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刘金晶
关键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综合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教育現代化2035》的战略主题。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如搭建课程云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等,还有大量支持信息化教学的APP 纷纷面世,如学习通、钉钉、腾讯课堂、企业微信等。
要实现思政课创新改革就需要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信息技术是关键,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性。 可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校际、教师之间差异很大。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开展教学的主动意识,这与教师对网络平台使用的畏难心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和课程教授内容的逻辑完整性都是密切相关的。
然而,机遇不期而至。此次新冠疫情倒逼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既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进步的机遇。教师快速提升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各大网络教学平台也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听取教师反馈,优化网络空间要表达的功能要点,增加用户对本平台的好感度,强化用户的体验。毫无疑问,经此一“疫”,这一轮线上教学带给教育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已经将传统教育中一些很难改变的坚硬外壳击碎,新技术、新思想穿透所有层级和流程,在教育的各个层面洒下种子并萌发新芽,教育开始加速与外部世界联通,与时代交融。[1]
疫情考验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迅速做出调整,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让未来学习的图景越来越清晰起来。
未来学习的时空:开放的课堂和弹性的时间安排。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实现“停课不停学”,教育部与工信部建立了平台保障与应急工作机制,部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百度、阿里、华为等企业全面提供技术保障支持。“云课堂”、钉钉平台、学习通等一系列学习平台满足了全国大中小学生通过手机端或者电脑端的学习需要。为了避免网络拥堵,教师不要求学生完全统一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段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传统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空间被打破,课堂更为开放,时间更为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只要想学习随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网络。社会化资源和专业前沿研究内容进入学校,动态更新的内容逐步取代标准化教材。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线日益模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物理空间、资源空间与社交空间的融合让“无边界+有组织”成为学校主要教学组织形式。[2]
未来教师:终身学习是必由之路。此次线上教学,教师仓促上阵,不仅要尽快熟悉教学平台和智能工具的使用,顺利开展网上班级和课程管理,还要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整合直播课授课内容,开展务实的网络教研,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时间短,任务重,大多数教师经过短期磨合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压力巨大,到从容自信,助推这种巨变得以实现的是广大教师对教学的敬畏之心和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线上教学,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是借助平台给学生布置一系列任务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考核吗?显然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更要以此为中心。提炼和浓缩教学内容,直播课中将精华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互动留有时间,关照并积极回应学生居家“不干家务就难以维系亲情”、“渴望返校是因为相思病”等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使学生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理解和关爱,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实现育人目标。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线上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更高。思政课教师更要成为教学设计的课程开发者、更具魅力的授课者、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估师于一身的“超级教师”。
未来学习者:自主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线上学习,“人—机—人”的互动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有着比较清晰的人生规划与设计的学生,他们会利用这难得的大块自主学习时间,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升自己;相反,缺少约束与监管,自主管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则更渴望回到校园。无论是否做好准备,未来学习者将从面向已知内容的学习转向面向真实问题解决和面向未知探索的学习,面对这些趋势,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在教学、教研、师资等各个环节落实‘激发动力,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三个维度为学生赋能,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主动、科学、高效地学习,从而取得学习进步,掌握知识延展与应用能力。”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运用网络技术突出强调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为途径,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实现学习动力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最终促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3]此次因应对疫情而全员参与的线上教学就是传统学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有利尝试。首先选择学习平台,我校思政课教师大都选择学习通平台,教师将电子版教材、教学课件、教学短视频、经典文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讨论问题、撰写红色经典读后感等资料和要求整合成几个模块,上传至学习通,并设好成绩权重,完成线上学科建设。学生通过收看教师指定的国家示范包建课教学视频完成思政课理论部分学习,其他学习任务可以自由选择完成。学生学习行为在学习通统计一项中都有成绩记录,教师每周向学生公布成绩统计以便学生对学习行为做出调整。鼓励学生参与完善线上学科建设,例如:推荐的短视频、经典文章、讨论问题等一经采纳,教师将之传至学习通单元资料文件夹共享,即可以算作加分项。针对课程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思想困惑,教师以专题为单元进行直播互动式授课。线下教学恢复常态后,直播授课内容可以在课堂进行,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还可以进行主题演讲,课前播报等环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上与传统教学都有了明显的区别,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中心地位进一步地突出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方向,决定了能否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改变了用期末考核或线下考核一举定乾坤的传统方式,重在运用平台数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以便
学生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分数只是参考,重点要看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分享了什么,构建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线上和线下的分工。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再只是師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实现教与学。线上教学依托界面简明清晰,设计人性化,操作简单的教学平台,疫情期间,常用平台功能日趋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师生的需要。如果教师有个性化需要,还可以联系平台量身订制。本学期在使用学习通授课时,在平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仅安装了个人直播间,而且将直播添加进章节任务里,平台就可以记录学生是否收看以及收看时长。疫情期间,学生观看示范课教学视频,完成测试和作业,讨论以及收看直播教学,都需要在线上进行。返校复课后,直播教学及讨论在线下课堂进行,其他任务仍然在线上进行,线下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思政课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样安排既可以把教师从繁琐的作业批改和对学生的考核中解放出来,又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预计在未来,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占8%,传授知识的时间占19%,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占73%。
线上教学设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来决定是自建课程还是使用国内已经建好并成熟运用的思政课程。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很多学校措手不及,于是选用的是国内高校已经建好的思政课程。在选择课程时要充分考量学习群体的特点,确定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变量。我校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使用的是学习通平台,选择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的示范课程,这个课程的授课团队阵容强大,授课精彩。课程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程讨论、课堂测试、章节测试、课后作业等项目,这些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方便学生学习,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在使用这一课程时,可以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资料补充,例如上传电子版教材、电子教案、教学案例、PPT,教学音像资料等,选取的资料要紧扣主题,内容精简,富有吸引力,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能掌握课程基本的知识点。
线下教学设计。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基础上的线下教学一定要凝练高效,避免拖沓重复。“概论”这门课,遵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教材内容,设计了14个授课专题。专题授课,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国情民情,而且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思政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知识传授占比很大,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占比太小,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交流讨论占比,学生可以在线上班级群留言,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回复,相观而善,教学相长。线下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小组共同完成。从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制作PPT到小组成员模拟演练、台上展示、学生点评,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认真投入的同学收获的是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PPT制作技能和如何与人合作等多项能力。
参考文献
[1][2]莫世荣.走一步 再走一步 走向未来学习[J]浙江教育技术,2020(02)
[3]李军刚.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理论导刊,2018(08)
[4]王桃珍,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 06) :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