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昂谱(RMP)分析的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2020-09-02 06:55赖利洁麻新华
商业经济 2020年7期

赖利洁 麻新华

[摘 要] 运用昂谱(RMP)理论,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R)、客源市场(M)和乡村民俗旅游产品(P)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运用分析结果提出开发与保护并行,促进民俗产品发展;增加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民俗文化为产品内核,提高产品品质产品开发;注重功能创新,创造互动性的体验等可行性对策建议,以便挖掘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民俗旅游产品体验性和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同时达到对其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 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富川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 F5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7-0125-04

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建设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剂。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三四十年,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发展乡村旅游,但很多乡村旅游地区开展的活动仅限于看山、玩水、拍照片、吃农家饭菜而已,缺少“留得住乡愁”的文化参与。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项措施,其中就包括: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如何让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让更多外来游客乐不思归、留住乡愁记忆。这是摆在各乡村旅游区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处,东连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为贺州钟山县,西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与湖南江永县相连。富川历史悠久,建制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全县总人口32万人,其中瑶族人口1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5%。境内有瑶族、壮族、苗族、侗族、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其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且极具特色。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赋存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它具有独特的地域乡土特色。富川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浓郁原真且极具特色,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如下:

(一)节庆民俗文化

富川瑶族节日很多,除了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瑶族最重大的节日是盘王节,它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盘瓠)的盛大节日,节日这天要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起黄泥鼓舞和长鼓舞,十分热闹。富川朝东镇福溪村每年正月十五白天,正月十六晚上举办湖广潇贺古道火把节,主要有耍春牛、舞龙、唱戏等,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瑶族服饰,组成浩浩荡荡的祈福队伍,在马王庙前进行隆重祭拜,而后手持蒲扇一路催打“耕牛”前行,队伍中还有孩童扮演的各路神仙、游龙等,走街串巷,沿古街古门楼祈福。

(二)信仰民俗文化

“无山不有瑶,无瑶不有歌”,富川流传着“刘娘”传说,它讲述的是富川民间女子刘三妹的传奇故事,刘娘信仰则是在“刘娘”传说的基础上演变形成的刘娘信仰民俗。当地人将刘娘看作是地方的保护神,而且后来人们为了铭记她为蝴蝶歌传唱所作的贡献,特在富川莲山镇莲塘垌设立总管庙用以祭祀。人们祭拜刘娘,举行隆重的出游活动,寄托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愿望。

(三)建筑民俗文化

富川是中国瑶族风雨桥之乡,至今仍保存有27座各具特色的古风雨桥。由于受中原文化、湘楚文化的影响,富川风雨桥集北方石券桥、南方古神亭、儒家古阁楼、瑶家吊楼廊四者于一体,融交通、避雨、歌息、集会场所于一身,桥、亭、阁、廊,浑然天成,成为中国古建的一大奇观,其建造历史、结构形式、文化内涵、文物价值反映明清时期潇贺古道对瑶族地区文化、生活、政治、经济、军事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富川风雨桥群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饮食民俗文化

富川饮食丰富多彩,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古道梭子粑粑和古道油茶。岔山村古道梭子粑粑,起源于村内杨、孟、何三姓人丁兴旺,三姓族人为感怀五湖四海美食皆不能体众人思乡之情,故各推一精干青年,合力舂米成团,加以村中巧妇之手,包黄豆、糖成梭子形状,既体三姓族人同村齐心又表慈母织衣之恩,梭子粑粑由此而来。而古道油茶其制法主要是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辅之以葱、姜、蒜和香菜,经过泡、炒、捶、煮、隔多个环节后制成,初入口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回味无穷。

(五)游艺民俗文化

元明清以来,瑶、汉、壮等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富川瑶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其中以富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为代表,长鼓舞文化是当地最具有民俗色彩的代表性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内核。瑶族长鼓舞又名瑶族芦笙长鼓舞,俗称吹笙踏鼓舞,芦笙者边吹边跳,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喊号子助气氛,它融合富川平地瑶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學艺术为一体,涉及长鼓舞蹈、长鼓舞伴奏音乐、各类长鼓的制作工艺,长鼓舞艺人专门服饰、有关瑶族长鼓舞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以及砍牛祭祀还愿的大型民间宗教祭祀活动等。

二、基于昂谱(RMP)理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分析

昂谱(RMP)理论最早由旅游学者吴必虎于1999年提出,该理论主要包括:资源(R性)分析即资源评价和产品转化;市场(M性)分析即产品弹性和旅游者的产品选择偏好;产品(P性)分析即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1]。以下将对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昂谱(RMP)分析:

