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DCA循环的课程教学改革

2020-09-02 06:34朱小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教学模式课程

[摘           要]  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全方面地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一种以R-PDCA循环课程为基础的动态教学模式,首先对R-PDCA的循环——调研—技术—执行—检查—调整这五个环节之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介绍;其次,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课程为例,把R-PDCA动态循环的模式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在持续开展调研、确定进化、执行计划、检验效果、纠正存在的问题的循环之中,逐渐地优化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城市交通运营安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在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为实例所进行的改革实践后,表明这种循环的动态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常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所以,以R-PDCA循環的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非常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课程改革;R-PDCA循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66-02

早在2014年的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就提出,在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的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则基本建成中国的特色教育体系,并且设定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量化的建设目标。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现代学术对新的教学方法的需求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矛盾。而怎样有效地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目前是一道难题,但是若不找出适应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则会严重地影响我国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大幅度地降低学生就业的质量。所以,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进行改革的基础,更是为我国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在PDCA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调研的环节,形成R-PDCA动态循环的教学模式,使用到我校课程教学中,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R-PDCA循环的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R-PDCA其实就是由调研、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几个英语单词所组成的,这一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将五个不同的环境融合到一起,在总体的结构上呈现出阶梯上升形式的圆环状,且有一定上升性和动态性,这种模式下的五个环节并不是开展一次就停止了而是不断地循环,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来解决各个阶段的问题,而循环的教学模式详细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调研

调研工作的推进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开始,是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现状的特点所开展的实证研究。考虑到现阶段学生存在缺乏理论部分课程的学习热情,钻研的精神较低,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较低,积极性较弱且部分学生基础较低的诸多因素下,若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必定会出现学生无法专心听课、学习效果较低的情况。所以针对诸多学生展开调研工作,以便于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计划

制定计划是循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这关系到整个R-PDCA教学模式在实际中运用的成效。计划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课程的定位、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目的、教学的要求、教学的任务等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根据在前期的调研成果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案来对教学的课程进行定位;其次在确定课程定位的前提下明确课程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教学的内容,通过专家指导和教师集体讨论并与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定制出合理的教学任务和选择适合如今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整个计划深入地研究和总结,在合理的情况下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逐渐完善以此形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

(三)执行

执行是在制定好课程计划的前提下所开展的详细的教学活动。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这一基本理念,使用科学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同时与加分式的激励教学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相互结合,以此,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以及知识的获得感。

(四)检查

检查是整个环节中衡量所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否执行到位的晴雨表,同时也是验证所有教学活动实际执行效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教学活动的检修检查通常包含教学内容、课堂目标、教学方案、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多个内容。而进行检查的形式有多方面的选择,可以通过教室同堂听课、邀请专家、学生对课堂看法的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观点进行评价。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能够有效地发现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有问题且不足的内容反馈给教师,以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五)调整

调整这一环节的制定最主要的目的是针对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检查的环节中发现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需要在调整这一环节解决,这样可以保证以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若是有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中重新进行解决。

二、R-PDCA教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程教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课程,该课程从整体上系统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知识进行介绍以及培养学生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安全意识,以此作为基础降低或者避免学生在上岗工作时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而作为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师则可以与实际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基于循环教学模式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改革。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的调研阶段

在前期的调研阶段最主要的则是对学生的意见、学习的情况和教材的选取、企业、学校这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工作。

1.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意见并以此作为主导

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自制力较差的原因,在进入大学以后并没有自主地进行学习,导致自身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时没有合理地安排。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得出学生印象深刻的部分大多在实训中以及和教师进行互动的课堂上,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讲授专业内容的时候增加部分的课外举例内容。学生给出自身对课堂的看法及建议,以此作为基础为后续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

2.教材的选取

在选择该课程的教材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需要符合轨道交通企业的需求,以此选择出版于2017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课程教学的计划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开始的时间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客运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课程时做好相应的铺垫。围绕学生的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设计该课程进行教学的计划。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的执行阶段

在详细的执行环节,应该按照每个项目任务模块中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程相应的教学。以该项目中城市安全技术保障为例,该模块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六大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演示、参观、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详细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PPT,向学生展示六大安全保障系统的名称,让学生对六大系统有初步的认识。(2)使用微课程与PPT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分别介绍每一个保证系统工作的原理,并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研究每一个系统使用的途径,在讨论完成之后再由小组选举一个代表上台讲解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在对每一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同时打分,然后再由教师阐述每一个安全技术的保障并进行总结。(3)在课堂上讲解完理论之后再通过实训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学校建设的模拟车站参观学校,并且讓每位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这样能够让每位学生直接了解到六大保障系统是如何运行操作的。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的检查阶段

对教学进行检查是衡量整个教学计划执行程度最为重要的手段,在检查的环节中能够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教学计划是执行了,哪些没执行以及哪些教学计划是正确执行的,哪些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样一来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活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在下一个环节中及时进行调整。在以往的过程中常规的检查形式通常都是以听课、评课、观摩教学、学生评教的方式为主。针对检查中学生和教师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将其反馈给授课教师让其进行改进。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相应课程的授课教师一同进行听课并给予评价的活动,通过听课能够学习各教师之间的优点,同时还能对教师不足的地方提出若干建议。

(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的调整阶段

教学的调整阶段是整个R-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为下一轮循环进行铺垫。调整环节是根据检查阶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或措施,若存在部门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将这些问题留到下一个循环中去解决。如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充分使用多媒体,主要体现在部分的知识点需要引入微课程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并没有引入教学,这一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整。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该类课程较少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有许多在实验室进行的课程还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所制定的授课计划还不完善,而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没有部分设施设备。对于授课计划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而因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则需要进入下一个循环中解决。

在之前的教学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对教学的总结并不彻底,通过R-PDCA的教学模式更加规范教学,以此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常健.基于R-PDCA循环的中职课程教学改革: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程为例[J].绿色科技,2018(17):316-317.

[2]崔立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3]王芳梅,邹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说课设计:以“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课程为例[J].低碳世界,2018(4).

[4]邹汶倩.基于PDCA循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J].教育现代化,2016(24):144-146.

编辑 冯永霞

本文系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20170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小芹(1985—),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教学模式课程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