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鸡白冠病的发生与流行

2020-09-02 06:53李天芝
家禽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氏囊白细胞鸡舍

李天芝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7-0037-03

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鸡冠发白、下痢、咳血、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和白色裂殖体小结节为主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1]。1909年越南首先报道该病[2],随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均有相关报道,我国1964年在福建省最先爆发该病,随后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有报道。住白细胞原虫有多个不同品种,我国主要有卡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两种,其中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3]。住白细胞原虫除感染鸡外还能感染鸭、鹅、孔雀、鸵鸟、孔雀、白鹭、雕枭、猫头鹰等多种动物。各品种和日龄鸡均可感染,雏鸡受到的危害最严重, 死亡率可高达80%,成年鸡受危害小,症状轻,可成为带虫者,蛋鸡产蛋下降约10%~50%,软壳蛋、薄壳蛋比例增加。卡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白细胞原虫分别以库蠓和蚋类作为传播媒[4],因此,鸡白冠病发病季节多为库蠓和蚋较活跃的夏秋季节,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天气高发。该病发病急、病程短、传播速度快,还可与新城疫、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鼻炎、鸡痘等多种疾病混感,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鸡白冠病不断发生和流行,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相当普遍,呈地方流行性。本文主要从鸡白冠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学

住白细胞原虫为血孢子虫亚目、住白细胞原虫科、住白细胞原虫属,包括67个不同种,大多数都能感染鸟类。住白细胞原虫可寄生于白细胞和红细胞内,随血流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常见住白细胞原虫有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安氏住白细胞原虫、休氏住白细胞原虫、西氏住白细胞原虫、史氏住白细胞原虫等。感染鸡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两种类型,卡氏住白细胞原虫较常见,引起疾病病情较重,沙氏住白细胞虫引起的疾病较轻。住白细胞虫生活史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无性生殖在中间宿主鸡体内完成,有性生殖阶段在终末宿主库蠓和蚋等吸血昆虫体内完成。库蠓和蚋吸血的过程也是病原传播的过程,吸血时具有侵袭力的子孢子随吸血昆虫唾液进入鸡体内,首先在肝脏细胞发育成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大量裂殖子,随血流进入各组织器官,在白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内发育成配子,后被吸血昆虫吸入体内,在其下消化管内结合成合子,合子变为动合子,在消化道壁上形成卵囊,卵囊成熟后释放子孢子,子孢子移行到唾腺中,吸血时,再次进入鸡体内。

2  流行病学

病鸡和带虫鸡为主要传染源。鸡白冠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因此,鸡白冠病的传播与库蠓和蚋等吸血昆虫的活动周期有关。一般20℃以上温度是库蠓和蚋的活跃期,白冠病发病率高,我国南方地区多发于4~10月份,北方地区多发生于7~9月份,尤其是水田、池塘或沼泽地周边养殖场的鸡更容易发生鸡白冠病。鸡日龄与鸡的易感性呈正比,与危害程度成反比。3~6周龄鸡感染后死亡率高,可达到50%~80%,青年鸡较雏鸡感染率增加,但死亡率低,一般为10%~30%,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成年鸡最易感染,死亡率最低,为5%~10%,蛋鸡产蛋下降,耐过鸡可获得一定的抵抗力,但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不同日龄鸡混养时,发病率增加。公鸡和母鸡同群混养时,公鸡一般先发病。

3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6~10d[5],临床表现主要为病鸡精神沉郁、鸡冠髯苍白、消瘦、厌食、贫血、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排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咳血、口流血水,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有病鸡咯出的鲜血,鸡趴卧不起、强行驱赶,运动失调。通常鸡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死亡率亦越高。3~6周龄雏鸡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达80%,部分耐过鸡生产性能下降、料肉比增加。成年鸡死亡率低,公鸡精液品质降低,蛋鸡产蛋率突然下降,降幅可高达50%,蛋品质下降,破蛋比例增加,软壳蛋、畸型蛋增多。

4  病理变化

病死鸡尸体消瘦、血液稀薄、血凝不良。腹部脂肪上有小血肿。胸肌和腿肌广泛出血,表面有时可见白色结节,结节与周围界限清晰。腹腔有时可见血水。肝脏和脾脏肿大,有粟粒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点状结节[6]。腺胃粘膜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心脏、胰腺和肠管表面有出血点或白色结节。肾脏肿胀、出血,肾周围有血凝块覆盖[7]。气管和支气管内含有红色血样粘液,嗉囊有红色酸臭液体。肺脏出血、充血。卵巢出血、输卵管表面有小血肿[8]。法氏囊轻微肿大,有出血点。