(一)R性分析

丰富多样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为富川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几年,富川打造了中国第四座、广西唯一的一座世界级国际慢城,2019年又增加了两个五星级、三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拥有秀水、福溪两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深坡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通过调研发现该县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民俗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原真

富川境内中原文化、楚越文化、岭南文化交汇融合,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舞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殷庙、洄澜风雨桥以及青龙风雨桥等民俗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人杰地灵的富川土地上,孕育出了风情浓郁的民俗文化。凤溪民族风情晚会、古朴雄伟且布局严谨的古明城、元宵佳节举行的上灯炸龙、千年宋寨——福溪村举行的古道民俗盛典,比如赶歌圩、打油茶、穿“过山瑶”服饰、刘娘信仰、盘王节、祝著节等等。这些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保存较为完整,许多村落都分布着民俗旅游资源,但开发力度不足,现阶段没有做到以开发促进更好的保护,且大多数民俗建筑是露天的全开方式,保护方式需要转变升级。

2.民俗文化历史悠远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富川开始设县,在这片大地上中原文化、楚越文化和岭南文化交融汇集,使得这里文明璀璨、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了跨越湘桂两地的潇贺古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海路对接通道,也是中原沟通岭南最主要的大通道之一。富川的文化积淀滋养了这方土地和人民,秀水状元村便是代表,唐宋元明清期间共出过一位状元、二十六位进士,被誉为“文魁之乡”,2008年秀水状元村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同时也是广西唯一的科举历史文化学术考察胜地。“世代沿袭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富川山环水绕自成一体,在长久以来不同文化水乳交融的孕育中形成了纯朴的民风和别具一格的民俗。

(二)M性分析

富川区位独特,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周边有207国道、203省道及洛(阳)湛(江)铁路。随着富川通用机场、县道等二级公路将来建立和完善,富川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通达性的增强为富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1.客源市场发展较不平衡,需多方面发展

旅游客源市场是维护和改善旅游区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富川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富川本地客源,多来自朝东镇、福利镇、富阳镇,这些村镇到富川县城的公路比较完善,每天也有固定班次的大巴车往返县城和村镇,出行较为便利,这部分客源是富川占比最重、最稳定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富川县周边的钟山县、江华县、昭平县,这些县和富川相邻,也会为富川输入一部分客源;三是沿线客源,富川沿线有省道高速,可方便广西区内其他市县和富川临近的湖南永州等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也是部分的沿线客源;四是节庆客源,和富川相邻,位于昭平县的黄姚古镇是贺州市旅游名片,更是“中国最美十大古镇”,黄姚古镇每年举办的“柚子灯节”和“灯笼文化节”对区内外游客有较大吸引力,而富川距离黄姚古镇仅约一小时车程,游客有一定需求来游玩,但客源较不稳定。

2.客源市场偏好趋向乡村,发展前景较好

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比例,年人均出游次数达5次以上。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潜力约为28亿巨大客源群体,约占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半。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预测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有望超过60亿[2]。回顾乡村旅游发展之初,乡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一边是钢筋水泥筑起的繁华都市,另一边是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乡间生活;一些较偏远、较特殊地区的乡风民俗与其他地区不同。这些差异让乡村充满了吸引力,游客更倾向把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乡村民俗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新兴旅游模式,让游客除了山水田园的观光游览外,还有特色的文化体验、经历。富川拥有秀水状元村和福溪村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福利国际慢城等旅游吸引物,可以满足许多游客在休闲、陶冶情操方面的需求。

(三)P性分析

按照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结合紧密程度不同,旅游产品可分成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和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3]。富川乡村民俗旅游产品主要是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开发此类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保留资源的性质与特征、使当地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尚未建立健全

旅游环境和接待能力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最基本的,也是游客考虑最重要的因素。因基礎设施不完善所带来的安全、供水、卫生、通讯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对游客吸引力小、重游率低、入住率下降。比如:让游客十分困扰的旅游厕所问题,乡村旅游地作为旅游厕所的重灾区,大多存在数量较少、质量不合格、管理不到位等显著问题。又比如对乡村危房进行改造重建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同时也须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保持原生态文化的内涵不变,避免千村一面,避免旅游产品单调雷同、失去其文化之魂。富川岔山村、秀水状元村等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力度较小,实地走访发现能提供给游客的主要是饮食和游览观光,而住宿、购物、交通和娱乐设施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2.乡村可进入性总体处在较低水平

