问题,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秩序是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因素的有机结合。而教学因素又称为“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等因素,他们是教学活动中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教学秩序合理地应用于课堂,能促进课堂的有序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秩序的意义
夸美纽斯试图寻找“教与学的方法所能根据的磐石一般的原则”。他强调“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4]在夸美纽斯看来,以“自然”作为课堂教学秩序的向导,良好的教学秩序就能“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和“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被获得的原则”[5]。概括地讲,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井然的课堂教学秩序很有必要。
(一)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安排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教材、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因素,如课堂教学内容会受到课堂时长的限制,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提问环节及课堂研讨环节的影响。而在教学秩序严谨的课堂上,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那么就要依据“遵循自然的秩序”的原则进行传授,使知识内在的逻辑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也关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自身智力和脑力的开发,诚如夸美纽斯所说的“开发心智”。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得具备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调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教学合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管理和合理安排。
(二)有助于学生在适切的教学环境中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如果一味地抱着希望学生高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而不顾其发展特点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教材内容的逻辑性编排等心态去授课,就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甚至不自觉地给学生施压等情况,由此可能导致课堂氛围的紧张。这样的课堂环境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在“以学生为中心”观念下开展教学活动,依旧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更大,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则成为学生在有序的课堂环境中遵循教师指导、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否则,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如果教师希望以改善教学环境而对学生的课堂言语或行为进行压制,可能会使教学秩序越来越混乱,使学生对教师依赖关系的保持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为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教师应努力构建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有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等不同层面。[6]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关系,即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教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教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关系,是教学得以进行的基础。[7]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设计者、管理者、授业者、研究者等,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则是受业者、学习者、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等。从历史上来看,如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当前教学论界的主流看法是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为此,构建良好有序的課堂秩序,既能发挥教师对课堂有效管理、促进教学设计顺利实施的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序高效的学习;既有利于发挥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由此形成有序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教学秩序的优化原则
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以及“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一)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
夸美纽斯用爱索克拉提斯的一句话佐证自己的观点:“凡是热忱求学的人就会是具有学问的人。”[8]他认为教师应该想尽一切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而这是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便捷容易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发的主动行为时,教师传授知识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学生的求学欲望能由父母、教师、学校、社会环境、教学方法激发,尤其在课堂上,若教师选用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容易接受的教学素材,采取能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抑或是采用较为亲和的教学姿态、和蔼的教学语言进行讲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夸美纽斯认为:“教导的方式应当减少学习的痛苦,使学生在学业上不受到任何阻碍或耽误他们的前进。”[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枯燥的教学内容,或者在枯燥的教学环节中引入较为有趣的课外素材,减少学生上课的苦楚,使上课环境变得轻松自然,这样有利于学生心智的锻炼和知识的掌握。
(二)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
夸美纽斯首先提到“先学德行,后学智慧,因为没有德行,智慧便难学到”。[10]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先行。具有自主学习抑或课堂纪律的意识,能帮助学生更彻底地掌握课堂知识。其次,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因为所学知识“大部分只通过了他们的头脑,却没有牢固在那里”[11]。在课堂上,不难发现教师时常批评学生“学了就忘”,对学生讲的道理“也被当耳边风”。其实,这与课堂教学秩序息息相关。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彻底地吸收知识,在教学时就应该对相关课文或者其中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课堂复习及难点巩固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当课本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认知常识,便能适当地解决“学了就忘”的问题。
(三)教与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教育容易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其学习期间无法甚至完全没有涉猎学科知识的大部分领域。这种现象其实有因可循:“第一,没有一定的路标作为学生每年、每月或每天所应达到的目标,并且完全缺乏系统。”[1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当堂学习设立学习目标,让学生以教学目标作为参照,系统地进行学习。“第二,没有指出确实可以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13]在创设好课堂教学目标后,教育者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
总之,教学秩序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涉及整堂课的组织与调控。井然的課堂教学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研究教学秩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实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2][3][4][5][8][9][10][11][12][1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54、54、59、59、61、81、83、82、84、93、107.
[6]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5):47-50.
[7]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0.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