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路径探讨

2020-09-02 07:10张才行
世纪桥 2020年2期
关键词:路径优化

张才行

摘 要: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极为重要的环节。基层一线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检验干部的“大考场”。到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能有效地把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文章以湘南S区为例,在认真分析湘南S区近年来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新时代创新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路径:把提升考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线考察的基础课;将考察内容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相衔接;与考察方式相结合增强一线考察的精准度;在考察结果运用上体现关心关爱干部力度。

关键词:干部机制;考察工作;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 D66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2-092-0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1]。这为新时代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指明了方向。2017年以来,湘南S区针对以往干部考察与事业结合不紧密、下到基层不深入、平时考察不到位等问题,探索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把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作为考察、锻炼、培养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通过构建“立足基层、着眼长远、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选拔”的干部培养使用链条” [2],树立了事业为上、注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提振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产生了明显的撬动效应。

一、湘南S区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始终坚持事业为上,把攻坚克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扶贫解困一线、治理维稳一线的“四个一线”作为主考场,深入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选用干部,把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1.坚持“三个不”,明确考察原则。一是“不分人员”。就考察面广量大、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湘南S区组织部门明确全体部机关干部均为考察人员,分解考察责任,由部务会议成员带队,分乡镇(街道)、分项目成立6个一线考察组,“一对一”定向一线考察,确保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二是“不定时间”。坚持“工作推进到哪里,考察就跟进到哪里”“纠正以往不提拔不考察、不任用不谈话、急用现找等片面做法” [3],主动跟进全区重难点工作的关键节点、重要时间开展一线考察,第一时间掌握干部在关键时刻的现实表现。2017年以来,先后就抢险救灾、精准扶贫、维稳处突、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开展一线考察215次,考察干部638人次。三是“不在机关”。要求考察组主动沉到一线考察,变间接了解为直接了解,考察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直奔现场、直插一线,原汁原味地听取基层声音,现场观察干部表现,掌握详实鲜活的干部表现事例。

2.落实“三张清单”,立好考察标尺。一是定下“履职清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2017年以来,结合区管干部特别是承担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干部的本职工作和项目任务要求,先后形成600多个具体项目的履职清单。二是常态“对账清单”。对照“履职清单”上的时间节点,考察组逐一核实干部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传导责任和压力,督促干部干事创业。三是核实“成绩清单”。坚持每季至少召开一次一线考察分析研判会,每年年底及重点项目完成后,结合“对账清单”,对干部“履职清单”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全面核实干部工作实绩及表现,形成综合分析研判报告,统一交至区委主要领导。

3.畅通“三种渠道”,做到考察精准。一是沉到一线谈。考察组主动下到一线与项目领导、一线干部、相关群众谈心談话,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同时建立联系汇报机制,考察组主动与项目分管区领导对接,了解干部表现并反馈考察情况,消除信息不对称。2017年以来,考察组先后与干部开展谈心谈话1050人次。二是深入驻点察。考察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直接深入项目一线,采取实地走访、查阅会议纪要等方式,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明察暗访、考察督查,现场掌握干部的履职和适岗情况,现场发现问题,收集佐证材料,从中发现优秀干部和“为官不为”干部。三是列席会议听。考察组主动列席旁听项目指挥部、重点工作现场会、推进会等工作会议,边“听”边“记”,但不发表意见,现场观察干部的思路、担当执行等表现情况,获取丰富的考察资源。2017年以来,考察组先后就抢险救灾、精准扶贫、维稳处突、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重难点工作,共列席旁听工作现场推进会84次,召开座谈会62次。

4.强化“三个挂钩”,树立考察威信。一是与提拔任用挂钩。将一线考察中发现的好干部统一列入后备干部库进行重点培养并优先提拔,对一线考察优秀的单位在干部提拔任用时予以倾斜。湘南S区自实施一线考察干部以来,共发现好干部56人,其中43人已提拔使用。二是与评先评优挂钩。对在一线考察干部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干部予以优先评先评优,对处在项目一线的干部单列评先评优指标,对一线考察优秀的单位评先评优指标提高20%。同时结合一线考察结果,每年年初评选10名先进典型,在全区广泛宣传,树立榜样。三是与问责处理挂钩。采取约谈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等方式,对一线考察中的不作为干部予以从严问责,强化考察威慑力。2017年以来,共开展提醒谈话55人次、函询42人、诫勉7人次,并对其中不作为、不敢为且经教育整改成效不明显的6名区管科级干部作出岗位调整。