交通问题是绝大多数乡村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瓶颈”。大交通涉及到飞机、动车、高铁等,目前贺州市有动车和火车,但未通飞机。富川县仅有火车,从首府南宁市有直达火车到富川县,但耗时较长。小交通方面,从富川县城到福溪村、岔山村等旅游目的地,一般可以选择班车、打车、自驾出行。但班车多数是当地人乘坐,班车停靠地点较不确定,且当地多用方言交流,游客大多不能融入,因此,到乡村旅游时,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居多。总的说,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乡村可进入性仍然处在较低水平。旅游交通工具、交通节点和交通线路三要素是大多数游客出行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加大力度完善交通设施是关键。

3.旅游产品品质较低、体验性不佳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其优秀的文化,而特色是旅游产品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灵魂,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源泉[4]。富川县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当地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不丰富,未形成成熟且知名的组合旅游产品。经实地调研发现,其旅游产品体验性较低,旅游产品多是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旅游产品,真正让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的较少。旅游者体验关注的是当地人的生活和情境,本着对当地民情风俗的好奇,自身希望可以体验当地的生活。因此,游客对体验性有着比较大的期待,但体验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旅游者的重游率,雷同的旅游产品难以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4.制约因素分析

富川民俗文化受传统观念约束,难以将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事业的中心,居民参与度不高,传承與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动力不足。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一种投入多、回报周期长的事业,需要当地居民参与、企业投资开发、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力量的融合[5]。此外,地方环境也影响民俗旅游产品的开拓。很多旅游产业在不同的行政区域,难以形成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延续,在统一管理和开发上难以形成协调一致,从而使得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通过昂谱(RMP)分析得出: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原真、文化源远流长,旅游产品开发有优势条件,开发潜力和前景比较好,但是现存的问题也制约其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为促进其乡村民俗旅游和谐发展,提出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开发与保护并行,促进民俗产品发展

当前富川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开发力度不足,其乡村民俗旅游产品较少,开发较为粗简、单一。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突出特色,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特色民俗村,形成一村一品

开展民俗旅游,构建特色民俗村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特色民俗村的构建和生活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民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民俗村的构建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来帮助我们保护民俗村的传统文化[6]。富川可以秀水状元村和岔山村作为试点来创建特色民俗村,这两个村落旅游景点较多且保存完好,民俗文化氛围也浓厚,作为试点民俗村具有优势和示范性。在各民俗村成立民俗旅游开发小组,在试点过程中不断观察,吸取云南民俗村、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经验,并召集福溪村、凤溪村等其他古村落进行学习探讨,将民俗村建立完全,才能宣传和保留本民族的特殊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开发。

2.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居民参与度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这是大多数人对旅游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关系的共识。同时,旅游业可以改变一个村落,改变村民的观念和认知。村民支持发展旅游业的动力源泉在于,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娱乐表演、特色小吃、传统服饰、民俗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7]。促就业、有商机这些因素在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入股投资的先行条件下可转化为动力,提升居民参与民俗旅游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在村中旅游开发用地上根据不同的地段和占地大小,政府给予征地补偿、重新安置住房;企业到当地租用房屋进行经营,和居民签订合约,让居民参与分红,在当地招募民俗非文化遗产的传人,培训一批专业的表演人员,演奏芦笛、号子、跳长鼓舞等。

(二)增加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

1.以大型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

一方面,可以用瑶族传统节庆中最大的节日盘王节的举办开展宣传;另一方面,也可选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集青山绿水、古风民俗为一体的秀水状元村,打造一个“瑶族文化生活节”,包含瑶族服饰体验展、现场观看瑶族手工艺品制作、唱瑶歌、打油茶、学习当地优秀民俗文化等内容。以节庆为契机邀请旅游企业、旅游卫视、旅游自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和线上传播,提高活动的热度和知名度,继而推广当地民俗旅游产品,节庆后组织开展采风写生、学术研讨等活动,增加旅游影响力。

2.多渠道开展宣传促销

首先,创建运营“富川乡村民俗游”公众号。当下社会,大众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而社交网络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是微信、微博。旅游媒体、旅游自媒体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受众广泛,可以创建一个“富川乡村民俗游”公众号进行市场运作和推广。其次,与知名旅行社建立促销联系网络,创新民俗旅游线路,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拓展行动,达到提升宣传的目的。再次,多开展自媒体的宣传,邀请网络上影响力较大的旅游自媒体来到富川进行旅游体验,旅游的同时开展直播,增加推广效果。最后,还可以联系电视台,合作制作、播放民俗文化的系列专题故事片,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乡村环境建设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第一印象,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乡村环境建设是游客旅游质量的保障条件之一,其构成主要是乡村环卫设施,涉及到村落内的污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通讯网络、救护系统等设施。在数量上增加环卫设施,在质量上也需要保证,以游客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配备,同时也应注重这些建筑的风格,打造适应乡村格调,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提高游客的体验效果。

