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陕西版崇祯通宝

2020-09-02 06:30张彦刚
中国收藏 2020年7期
关键词:通宝崇祯太平

张彦刚

明代中叶成化后期大明宝钞淡出流通后,一直是大宗用银、小宗用钱,且铜钱严重不足。虽弘治、嘉靖曾铸钱,但因量少无法满足市场流通。加之从万历年间开始至崇祯中后期,由于国家屡次遭受后金袭扰,又有内乱、农民起义及水、旱、虫、瘟疫等灾害频发,让明朝廷“内帑大竭”。据《明史》记载,为补充军费产生的亏空,“命各镇有兵马处皆开炉鼓铸,以资军饷”,形成京、省、州府边镇、军卫、仓、院等“铸厂并开”的局面,导致这一阶段成为中国钱币史上制钱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而明崇祯通宝钱,就是明思宗朱由检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间铸行的制钱。

文献明确铸钱地

从目前的收藏和出土情况来看,崇祯通宝钱版式以小平钱为最。除光背、背星月和圈、圈内星的钱币外,背文字钱中有背天干纪年钱(含甲、乙、丙、丁、戊、己、庚等);有背八、一钱、捌等多种背纪重钱;有含户、工、新、旧、户臼、兵、局、京等背纪局钱;有宁、应、重、加、嘉、榆、沪、贵、广、府、共、青、江等背纪地钱;有含官、太平、奉制、制、行、清忠、忠、旨等背记事钱,另外还有跑马崇祯钱一种。有总结认为,仅记局、记地、记事钱就有30余种。

图1 崇祯通宝陕西版背榆钱标准版

图2 崇祯通宝陕西版天平版背榆钱

图3 崇祯通宝陕西版背太平钱

圖4 类似崇祯通宝背“官”面文的“官版”崇祯背榆钱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明初曾沿袭元朝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后经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役”而迁都北京,行政管辖不断调整。最终至明宣德时期,所辖实际管制区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局面。“ 两京”即指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今陕西、甘肃东部、宁夏三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以及青海省西宁、海东等部分地区)、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从出土遗存的钱币实物和钱币研究来看,崇祯时期除北直隶外,南直隶、陕西、四川、山西、湖广、福建等地均有铸钱。其中南直隶、四川、陕西、湖广铸钱版式较多,版式也较为复杂。

明史《食货志》记载:崇祯三年,御史饶京上书,言“(全国各局)旋开旋罢,自南北两局(京)外,仅存湖广、陕西、四川、云南及宣密二镇”。而现存的崇祯通宝钱中,确实也是这几个省局的崇祯钱量大而版别丰富。从文献中也能看出,崇祯时期陕西布政使司管辖区域内明确开铸崇祯通宝钱。

出土发现引关注

有相关资料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陕西榆林古城在老街改造和榆溪河河滨公园建设中先后多次发现崇祯通宝背“榆”、背“制”、背“奉制”小平铜钱。此后的2004年春,榆林籍民工在位于榆林古城西的榆溪河清理河底沉沙时,挖出一批背“榆”崇祯通宝小平钱。这些钱直径约在2 5毫米上下,重量在4至5克之间,品相极佳。是年五月,民工李氏兄弟在榆林古城老街芝圃上巷一民房拆迁施工中,分别在灶台下、房基边挖出一大一小两罐藏币。当中房基边挖出的小罐中有两串约230余枚的崇祯通宝背“榆”小平铜钱,还包括3枚背“制”钱、6枚背“奉制”钱。2007年7月中旬,位于榆林古城内瓦窑沟巷的数家百年以上明清古宅大院相继开工翻修,意外挖出一批古钱币。除绝大部分为崇祯通宝背“榆”小平钱外,还夹有崇通宝背“制”、背“奉制”小平钱37枚等,这些资料中并附有相关出土钱币拓图。

笔者了解到,在其后的几年中,除上述发现的崇祯通宝背“榆”钱币外,榆林市神木县、子洲县境内也曾先后两次发现数十枚至几百枚不等的崇祯背“榆”钱币。而且后来在山西兴县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的崇祯通宝背“榆”钱。相关出土信息的披露,不仅让收藏市场上崇祯通宝钱价格大跌,也再次证明了背“榆”为榆林卫所铸。

