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意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被称为“私播课”[1]。其小规模和限制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对课堂高效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增进了师生交流,又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青睐。
在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教师怎样利用这些学习数据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又如何根据反馈的学习数据进行自我评估和诊断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幼儿教师英语口语”为例,基于SPOC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采用统计与分析方法,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线上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旨在今后更好地开展SPOC教学,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行为是考查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学习特点、偏好以及学习策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在线学习行为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国内研究主题主要侧重于在线学习行为内涵特征、在线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在线学习行为建模与成绩预测等方面,但已有研究几乎都是基于开放大学或慕课课程数据,而对SPOC模式下的学习行为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代表性的有如下几位:刘智等对SPOC环境下学生行为序列的差异性、论坛互动中学生情绪特征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生兴趣主题建模与学习成效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4];孙笑微通过分析学生在线学习课程“数据结构”行为,发现SPOC平台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且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特别是晚上[5];刘杰等分析了SPOC“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学习数据,以学习风格为索引,发现言语感知型学生在前驱知识回顾、访问以及使用的模式、效率、效果上均与其他学习风格偏向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6];成振波等对课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SPOC模式中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学生课后开始线上学习任务的早晚(学习区间)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长(反刍比)对实操成绩有一定影响,且呈现二次曲线关系[7]。
上述研究让我们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特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但这些学生都是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数据也都来源于理工类课程。那么,SPOC模式下高职学生学习语言类课程是否也会呈现相似的行为特征呢?学生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正是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早期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在线课程为研究对象。该课程主要围绕与幼儿、幼儿园、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家庭、身体部位、颜色、动物、食物、交通工具、天气等,学习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儿歌、对话、绘本故事等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在线课程于2015年开始建设,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运行了3年。2018年该课程立项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年9月上线超星学银在线平台,目前已完成3期开课。第3期开课起止时间是2019年10月8日—2020年1月31日,前后共计17周。本研究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校历安排,SPOC开课时间为2019年10月8日—2020年1月4日,共88天,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4个班共208名学生(男生2名,女生20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登陆学习通完成线上学习任务,课堂面授则主要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讨论、答疑、学生成果展示及讲评,线上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还需参加学期末的综合考试并完成本课程学习体验的调查问卷。
学银在线平台记录学习过程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登录课程平台次数、观看视频时长、在线学习总时长、作业测试、测验成绩等数据。有些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学习者何时何地发生了何种学习行为,如课程访问次数、视频观看时长、发帖回帖数量等。有些数据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行为,如学习者在线学习时间偏好、对资源类型的偏好、发帖回帖的内容等。这些数据可以深层次地展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
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学银在线平台和学习通APP全程记录,收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访问次数、视频观看时长、作业和章节测试分数、讨论交流等信息。第二部分是期末综合考试成绩,采用闭卷形式,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收集两部分信息旨在考查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
首先,利用Excel、SPSS20.0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与处理,然后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课程访问量、视频学习、作业、练习测试及讨论等参与行为进行基本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幼儿教师英语练口语”的大致情况;接下来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学生在线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获取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课程访问行为
徐国保等指出,学生登录平台访问课程的行为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程度和活跃程度[8]。我们对第3期学习访问次数进行了统计,基本情况如表1。
208名学生共访问课程52537次,人均访问次数252.6次,人均日访问量2.87次,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学习“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访问特点,统计了月访问量和日访问量,结果如表2和图1。
表1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访问情况(次)
由表2可以看出,每月课程访问量分布明显不均。2019年12月访问次数最多,可能由于临近期末学生需参加本课程的综合考试,很多前期对课程学习不够的学习者进入了突击阶段,因而访问量上升。2020年1月份访问次数最少,这是由于2019年12月底这四个班级SPOC已经结束。另外,我们也发现2019年11月份访问量明显偏低,每日人均访问量只有1.03次。后经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本月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同时该月学校举行的集体活动较多,如运动会、篮球赛,这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需采取一些有效策略确保后段学习的顺利完成。
表2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月访问量(次)
图1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2019年10—12月日访问情况
图1直观地显示了学生每日访问情况,可以看出访问量每几天就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每周三和每周四访问量较大,这是因为他们的面授课集中安排在这两天,学生一般会进行课前学习,授课教师也会通过平台通知、微信群或QQ群提醒学生课前要完成线上学习、作业、测试等任务,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要求会直接影响课程平台的访问率。而周五至周日的访问率很低,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周末很少花时间学习,这也跟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高峰期进行论坛发帖、回帖或解答问题。