2.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乡村接待服务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住宿、餐饮方面的。住宿方面应丰富住宿设施类型,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农家乐和民宿的住宿环境和安全等问题要有保障,增加游客在当地监督和投诉渠道,做到快速、有效、合理地解决问题。餐饮的重点在食品安全与卫生,让游客吃得放心,再进一步丰富内容,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餐饮要以当地乡土特色为依托,打造品牌。富川民俗文化以瑶族民俗文化为主,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用餐环境上应营造瑶族特色民俗生活氛围,从餐具桌椅等细节上体现,加强特色菜、农家菜菜品开发,重点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将乡村美食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在饮茶民俗方面,根据各村民俗特色来进行,岔山村油茶知名度较高,可以重点发展让游客尝试做当地的油茶,体验油茶的制作奥妙。最后在农家菜、特色菜上注意当地饮食习惯和游客的饮食习惯的结合,让游客吃得惊喜、放心。在住宿方面,打造特色民宿是近年来乡村住宿的趋势,在秀水状元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有许多特色的民居建筑,在这里打造民宿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在原民居建筑的基础上修缮,然后配备当地瑶族生产生活的用具用品在民宿客厅、房间内,以乡村民俗化和现代化的结合,满足游客住宿需求。

3.旅游交通升级改造

乡村道路建设注重与乡村环境质量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設结合,扩大交通通达性的同时,还应在乡村道路景观营造上,融入富川建筑民俗、游艺民俗等元素,以图片、雕塑等形式体现。在道路通达性方面,注重富川县城进入各村镇主要道路建设和维修。在旅游交通配套设施方面,在富川县城设立富川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目的地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引进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同时道路上设置旅游交通标志牌,可以有效提示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近些年,游客对“旅游+公路”的旅游方式很关注,如被外国媒体评为世界最美高速的合那高速,一经报道后引起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合那高速是旅游风景道的体现,展示了人们对交通旅游价值的认可及关注交通设施“慢游”旅游服务。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应在公路的路侧设置驿站、观景台等设施,让游客“慢游”的时候可以在其中观赏风景、品尝当地特色饮食和购买旅游纪念品。

(四)以民俗文化为产品内核,提高产品品质

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与根源是民俗文化内涵,民俗旅游产品创新和推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宗旨,通过对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地规划分析,在基于保护当地民俗文化不被破坏和丢失的基础上取得实质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富川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了许多优秀民俗文化,这些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原真且独具特色,应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民俗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五)产品开发注重功能创新,创造互动性的体验

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注重感觉和自身的参与。有深度体验,游客才会对旅游目的地产生深刻印象,对旅游产品才会有深度认识。为塑造最优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功能创新首先应该把体验主题化,每一个古村落形成自己的品牌,以自身优势吸引旅游者,并提供特色民俗纪念品等,重视游客的感官刺激,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旅游感受,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对富川游客进行访谈时发现,游客实际接触到的民俗多数是民居建筑、节庆活动和民俗饮食,而谈到对于当地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期待时,特色民俗街区、民俗活动的体验这两种选择较多。可以看出,游客在体验和旅游产品创新方面比较注重,乡村民俗旅游产品是对当地生活习惯、习俗的再加工和组合成的艺术品。而体验是通过游客与旅游产品相互作用过程实现的。从互动效应来看,游客亲身参与的体验,持续时间比较长,会产生较强烈的情感和感触。例如,让当地游客亲自加入打油茶、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在新鲜的感受中体验特色的民俗。因此,强调游客的参与,与民俗风情产生互动效应,充分利用民居建筑、服饰、音乐、节庆等民俗文化元素,打造能够刺激游客感官的乡村民俗旅游产品。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乡村民俗的复兴。乡村民俗中涉及的民间艺术、传统建筑和服饰等,是传统乡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在乡村旅游“民俗热”的背景下,一些巫师神婆等迷信活动渗透在乡村民俗中,有的甚至被乔装打扮成为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乡村民俗加以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迷信、消极部分予以剔除,对乡村民俗中具有独特文化历史价值的部分应该加以弘扬并挖掘利用,使其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叶清.基于RMP分析的福建省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2-36.

[2]张艳宁,左兴俊.临沂市乡村旅游RMP分析及产品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88-190.

[3]柏宁,臧岩.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26-29

[4]封华强,韩金江,李芷欣.基于岑溪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绿色科技,2018(9):244-245+247.

[5]卢立志.乡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探究——以小章竹马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0):17-18+20.

[6]王珏.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的迭代中国经济网[N].江南游报,2020-03-31

[7]韩秀记.生存与发展:民俗村的二难选择——云南民俗村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10(3):101-106.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