背“榆”“制”“奉钱”相对集中在同一地域多次出现,引起了国内众多明钱研究专家及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多年来,众多明钱爱好者及钱币研究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钱币实物研究与对比发现,这些出土的崇祯通宝背“榆”钱,有类似北直隶小平面文的标准版(如图1),也有类似崇祯通宝背“太平”面文的“太平版”(如图2,图3系崇祯通宝背太平钱做对比);还有类似崇祯通宝背“新”钱面文的“背新版”,类似崇祯通宝背“官”面文的“官版”崇祯背榆钱(如图4)。除标准版工艺相对规范,存世数量也较多外,钱币研究和收藏爱好者研究认为,其他三种背“榆”钱,系崇祯背“太平”、背“新”和背“官”钱改范翻铸,较为少见。少数样品“榆”字周边还能清楚地看到模具改造留下的痕迹。

随着近年来崇祯背太平钱、背奉制钱及背制、背兵、背新、背户、背官等钱币及相关面文的光背钱在陕甘宁等地的集中出土,钱币面文相互关联,特征一致性明显,让众多明代钱币爱好者和研究者欣喜地看到,一个完整的陕西版崇祯通宝铸钱体系正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与明史《食货志》的相关记述基本吻合。

现代技术助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引用现代金属成分分析技术助力钱币学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研究学者的重视。例如佟昱先生在研究顺治通宝铸地分类时,就运用了这一技术,他的著述《新编顺治通宝钱谱》对于印证钱币铸地分类及版别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被业界广泛认可;还有张林杰先生于2018年出版的著述《崇祯通宝谱》,首次将崇祯通宝钱系统地依照铸造地分类论述,为崇祯钱的研究开启了全新一页。他在编著该书时,也引入了这项技术,对于包括陕西版崇祯钱在内的多地崇祯通宝钱进行了金属成分分析测试,对崇祯通宝铸地分类进行了验证。

测试发现,一般崇祯钱的铅含量在10%以下,多在3%至5%,但陕西版崇祯钱币含铅量普遍较高,甚至达到9%至17%,其金属成分特征明显;同时,锌在陕西版崇祯通宝钱币中含量较少,大部分在10%以下,在太平及奉制系列中只有7%;锡在陕西版制钱中非常多见,很多达到3%,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地区铸钱类别所不具备的特征。金属分析印证了相关档案文献中,明末清初陕西地区产铜(主要是甘肃地区及陕南地区),且伴随铅成分较高的特征,这为陕西版钱的分类提供了新的佐证。

从出土存世来看,目前所见的版式多样的陕西版崇祯通宝,不仅有仿北直隶的光背钱(含诸多版式)存在外,还有背户、背兵、背官、背榆、背新、背奉制、背太平、背制,背右二等近十大类存在。通过相关金属成分分析测试可以看到,相关类别测试样品的金属成分平均值分别为:陕西仿北直隶光背样本含铜61.58%、锌21.43%、铅9. 3%、铁0.68 %、锡0.93%;背制、户、榆、兵、官月、官样本含铜68.98%、锌15.48%、铅10.69%、铁1.21%、锡2 .54%;而奉制系列(奉制、奉制官、阔方宗光背)、太平系列(太平、榆)、阔宗右二铜样本则含铜69.12%、锌7.94%、铅16.41%、铁1.06%、锡3.78%。

陕西版崇祯通宝面文多具有北直隶小平及折二的风格,但铸造不够精整,面文显现容若隐起,特征明显。其中,背官钱在西北地区多见,但也不乏少见品,值得收藏爱好者及研究者关注。

结合收藏说版别

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收藏所得,接下来笔者为大家简要介绍下崇祯通宝背官钱的版别。崇祯通宝背官钱最多的是类似北直隶崇祯通宝小平大样(如图5)的面文的背官钱,这版钱“崇祯宝”三个字和背官较为规整,通字变化较多,通常直径在26.5毫米至27.2毫米之间。《崇祯通宝谱》称此版为类北直隶面文规整版上官版,也有泉友常称之为崇祯通宝背官大样。对此笔者收藏有两品(如图6、图7),比较起来两枚钱币的面文十分接近,对读楷书,只是通字有差别,这样的差别属于同版类的小差异。