2.视频观看行为
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视频是最重要的资源。“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练习。为了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大部分练习需要观看视频后才能完成。因此,视频的观看时长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有视频102个,共447分钟,视频平均时长4.38分钟,每周观看视频时间约35分钟。学生视频观看情况如表3。
表3 视频观看情况(分钟)
由表3可知,学生整体平均在线学习时长要高出平均视频观看时长148.2分钟,视频观看在整个在线学习中占时超过3/4(实为76.2%)。学生平均观看视频时长超过课程视频时长为26.6分钟,约占课程视频的6%,说明学生重复观看视频的行为占比不高。
3.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反映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情况,因此是评价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讨论交流主要包括发帖、读贴及回帖。一些研究者对MOOC学生线上交流与讨论进行了专门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发帖、回帖等与学习成绩有相关关系。如贾积有等通过分析6门MOOC课程的学习行为数据后发现:学生成绩和论坛活跃程度(发帖、回帖)有比较强烈的正相关关系[9],刘智等也发现学生的发帖行为(回帖、普通跟帖等)与学习成效存在相关关系[10]。在本期学习中,课程团队共发表话题54次,学生主动发帖仅为14条,回帖数3902条,具体讨论情况如下:
表4 学生讨论交流情况(次)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在交流讨论方面参与度很低,多数学生没有发帖的习惯。对回帖内容进行查看发现,学生的回帖基本都是对教师发帖的回复,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学习通APP有类似微信的聊天功能,学生出现问题时一般都是私信提问教师。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不好,害怕出错而不敢发帖或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第三,由于校内SPOC我们每周都有面授,学生认为面授时直接向教师提问更方便、也更为有效。可见,对于外语类课程来说,线下的见面课很有必要。
4.练习测验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第3期共有章节测验34份,作业6次,共计329道题。每个知识点学完后,均需要完成3~5道测试题以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总分为20分,图2(横坐标代表学号,纵坐标是分数)是208名学生详细得分情况。图3是测试成绩分段后具体学生数:优秀 76人(18—20分),占比 36.5%;良好 77人(14—18分),占比37%;中等22人(12—14分),占10.6%;差等 32人(0—12分),占比 15.9%。可见,学生章节测验的掌握还是较理想的,有73.5%的学生得分在14分以上。
图2 章节测验得分情况
图3 章节测验成绩饼状图
5.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关系
为考察学习在线行为与最终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我们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08位样本学习者的行为变量与综合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程访问量、视频观看时长以及讨论交流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与章节测验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与贾积有的研究结果相似[11]。为进一步探究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按照期末综合测试成绩结果将学生分为四组:A组优秀(80分以上)49人、B组良好(70-79分)86人、C组合格(60-69分)41人、D组差等(60分以下)32人,各组学习成绩和学习行为统计情况如表6。
表6 四类学习者行为变量均值
表6可以看出,A类学习者综合成绩均值达到83.8分,在课程访问、视频观看时长、发帖讨论、章节测验成绩均值都明显高于后三类学习者。B类学习者综合成绩均值74.3分,在课程访问、发帖讨论、章节测验成绩均值要低于A类学习者,但高于C、D两类学习者。C类学习者综合成绩均值达到70.7分,D组学习者综合成绩均值仅为45.1分。四类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也说明访问次数越多,在线学习的持续时间越长,学生学习成绩就越优秀;学生发帖或与教师和同伴讨论的频率越高,间接说明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越长,章节测验分数也有相应提高。因此,学生在线投入时间与学习成绩有着相关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此次SPOC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四个班208名学生,其中男生只有2名,样本太小,所以没有对性别与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1.在“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的SPOC教学中,学习者课程访问量较高,整体学习投入度令人满意,但讨论互动较少,大多数学生没有周末学习的习惯。2.学校的大型活动和其他类型的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课程的学习。3.课程访问量、视频观看时长、讨论留言、作业测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SPOC在线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学习者自身外,还包含众多客观因素,但上述结论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改善学生SPOC在线学习行为,提升SPOC在线学习效果。
1.课程资源要优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视频观看、课程访问、练习测试都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为促使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要不断优化在线课程资源质量。目前SPOC课程资源一般会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将已有的在线课程进行改造;二是引进高质量的课程;三是自主开发制作。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资源质量是关键。首先,资源类型要丰富。在线课程应该是视频、音频、动画、文本、图片等不同资源的集合,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资源分布要合理。在线课程资源中,文本和图片类资源不可过多,特别是外语类口语课程,视频、动画、音频类资源要占据主导地位,方便学生模仿练习。再次,要保证视频资源的质量。在线课程的学习,视频观看是重点,所以视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质量。视频时长合理,最好控制在5—8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高清,音画同步;外语类课程最好加上双语字幕。
2.线上线下互动要加强
前面研究结果表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太活跃,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少。因此,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当采取一些措施调动学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如按照学生的有效发帖数和回帖数划分不同等级,只有发帖和回帖数达到预先规定,才能获得课程讨论的基础分,在此基础上按照超出预设数目的多少可获得适当的奖励分数。对于高质量的发帖,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采取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増强线上学习的归属感。另外,要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线上学习活动有机衔接,像外语类课程,线上可多为学生提供丰富、实用、有趣的语言材料,加大听、读方面的输入训练,线下则可通过小组讨论、话题辩论、课堂展示等活动检查学生在线学习成果,最终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3.评价体系要健全
SPOC优于MOOC的主要原因是在SPOC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辅导。MOOC的学习成绩就是线上学习成绩,但在SPOC中,教师可以设置更为公平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线上线下表现结合起来,综合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单元练习成绩、章节测试成绩方面,诊断性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单元学习情况,也方便教师在面授时更有针对性。形成性评价可以参考学生的在线时长、视频观看时长、发帖数、回帖数及讨论交流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则依据学期末的笔试成绩,适当参考线上考试成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多元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