(二)取得成效

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将考察干部的触角延伸到一线、延伸到现场,很好地发挥了考察“指挥棒”作用,树立了事业为上的用人导向,同时也倒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心沉到基层一线为百姓干实事、谋福祉。

1.树立了事业选人的“风向标”。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坚持把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让最了解情况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当‘考官”[4],通过将考察结果与正向激励特别是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起来,把与事业为上、重视基层的选人导向牢牢树立起来,让干得好的干部在政治上得到肯定、经济上得到保障、组织上得到认可。现在,湘南S区机关干部沉到一线、下到基层已成为常态,下基层次数较之以往提高了20%以上。不少干部反映,以前我们不愿下基层,因为在基层累死累活组织上也看不到、关注不着,而现在我们争着下,你只要干事了,组织就看到了,干事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2.划出了问责处置的“度量尺”。以往对干部问责处置的标尺难以把握,只要不犯“大事”一般不予处置,而且有些被处置的干部对处置又不服气。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把事业实绩作为干部评价的主要依据,明确干部处置的情形,现场掌握情况、搜集佐证资料,一个项目“一把尺子”量到底,干事好坏一目了然,干部问责处置有理有据,让问责处置不走偏差。被问责的干部真心接受、心里服气,认为自己这样被处置是因为工作没做好,下次要对标改正,争当一名好干部。

3.搭建了基层成长的“直通车”。坚持一线考察和一线培养相结合,通过一线考察倒逼干部在基层历练、提升本领、砥砺成长。特别是结合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先后选派了120多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到项目一线攻坚,为年轻干部搭建成长平台,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好苗子”。2017年以来,共提拔重用了18名90后年轻干部,4名表现较差的干部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年轻干部普遍反映,到基层一线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干事,这不仅是动力,还是一种工作压力。

4.提振了干部干事的“精气神”。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坚持一线识别使用干部,吹响了干部向基层一线、项目一线的集结号,把全区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上来,力量倾注到各项事业推进中,“时不我待、马上就办”的干事精气神得到显著提升,“不作为、不敢为”的现象明显减少,一大批重难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干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湘南S区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发挥了选人用人风向标作用,树立了不比来头比劲头、不靠关系靠实绩的正确导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和政治生态” [5]。从调研情况来看,湘南S区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总体运行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一)考察人员上,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不够

在对专业要求较高的项目一线考察时,虽然提前对考察人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但就考察的专业要求而言,考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仍显不足,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难以形成个人的评价报告,有时会不自觉地过分依赖项目指挥长、项目负责人的评价,影响考察准确性。由于考察人员的项目专业知识不足,考察中对干部的专业能力把握不准,离建设专业化干部队伍有差距。有时由于人手不够,临时抽调的考察人员对一线考察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不够熟悉,不能灵活运用。

(二)考察内容上,“考事”与“考人”结合不够

一线考察干部侧重于单纯“考事”,“ 以事定人,偏重于干部考察的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对干部的内在品质考察不足”[6],考察的全面性不够。党的十九大强调干部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加强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一线考察干部,个别忽视了对政治表现的考察,存在着选出能干事但政治上“不过关”干部的风险隐患。另外,一线考察干部,也存在忽视对干部专业能力的考察,把目光更多聚焦在一线“拼拼杀杀”的干部。有72%的干部反映要加强干部的专业能力考察。

(三)考察方式上,考察的科学性不够

一线考察干部按照乡镇(街道)、项目分为不同考察组,每个考察组仅负责所对应乡镇(街道)和项目的考察,对其他乡镇(街道)和项目的干部表现知之甚少,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易出现评价的偏颇。对不同项目、不同区域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把握不足,在比对“三张清单”时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有65%的受访干部反映要区分对待不同项目、不同乡镇(街道)的干部。此外,实行静态考察多、动态考察少,重视工作成果,但对个人进度快慢原因、干部心理状况了解不够。

(四)考察结果运用上,与关心关爱干部融合不够

一線考察干部结果的运用主要与干部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相挂钩,但对干部关心关爱不够,不能光给压力,简单异化为“工作督查”。有的干部建议在考察中要加强与基层干部谈心交心,主动听取现实问题,化解心理疙瘩,体现组织关怀。有的干部建议要大胆保护敢于担责的干部,对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的失误要在考察评价中减少影响,不能忽视努力程度;有的干部反映要与纠错机制相结合,对发现的小问题要及时告知,及时纠偏工作失误,及时纠正干部工作中的小错误、小问题,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三、新时代创新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路径探讨

一线考察干部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但必须聚焦存在的问题,在考察的广度、深度和准度上加大探索创新力度,通过考察推动工作、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把提升考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线考察的基础课

