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广
今年6月15日,圆满完成曙光村脱贫任务的沈淼调任嫩江市联兴乡乡党委书记。在离开那天,望着这个自己寄托了无限深情的小村,从不轻易流泪的她热泪盈眶。
五年坚守,沈淼为曙光村赢得了真正的“曙光”。如今,曙光村已摘下了贫困的帽子,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五年耕耘,沈淼的全部情感都倾注在了这个曾经贫困的小村里,她说:“曙光村就是我的家!”
请缨贫困村的“犟女人”
2015年9月,在嫩江市(当时为嫩江县)妇联工作的沈淼主动请缨,接下了海江镇曙光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重任,成为嫩江县唯一的女性驻村第一书记,从此把自己的青春与曙光村捆绑在了一起。
当时的曙光村是什么样呢?沈淼对此记忆犹新——泥草房,东倒西歪;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寸步难行。曙光村的老百姓更是记得当时的困境——全村747户,有31户极度贫困;在籍人口2413人,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留下老弱病残困守一隅。大家都说:“曙光村无曙光,日子不见亮儿。”
面对这一切,沈淼心头沉重,却没有退缩,立刻投入了新的工作。她拿着小本子,挨家上门谈心,很快摸清了曙光村的“底子”。分析现状,她找到了这里的“穷根儿”——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没有依托;村民缺乏精神头儿,一味靠天吃饭。心中笃定后,沈淼对症下药,确定了“基础设施先行、发展产业项目”的驻村工作思路。
奔跑在路上的“铁女人”
“有条水泥路就好了。”这是曙光村村民多年来共同的愿望。可曙光村穷啊,没钱修路,村干部也一筹莫展。沈淼到任后,一拍桌子,说这事她来办。她冒着深秋的霜风,一趟趟地到嫩江各有关单位奔走,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两个月后,争取到200万元修路资金,硬化村里巷道7.86公里,铺设U型槽路边沟5公里,安装路灯146盏,让曙光村终于有了一条敞亮的“大马路”。
修路只是沈淼跑资金的开始。此后,她几乎每个月都在重复着要政策、筹资金、找项目的行程,用她自己的话说,经常是“不是在跑资金,就是在跑资金的路上”。原本白皙的沈淼越晒越黑,原本文静寡言的沈淼变得泼辣大胆、能说会道。当时嫩江各有关单位几乎没有不知道沈淼的,都觉得这个女干部“不好对付”。有人回忆说:“为了项目资金,她可以一连一个月到单位找你。就服气她这股韧劲!”沈淼的穿衣风格也在变化,后来常年穿便装长裤。有人问原因,她说是“为了走路利索”。
五年来,沈淼多方争取到资金2000多万元,为村民改造危房189所、翻建危房4所、新建住房1所,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打抗旱井10眼,修农田路28.6公里,整村实现自来水入户。同时,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和3处文化广场。
给百姓提气的“大女人”
“扶贫先扶志”,沈淼经常走访村民,谈心拉家常,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目的是把百姓心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激发出来,化作内生的动力。
贫困户李天奎患有慢性病,媳妇和女儿智力有缺陷,但三口人都有劳动能力。入户走访时,沈淼发现李天奎总念叨日子不好过,有“等靠要”思想。沈淼反复做他思想工作,劝他通过劳动增收。李天奎总是推脱身体不好,老婆孩子的情况又使他无法外出务工。沈淼就建议他在房前屋后的菜园种植绿色蔬菜、青蒜等。李天奎无法推脱了,把菜园全种上了青蒜,入秋卖蒜,一下子收入4000多元。李天奎会摆弄机械,沈淼就帮他联系购买了一台玉米脱粒机,让他走家串户给村民脱粒,一个秋天又挣了2000多元。冬天,沈淼又帮他联系到合作社烧锅炉,一个冬天下来挣了5000多元。李天奎感激涕零,说:“沈书记,我想通了,以后我自己好好干。”如今,李天奎在村上的滑子蘑种植基地务工,月收入达3000元。
为了彻底提起曙光村的精气神儿,沈淼组织党员联系贫困户,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对一开展扶志(智)教育。为推动移风易俗,她牵头制定了村规民约,打造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曙光村的变化由外而内,村民开始有了精气神儿。
率百姓追梦的“强女人”
认准了沈淼后,曙光村开始拧成一股绳,跟着沈淼发展产业。2018年,沈淼带领村民建立了滑子蘑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基地建有大棚10栋、晾晒棚2栋,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以“党员+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留守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增收。在扶贫基地务工村民和贫困户最多时达30多人,人均增收4000余元。
今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导致物流一度中断,曙光村41吨滑子蘑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沈淼急得嘴唇上都起了燎泡。煎熬中,她想起了与自己结过缘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便打电话求助。黑龙江交通广播十分重视这件事,紧急联络东北三省及各地11家交通广播协作,连续十多天滚动播出曙光村滑子蘑滞销消息。这则消息被黑河市委书记马里听到了,他立刻赶到曙光村调研,了解详情后,号召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消费扶贫。为了让滑子蘑搭上电商快车,沈淼又辗转借到真空包装机,组织村民生产真空包装,并与黑河市邮政公司协调解决了运输问题。在沈淼的努力、组织的关心和各方面的支持下,41吨滑子蘑一售而空,资金全部回笼,村民如愿拿到了利润分红。
当群众知音的“真女人”
7月3日,记者跟随沈淼来到了曙光村曾经的贫困户耿延民家中。见到沈淼,因脑出血术后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言语不清的耿延民蹒跚着要站起来,去抓沈淼的手,热泪在眼窝里直打转。耿延民原本是村里的富裕户,六年前一场大病差点要了他的命,还使他一夜返贫,负债累累。沈淼到曙光村后,一直关注他家的情况,与其他几名村干部一起凑了一笔资金,为他家引进了50只鹅雏,让耿延民的妻子李金凤喂养,同时引荐李金凤在滑子蘑基地务工。在了解和鉴定耿延民的劳动能力后,沈淼还让耿延民在合作社做点力所能及的零工。面对记者,李金凤激动地说:“沈书记是我们的恩人。”
类似这样的事儿,沈淼做过的多得数不清。贫困户张信堂老两口生活不能自理,沈淼三天两头跑去看望他们,还帮他们办理了低保和大病给付。张信堂大爷一度病重,昏迷中嘴里还叨咕着:“沈书记,坐……”74岁的贫困户孙宝忠的假肢使用年頭太久磨损严重,可他根本更换不起。沈淼多次跑民政局协调,帮孙宝忠免费更换了价值一万余元的新假肢。聋哑村民房国仁多年前因外嫁辗转遗失了户口,成了“黑户”,不能办残疾证,不能交合作医疗,生病不能去正规医院。沈淼多次协调派出所,多方取证,几经周折,帮房国仁落了户、办了身份证。做过的好事沈淼自己记不清,可曙光村人却一一记在心上。
“沈书记是好闺女,老百姓都想有这样的好闺女;沈书记是好干部,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干部!”感恩的曙光村人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