5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鸡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曲霉菌病、磺胺类药物中毒等。鸡新城疫是腺胃乳头出血,而白冠病是腺胃乳头顶部出血,腺胃粘膜水肿。与禽霍乱类似,鸡白冠病肝脏有坏死性白斑,但肝脏触片染色镜检无细菌,禽霍乱成年鸡死亡率高。传染性法氏囊病也有胸肌、腿肌出血,但一般多为不规则条状或者片状出血[9],白冠病多为点状出血;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出血、水肿更严重,呈紫葡萄样,白冠病多轻微,为点状出血,脂肪也常有出血点。传染性喉气管炎有呼吸困难、咳血症状,但喉头、气管有干酪样物堵塞物,气管粘膜病变严重,有肿胀和糜烂,成年鸡发病严重,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而白冠病气管内有红色血样粘液。曲霉菌病多呈急性爆发,雏鸡多发,剖检可见肺脏出血、有灰白色小结节,类似白细胞原虫病,但结节触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磺胺类药物中毒具有全身广泛出血病变,肾脏肿胀呈花斑状,输尿管增粗,内有尿酸盐沉积,有磺胺类药物饲喂史。

如需确诊的话可采用实验室诊断,包括琼脂扩散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镜检法,包括涂片镜检和压片镜检,涂片镜检具体操作为从翅静脉采集病鸡血液,制作薄层血涂片,瑞氏或吉姆萨染色后,置高倍油镜下观察,可见白细胞或红细胞增大,呈梭形,细胞核变形被挤压到一侧,细胞内有长圆形配子体或裂殖子,游离血浆中也可见紫红色圆点状的裂殖子。瑞氏染色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大量样本检测,但效果不如吉姆萨染色。种鸡和蛋鸡血涂片检出率低。压片镜检具体操作为挑取病鸡肌肉或内脏组织上的白色结节,置载玻片上,滴加1滴生理盐水,搅拌后盖上盖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裂殖体或能运动的裂殖子。镜检法对操作者要求高,容易漏检,有条件的可用PCR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市場上有通用型住白细胞原虫PCR检测试剂盒出售。

6  防控措施

因雞白冠病需要通过库蠓和蚋等吸血昆虫传播,因此,要在鸡舍及周围杀虫,消灭吸血昆虫,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日出前和日落后1h为库蠓和蚋活动高峰期,应在此时,早晚各1次喷洒0.05%溴氰菊酯,连用1周。清除鸡舍周围垃圾、杂草,填平水坑,雨后及时清除积水,消除其滋生环境。鸡舍门窗用100目以上细网眼纱窗封闭,阻止吸血昆虫进入鸡舍。鸡舍门口及舍内不同位置安装灭虫灯。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只抵抗力,饲喂优质全价饲料,不饲喂霉变饲料。舍内粪便及时清理,并堆积发酵。安装电扇或排气扇,加强通风,降低鸡群密度,鸡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各种应激,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葡萄糖。不同日龄鸡禁止混养。

虽然科研工作者对住白细胞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市场上尚无商品化产品。在鸡冠病的发病早期,及早确诊,挑出病鸡隔离饲养,并对全群饲喂磺胺间甲氧治疗,用量为50mg/kg体重,首次用量加倍,连用7d。治疗期间,可用1%小苏打饮水,防止尿酸盐沉积,磺胺类药物休药期为28d,蛋鸡产蛋期禁用。同时饲料中添加5mg/kg维生素K3和一些补中益气的中草药。此外,还可以选用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乙胺嘧啶、磺胺氯吡嗪钠等多种药物治疗,治疗时一定要做到药量足,疗程合理,否则不能达到疗效,还可能引起继发感染,导致养殖场遭受更大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佑东.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J].家禽科学,2006(8):32-33.

[2]  魏刚才,刘保国.鸡白冠病的综合防制[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2):11.

[3]  黄红松,余军峰,邓兰月,等.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19(4):76-80.

[4]  王妮,刘方娜,国琳.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J].辽宁畜牧兽医,2004(10):22-23.

[5]  丁利民.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兽医,2009(7):69.

[6]  邱月娥.鸡白冠病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10):31-32.

[7]  王志刚,吴胜才,李国权,等.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在邢台市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家禽,1997(4):14-15.

[8]  吴守兴.雏鸡及育成鸡住白细胞原虫病[J].畜禽业,2003(10):48-49.

[9]  杨剑武,刘正阳,李琴,等.鸡白冠病的综合诊疗[J].河南畜牧兽医,2006(4):27.

猜你喜欢
法氏囊白细胞鸡舍
鸡舍救无人机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喂鸡
浅述鸡法氏囊病的治疗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