加强考察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是保证一线考察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注重专业培训。考察前要对应考察要求,提前加强考察人员专业知识培养,为一线考察打好专业基础。考察中要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学习交流等方式,重点提升考察人员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力。二是充实考察队伍。注重选拔一批敢于坚持原则、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参与一线考察工作。对部分专业化要求很高的项目,可借助社会力量、专业力量一同开展考察,为干部考察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推行固定考察。实行项目化考察队伍建设,将项目分解成不同类别,建立固定的考察队伍,实行固定考察,保证考察队伍的专业素养。强化考察人员数据库建设,及时补充新鲜力量,加强可持续建设。

(二)将考察内容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相衔接

坚持“考事”与“考人”相结合,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新要求,增强一线考察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一是突出政治表现考察。出台《在基层一线考察干部政治表现的办法》,按照正反双向两个方面,对干部的政治表现提出正向要求,并提出反向负面清单。在一线考察中,通过一线谈心、正反双向测评等方式,同步开展干部政治表现考察,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二是突出专业能力考察。对接不同项目要求,提出干部专业要求,在考实绩的同时,注重考察干部的专业能力、能岗相适等情况,让专业型干部脱颖而出,并结合一线考察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素质较高、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基层一线摔打磨炼,解决当前专业型干部短缺的现状。三是突出干部担当精神的考察。把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现实表现作为一线考察的重要内容,考察既要看最终成绩,还要看个人起到的作用、工作努力程度,开展个人担当精神的民主测评,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三)与考察方式相结合增强一线考察的精准度

不断创新一线考察方式方法,多维度结合,保证更加客观精准的评价干部。一是清单和对账相结合。坚持“三张清单”制,开展“三单对账”,为考察提供准确依据。“履职清单”上,前期做好基础准备,确保清单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时效性;“对账清单”上,重在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并建立负面信息库;“成绩清单”上,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不夸大成绩,也不遗漏成绩。二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总结运用行之有效的常规考察方法,推行差异化考察,注重区分项目间、乡镇(街道)间的区别,定出难易程度实行分类考察。注重区分不同岗位职能,量化不同考察内容,对项目负责人要重点考察其工作思路及大局观念,对一般干部要重点考察其执行落实的具体情况。三是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一线考察既要看成绩也要看过程,特别是对于工作推进不快的,要区分主客观原因,对不可抗外力因素引起的要予以说明。要注重考察结果分析,坚持每月一碰头会、每季一分析会,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从而做出全面客观评价。

(四)在考察结果运用上体现关心关爱干部力度

在坚持考察结果与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相结合的同时,将关心关爱干部与考察结果运用相融合。一是注重谈心谈话。一线考察中,考察人员要主动与一线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情况、听取问题,特别是在考察中发现干部心理上有波动、思想上有情绪、工作上有困難时,要主动介入、及时谈话,化解心理疙瘩,解决实际困难,并将干部情况反馈至相关责任领导。二是注重容错保护。对在考察中发现的干部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给予全面客观评价,特别是对干部在一线攻坚、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要按照容错免责办法,减轻或不给予追究,不影响干部评价,大胆保护肯干事的干部。三是注重问题纠偏。坚持干部小问题即时提醒制度,对在考察中发现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小毛病、小问题或工作中的工作偏差,要通过函询、谈话等方式及时指出,并给予一定时间的整改纠正期,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一棍子打死。同时,要进一步丰富正向激励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嘉奖;要“逐步消除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壁垒,破解基层事业身份干部上升‘天花板问题,加大从事业身份人员中选拔录用乡镇公务员力度,让基层不同编制性质的干部都拥有平等的上升空间和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7]。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1.

[2] 钟维钦.运用“一线工作法”考察干部[J].党建研究(北京),2013(3).

[3] 刘雅菲.济南抽查干部个人事项  隐瞒或填报不实不提拔[N].齐鲁晚报,2014-02-11.

[4] 刘立云.坚持把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J].领导科学,2017(16).

[5] 段金柱,卞军凯,林宇熙,钱嘉宜.福州市推行一线考察干部机制取得显著成效[N].福建日报,2017-07-12.

[6] 李娣.关于构建一线考察干部机制的思考——以福州市为例[J].党政干部论坛,2018(5).

[7] 杨峰.打破基层干部上升“天花板”[J].四川党的建设,2019(7).

【责任编辑:刘中雁】

猜你喜欢
路径优化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探析
基于优化蚁群算法在粮食运输车辆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A蔬菜运输公司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GEM模型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和路径优化
信息时代数控铣削的刀具路径优化技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一种改进的小窗口蚁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