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体重控制的技术要点

2020-09-02 06:53来庆梅王世涛丁爱君刘松于谦李月韩艳娇郭龙宗
家禽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蛋率产蛋鸡群

来庆梅 王世涛 丁爱君 刘松 于谦 李月 韩艳娇 郭龙宗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7-0023-04

在肉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其优秀的遗传潜力,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除了要提供良好的鸡舍环境外,还要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和均匀度的管理,本文从体重控制与饲料料量方面着手,对全程体重和均匀度进行控制。

做好体重控制与料量工作的前提是准确记录和科学有效定期称重。准确记录工作:严格准确记录鸡群的每日采食量,确保自由采食至定料料期以及限饲的平稳过渡,同时保存记录便于有据可查,以保证饲喂量的准确性与可追溯性。科学有效的定期称重工作:为掌握鸡群的实际体重情况,不同饲养阶段使用不同称量周期:1周龄前,执行每日称重计划,掌握每日增重情况以便调整光照时间与饲喂量;2~45周,每周称重,育雏育成期掌握鸡群的周增重与均匀度合格率情况,及时调整料量,保证合理平滑的生长曲线;产蛋期,确定增重与料量是否合适;46周后,2周称重一次,保证科学合理的称鸡数量(比例),一般为3%~5%。

不同生长阶段的鸡有不同的营养需要,按生长和生产阶段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产蛋期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及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见图1。

1  育雏期

0~6周龄为育雏期,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生理发育,其特点是肌肉、骨骼的快速生长,但小鸡这时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又较小,同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差,消化道酶发育不全,消化力低。因此,其对营养上要求比较高,需要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优质饲料,并要补充较高水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在育雏期的第1周内,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来控制采食量进而控制体重,以实现达到标准体重为目的。第1周料量应每天都在增加,不可以出现头4d料量很高、第5天又降料量的情况,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料量模式一般参考:公鸡料量第1~7天,分别为10、18、23、25、30、32、34g(累计172g);母鸡料量第1~7天,分别为10、18、22、24、26、26、26g(累计152g)。

2~6周要求每周体重达标,且每周末体重不要偏离标准正负10g,4周末是体重控制的重要时间点,在3~4周分群的基础上根据与标准体重的差距情况分类设定体重控制目标;对于均匀度差和对均匀度要求高的品种,可在2周时加一次分群,使均匀度差的小鸡达到标准体重。

分群后体重控制方案:

①特大鸡群: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0g以上,按照体重控制原则要在8~9周末压回標准;②中大鸡群:体重超标准100g以内的鸡群,按照体重控制原则要在6~7周末压回标准;③中小鸡群:体重低于标准100g以内的鸡群,要在7~8周末拉至标准;④特小鸡群:低于标准100g以上的鸡群,理论应该在20~21周拉升至标准,否则会影响小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在实际管理中因后续的分群没法固定这群鸡,所以4周时要力争不出现特小鸡群。

2  育成期

7~24周龄(蛋鸡7~20周)为育成期。该阶段的鸡生长发育旺盛,体重增长速度比较稳定,消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骨骼生长速度超过肌肉生长速度,因此,对能量、蛋白等营养成分的需求相对较低,对纤维素水平的限制可以适量放宽,可以使用一些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如糠麸、麦麸等,降低饲料成本。

在7~8周时要评估鸡群离散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群方案。分群后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低于体重标准100g以内,要求用2~3个周的时间达到体重标准;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低于体重标准100g以上,要求用3~4个周的时间拉升体重;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差距在50g以内,要求用2~3个周的时间达到体重标准。

结合7~9周分群情况,对10周的体重进行分析,重新设定体重控制目标小鸡群:可以通过加大增料辐度拉升体重,在15周拉回标准;在15~16周对超标鸡群重新制定体重目标曲线(与标准平行,平行差值为14周与15周的超重平均值),不能再压体重,重点要保证周增重,否则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对不达标鸡群可以通过加大增料辐度拉升体重,保证20周前体重达标;另外15周以后每个周要通过触摸大、中、小鸡的体况情况分别制定体重控制目标。

在本阶段13~15周,生殖系统刚开始发育,加料幅度略有所增加。16~23周,生殖系统发育处于旺盛时期,并为加光刺激做准备,加料幅度最大,但是此阶段加料量不可过大,保证周增重达标即可,制定合理的基础料量,避免22~25周加料幅度过大造成27~29周鸡群体重过大、双黄蛋率偏高、卵黄性腹膜炎以及脱肛造成的较高死淘率。

综上所述,体重控制原则:在控制体重过程中,每周的拉或压体重不可幅度太大,不能超过该周标准增重的1/3,体重控制是瞻前顾后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周的体重都要持续增加,不能出现忽高忽低的增重,保证增重平滑;②在周末加料时,至少需参考后三周的每周增重趋势和前三周的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及加料情况,不能因为某一周的称重不准或者增重不足或过大进行大幅度调整料量;③正确地掌握鸡群体重的统计计算方法,保证有效的数据记录;④对原定的饲喂程序进行大幅度调整时要慎重,饲喂程序中的任何改变,都要在连续2~3周内参考鸡群的体况而定;⑤分群后料量工作:每个栏料量的添加以本周所定的平均料量作为参考,在这个平均料量的基础上进行加料,保证平均料量不要低于该值(不能减料);对于小鸡或者特小鸡的定料工作,一般采用“先抬高后缓加”的原则。