相对于崇祯通宝背官大样,还存在着一种崇祯通宝背官小样的版别。该版前面文与崇祯通宝背制钱(如图8)面文相近,背官字则有差异。泉友刘剑收藏有一枚这样的崇祯通宝背官小样(如图9),《崇祯通宝谱》将其称为仿北直隶闭口甬拙书官。还有在此版有所变化的S通头上直宝盖官和S通头上曲宝盖官(如图10)。

崇禎通宝陕西版背官钱中,有一个版极具地方特色,即横点小阔崇上官(如图11)。其崇字与陕西版崇祯通宝背新钱(如图12)的崇字一样,崇字小的两点为短横,通字则是特有的风格,官字非常规整,《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和钱币收藏爱好者将其称为草点通背官钱。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版别,其面文与崇祯通宝背奉制钱(如图13)面文相同,笔者也收藏有一枚(如图14)。仔细观察其官字写法,与前面诸版差异明显。此钱别有一番风味,是陕西版背官钱中最为少见的版别。

崇祯通宝陕西版背文钱中,还有一种具有独特面文的背穿上官穿下月钱。此钱通常直径较小,铸造多不精整,为数不多,笔者收藏有一枚(如图15)。

背文含义猜测多

陕西版崇祯通宝背文有户、榆、新、官、兵、奉制、制、太平及背右二9种。历来除背右二和背榆外,多数背文的含义因相关史料中未见记载和明确解释很难准确释义。有泉友认为,背户应为户部钱局监制铸钱;背榆表示榆林卫铸钱,此钱近年来在陕北和山西地区有大量出土,系纪地;关于背新钱,有泉友认为实际代表新进加征缴的辽饷,主要用于军费,此钱可能出自地方民政系统钱局,笔者认为待考。

图11 崇祯通宝草点通背官钱直径为26.5毫米

图12 崇祯通宝陕西版背新钱直径为25.4毫米

图13 崇祯通宝陕西版背奉制钱直径为26.7毫米

图14 崇祯通宝奉制版背官钱直径为26.5毫米

对于背太平、背奉制、背制三种背文钱,钱币大家唐石父先生在其著《中国古钱币》中对此著述称,系“宠臣宦官奉敕旨铸钱事,约如天启背文奉旨钱,背文行,似亦指奉诏行事”。目前多数泉友认同奉旨铸钱纪事一说,认为是“承奉制书,遵命奉行之意”,认为是崇祯帝派内臣太监督铸之钱,甚至戏称其为“太监版”。但笔者对此持质疑态度,并认为这很可能与农民起义高起后,明朝廷忙于用兵镇压,致军费匮乏,命令地方可就地铸钱补充军资有关。同理,背“制”钱也可能是这种情况,只是后来为方便铸造,有所简略而已。其中的背“太平”钱,如丁福宝先生的《古钱大辞典》等著述中称其是四川夔州府太平县等地。然而近些年来的出土发现可以确定,此钱的铸地为西北地区,所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重庆明钱收藏研究大家张冬先生曾撰文,认为以上三钱都是明末陕西地区专为赈抚所铸的铜钱,背后之文字是安抚百姓、教化叛军、宣扬皇恩浩荡的政治宣传口号。而背兵钱则是“兵”或是指兵备道或者兵粮道,属于军镇铸币范畴。对于背“兵”钱的背文释义,笔者认为《大明钱谱》有关南京兵部所铸造的结论,从出土及铸造地实际考证,差异极大,不能成立,具体释义还需进一步发现考证。

图15 崇祯通宝背上官下月钱直径为24.7毫米

张冬先生认为,特别是崇祯通宝背“官”版式类型有多种,形制大小和文字风格不一。其中的奉制手与崇祯背“奉制”风格极似,应为同产地、钱局所出。崇祯年间,陕西铜钱私铸猖獗,陕西版崇祯钱上的“官”字应代表官铸正品之意,这大概是当地官员想出来的制钱防伪手段,而且是多个钱局一体化联动的政策。笔者认为背“官”字的确切释义,目前只是推测,并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文献及出土证据做支持,因此还需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让更多泉界方家对陕西版崇祯钱能有进一步研究认识,弥补因文献及考古资料缺失产生的对崇祯通宝钱研究的不足,为推动这一领域钱币研究奉献一丝智慧的火花。

猜你喜欢
通宝崇祯太平
太平老街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喇叭花
亡明罪魁祸首辨:崇祯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太平街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