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浩 杨美琪 刘明
摘要: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各省都积极地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运而生,农村的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相关的二三产业,比如农产加工业、休闲旅游业、新型农业等。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产业融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进一步探究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影响机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户增收;乡村振兴
我国目前还属于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关系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一直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反复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报告中所提出的产业兴旺,具体是指发展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农村产业融合要以农业为基础,在农业基础上衍生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村产业类型和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村产业融合,对推动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户增收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影响现状
在产业融合出现的初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什么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运作过程,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辰(1994)最早提出“六次产业化”的概念,他将农业的六次产业定义为农村一二三各个产业之和,即1+2+3=6。他指出农业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还应该包括和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这成为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起源。在此之后,今村奈良辰又把“六次产业化”这个概念进行修改,把六次产业重新定义为农村一二三产业之积,即1×2×3=6。具体表示的意思是在农村的产业链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产业为零,那么总体的六次产业的收益也将是零。这更突出了农业的基础性,只有农业的基础打好,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家提出产业融合政策以来,农村产业融合开始在国内普遍传播,加上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使产业融合的热度不断上升。姜长云(2015)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就是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不再是单一的农产品产出,产业向更多功能转型[1]。张义博(2016)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生产模式,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改变农民的收入现状和利益分配制度[2]。李云新(2017)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的收入会高于没有参与到产业融合的农户,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农户收入[3]。芦千文(2016)以湖北的宜昌市为案例,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案例来说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好方法[4]。孟弼胜,李茜(2013)认为农村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会引进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类企业,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分配机制,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原本农村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许多农民的收入少于劳动付出,所以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5]。
二、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影响机理
(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有三种类型,一是一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生產、加工、销售一条龙,但是都是要以农业为核心发展二三产业。农村产业融合主要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围绕农业开展相关的二三产业,将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农业生产、加工到最后的出售全部形成一体化形式,包括农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的价值,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促进农户的收入提高。
目前,大多数农村在农业生产后都只是单纯地把初级农产品投入市场,这类初级农产品价格低,市场需求量也小,导致农户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产业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村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通过产品的加工农民可以将加工产品直接销售市场,减少了交易成本,增加农户额外收入。农民也可以学习网络销售,不仅可以减少销售成本,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物流发展,打造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此外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不少城市居民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所以农村在发展生产产业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在农业生产之外,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采摘园等服务业,可以成为农户增收的途径之一。农业融入二三产业后不再只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拉长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链条,极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二)增加产业类型转移剩余劳动力
我国虽然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不足。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农业收入,这就导致农村地区收入较低。有些地区耕地匮乏,导致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人口压力、社会治安问题、同时还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出现留守儿童、老人,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
在农村的产业融合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农业加工产业、销售服务、农家乐等,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这便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新的产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将会吸引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返乡,农民不再需要远离家乡打工,大大减少了去外地务工所要产生的费用,并且不耽误农业的生产,在农业生产之余,可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提高了整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延长产业链条使农村的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农民不再只依赖土地的生产,农民可以参与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一二产业的融合,产生了农业产品的加工业和其他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运输等产生许多岗位,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好可以满足农业加工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农民对农产品更加了解,工作中也可以发挥到更大的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农民不仅可以获得金钱满足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一三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村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民俗旅游、农家乐活动、休闲旅游,这些都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乐、采摘园,也可以发展以村、镇为单位的民俗村、乡村旅游一条龙服务。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乡村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对乡镇的扶持打造出特色乡村。农村实现产业融合,产业类型逐渐增加,为农民提供新的工作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途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的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丰富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三)制定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户收入
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产品售卖的收入,但是由于出售的大都是初级农产品(从地里收货后直接卖出),所以农产品的售价普遍不高,甚至有些时候由于某类农产品的产量过高,导致农产品根本没有销路或者价格低于成本价,农民辛苦生产的农产品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甚至赔钱。农民生产农产品只获得了一小部分收益,而获得更多收入的则是中间商、收购商、加工厂以及物流等。
农户的收入和劳动存在不对等的情况,随着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些地区开始采取利益分配机制,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农户实行农业产品保护价、对农户返利润或者进行分红,保证农户的利益。建立农村合作社,由带头人统一管理土地,进行耕种或者流转,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保证出售途径,年底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红。合作社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保证了农产品销售量、销售价格,让农户的收入得到一定的保障,在企业销售利润达到一定数额时,农户可以再次获得收益,有效防止了市场风险,农户和企业承担相应的义务和享受相对应的权利,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双方的收入。
农户可以在生产活动中获得两次收益,一次是农业订单销售,一次是销售返利,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户的销售困难。直接为销售加工业企业提供农产品,也减少了企业收购过程中的一些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机制。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类型,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重新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分配公平。农民开始进行产业融合会出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成立农村合作社等,这些不仅能增加农户的收入,也有利于传播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绿色环保乡村,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三、结语
农村的产业融合不仅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也要让农民摆脱传统的种植手段,引入机械化生产,更加科学地进行种植,打造一条农村专属的包括产出、加工、销售等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链中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其收入增加。同时,农民之间要相互配合,分工有序,有利于减少过去生产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资本浪费和交易成本。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保障农户的利益分配合理化,减少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矛盾。我国农村要想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走产业融合的道路是最为快捷有效的,是农村富强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
[2]张义博.农业现代化视野的产业融合互动及其路径找寻[J].改革,2015(2).
[3]李云新,戴紫芸,丁士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对345个农户调查的PSM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4).
[5]孟弼胜,李茜.农业產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机制研究述评[J].农业与技术,2013,33(5).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90601025FG)。
作者简介:齐文浩(1986—),男,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农村产业经济研究;杨美琪(199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刘 明(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产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