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杰俊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顾名思义,无论多么动听的高谈阔论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当代大学生被很多非主流的媒体或者媒介所感染着,导致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没有准确良好的定位,造成思想意识薄弱,最明显的是集体荣誉感淡薄、感恩自信缺失及家国情怀不够浓郁等。所以,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格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社會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引言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中坚力量力量的承担者,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高度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
(一)手机从不离手
这一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里,这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了,信息时代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实现了无障碍,但是强大的娱乐媒体界面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生活,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成为一种罕见现象,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的手机里,在手机里欢笑,在手机里放肆,在手机里做所有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信息的高速流通也使得客观世界去向虚拟化,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手机上网上,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由航行,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
(二)大学生学习时间剧减
现行教育体制下,使有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之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能考上好大学,这辈子就算是“出人头地”了,所以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安安稳稳,努力学习,到了大学便认为得到了自由之身,学习二字早已抛掷脑后。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开始失去动力,找不到方向、迷茫,开始疯狂的打游戏、网购、追剧等普遍现象。这种生活模式存在于各个大学的宿舍里。
三、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坚持社会实践与教育有机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极大的提升,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上升,很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很多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生活。一旦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绝大多数孩子不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主要表现的生活方面不能自理,饮食起居不能适应,与舍友的关系处理不恰当,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专业学习压力大,不懂得如何维护人际关系等问题。归根结底,这主要是由于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走出原来所熟悉的环境后,面对新生活、新环境不能及时调整适应。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是以此引导学生们用正确的思想,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作出正确的社会行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能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发展进程中逐渐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社会实践团座谈时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这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们的殷切的期望。
大学社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其目的在于了解社会的本质,以便在毕业之后迈入社会之前这一间隔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且能在这段时间内不迷茫,不慌张。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步入社会之后往往会比其他同学更加优秀,这主要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连贯性以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协调能力等等。校园里所有的学习不仅仅时为了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能使更多的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也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
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缺陷
综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讲,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依旧根深蒂固,且造成的影响较大,这种方式为实践性的思政教育落实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思政教育实践认知不足。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宣传和报告会议为主,同时教师也会在自身任职的学科内落实基础的思想政治结合工作,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效果,但是单纯的以理论方式落实思政教学。学生未免会形成厌烦心理和刻板认知,认为思政教育仅仅是存在于理论体系中的口号上,未能将其深入到行动中去,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模式不符。
其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活动较为单一。思政活动的落实需要结合多个出发点和入手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行为模式以及思想动态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当前部分院校在落实思政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以志愿者、校园联谊等形式展开,这种活动模式创新性不足,学生的参与欲望较差,因此导致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较低。
再次,思政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差。学生往往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当前部分院校在落实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导师的引导力度过大,对于学生的思维以及行动限制缺乏一定的标准,甚至会为学生提供活动提纲,为其下发固定的任务来指导学生在思政活动中的行为,这种方式严重导致了思政实践活动的形式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注限制也便无法在思政活动中获得新型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对于扩充学生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基础认知有消极作用。
五、新时代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无论是在综合国力还是社会民生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承担起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练就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实践水平作为考核依据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当前针对思政教学的主要考核以学分制为主,会综合学生的校内表现以及学科考试为基准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未免导致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在推崇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实践在考核机制中的重要性。院校可以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结合思政教育的实际要求来落实教学活动。综合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思想认识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和途径。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模式,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能力。
(二)学校定期组织社会实践
要想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文字或者图片的宣传语数不胜数,所以首先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或者学习文件精神,学生组织要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将社会实践计入学分之中,以此让学生必须深入社会实践,并且写社会实践报告。最后,学校加强校园勤工俭学的宣传,让学生通过组织来实现社会实践的愿望。定期组织社会实践也能使大学生们不断的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三)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学生的思想认知情况和行为模式,因此全面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考验其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深度以及应用程度,同时以尊重学生为主体的环境下落实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院校可以单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學生可以联合社会相关机构或相关组织人员打造不同类型的思政活动,例如联通档案管理机构落实历史文化传承活动,借助岗位实践落实岗位责任考核活动等。这种由学生自主规划、执行、参与以及总结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基本素养,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够提升思政意识。
(四)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方式,现如今我国教育部、团中央在每年大学生寒暑假都会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支农、支教、支医、社区护工、体育赛事志愿者、博览会等等。学生通过公益性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培养自己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团队意识。在公益性活动中,学生完全出于爱心去帮助别人,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会在实践中学到社会良好的风气,以此为目标来要求自己。
六、结束语
新时代新发展,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民族之林,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任重而道远,大学期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未来影响大学生一辈子的关键,同时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其思想观念能够直接作用于其行动模式,因此结合社会实际行动来打造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进一步将校园内的理论教学与社会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本文认为将社会实践水平纳入到考核系统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参与大量的公益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够使其在实践中深入感悟思想道德存在的价值和应用方式。对于构建良好的学生品格、落实思政引导、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雅杰,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J],教育探索,2015(5):16-18.
[2]张育广,王新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