3  产蛋期

25周龄(蛋鸡21周)至淘汰为产蛋期。这一时期又按产蛋率高低分为产蛋前期、高峰维持期和产蛋后期。

3.1  产蛋前期  产蛋前期是指产蛋率由见蛋至产蛋率70%,因维持高峰产蛋性能的负担较重,对粗蛋白的需要量随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此外,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因此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也应适量提高,确保营养成分供应充足,力求延长产蛋高峰期,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3.2  高峰维持期  产蛋维持期为产蛋率70%到高峰的持续维持阶段,这个阶段的产蛋鸡不仅要维持高的产蛋率,而且平均日增重为2~4g,因此必须保证母鸡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用于鸡体重的继续增长、产蛋支出、基础代谢和繁殖活动的需要。若产蛋高峰期体重减轻,意味着体内储能过多被动用,如果不能从日粮中得到及时补充,即预示着产蛋率的下降和产蛋高峰的提前结束。

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要按照鸡对能量、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等的日需要量标准计算。营养浓度的调整需根据产蛋阶段的变化特点、采食量的变化进行。产蛋期内的料量制定按照制定的高峰料量添加程序进行饲喂。

制定高峰料量时需要综合考虑鸡群实际体重、高峰产蛋率、周增重以及环境温度情况,产蛋期高峰料量计算方式如下:

维持需要能量:体重×0.08kcal/g(笼养产蛋的维持需要应比平养低)。

产蛋需要能量:产蛋率×蛋重×3kcal/g。

生长需要能量:每日体重增加×3.1kcal/g。

高峰料量=(维持需要能量+产蛋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能量)÷饲料能量水平。

在实际生产中,鸡群每超过标准体重100g,每只鸡每天料量中应增加8~9kcal能量。温度每变化3℃,鸡群的能量需求将增加或减少15kcal/只/d。例如:如果鸡舍平均温度从21℃提高到26℃,鸡群的能量需求将会减少30kcal/只/d;如果鸡舍的温度从21℃降到16℃,鸡群的能量需求将会增加30kcal/只/d。

产蛋高峰料的添加一般从产蛋率达到5%开始,不同品种高峰料量以及添加模式各不相同:

ROSS肉种鸡:平养父母代在160~163g(440~450kcal/只/d);笼养父母代肉种鸡高峰料量建议在150~155g之间(420~430kcal/只/d);高峰料的基础料量(即24周)在113~116g之间。

哈伯德:平养父母代在165~167g(445~462 kcal/只/d);籠养父母代鸡高峰料量建议在155~158g之间(434~442kcal/只/d)。

添加模式一般采用平均加料模式与根据产蛋爬升加料模式,在产蛋率达到55%~70%时高峰料添加完成。根据每日产蛋率爬升情况评估高峰料量加料模式是否合适,必要时可调整加料速度,控制鸡群在要求的产蛋率水平加到高峰料。在鸡群添加到高峰料后,密切关注鸡群的产蛋变化、采食时间和蛋重变化情况结合体重和周增重情况对鸡群高峰料量进行评估并预测鸡群产蛋高峰,必要时对高峰料量进行调整。

3.3  产蛋后期  产蛋率从产蛋维持期至淘汰的阶段。为了维持种母鸡高产蛋率的持久性,获得最大产量的合格种蛋,产蛋高峰过后需要合理进行减料工作。这一时期,鸡体重增加减慢,产蛋率开始下降,营养需要较高峰期略有降低。但由于蛋重增加,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可降得太快,应采取试探性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式较为稳妥。由于鸡龄增加,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蛋壳质量变差,饲粮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的用量,以提高钙的水平。产蛋后期随产蛋量下降,母鸡对能量的需要量相应减少,在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的同时不可提高能量水平,以免使鸡变肥而影响生产性能。

当种母鸡每日采食量超过产蛋期需要量的时候,超出的量会以脂肪的形式进行积累,从而增加鸡群体重。研究与实际生产发现,脂肪沉积速度影响鸡群体重增重,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后的产蛋性能和较高受精率的维持。对于产蛋后期的料量来说,当鸡群产蛋率一周内不增加或呈下降趋势时,若无疾病或应激因素影响,即开始对鸡群进行减料。笼养,一般添加完高峰料3周后开始减料,第一次减料应根据鸡群产蛋高峰水平、体重和周增重情况和采食时间评估鸡群高峰料量。若高峰料量偏高,第一次减料幅度要大,减料1~2g;高峰料量合适或者偏低,第一次减料幅度要小,减料0.5~1g。在第一次减料后,每周减料0.5g,超过0.5g每周分两次进行减料,具体根据增重、产蛋率下降速度、天气变化以及应激情况而定。当鸡群出现负增重或者出现较大应激情况时可以不减料,确实需要时也可增加料量,但务必慎重。

笼养减料一般原则:高峰后~50周,逐渐把饲喂量减到最低的405kcal/只/d;50周后逐渐把饲喂量减到最低的400kcal/只/d,笼养50周后减料幅度很少。减料后要根据体重增重、蛋重情况、采食时间、产蛋性能维持情况以及鸡群状况来评估减料幅度是否合适。

通过制定合理的体重与料量控制程序,保证每个生长阶段的体重增长与能量需要,是获得良好生产性能表达(产蛋高峰维持)的必要条件,饲养后期的体重与料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维持较高的产蛋性能。

猜你喜欢
产蛋率产蛋鸡群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画里有话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