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对于小脑梗死型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09-02 10:16郭永亮冯重睿谢敏韩刘初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7期
关键词:步速步频步长

郭永亮 冯重睿 谢敏韩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省广州市 510510

在急性脑卒中中,大约有2.3%是小脑梗死,而小脑梗死后常遗留有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1]。其中共济失调是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物理因子疗法、中西药辨证、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技术[2]。有研究显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负重、步行速度、步行距离及下肢功能评分[3]。但对于由于脑卒中引起的共济失调型患者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则鲜见报道,本文主要利用减重步行训练,应用于小脑梗死共济失调患者,观察其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经MRI确诊小脑梗死,存在共济失调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7.9±6.4)岁,病程(3.76±1.14)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8.4±7.5)岁,病程(3.95±1.3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相关治疗;②可在监视下,独立步行10m及以上;③无幽闭恐惧症、心脏起搏器等MRI禁忌证;④无其他骨骼肌肉、严重心肺系统疾病者;⑤所有患者均已知晓本次观察的意义,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治疗,情绪低落或狂躁患者;②对物理因子、针刺疗法等常规治疗恐惧或过敏者。(3) 剔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或死亡者;②中途中断治疗,无法继续配合者;③治疗过程中发生影响步态评估等严重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在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ICARS量表及三维步态分析评估,而后进行治疗。在临床用药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减重天轨训练系统SKY TRACK 300(广州曼纽科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运用步行训练马夹,将患者部分身体悬吊起来,减轻步行过程中患者负重,同时通过悬吊绳保持平衡,降低跌倒风险,而后让患者进行步行,步行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在离前方10m左右位置放置一支笔,让患者步行去取笔,取完之后再换方向,拿去给前方10m之外的治疗师。如此往复,30min/次,1次/d,5d/周,连续训练2周后,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1.4 观察指标 ICARS得分,步速、步长、步频、站立相、摆动相。其中ICARS总分100分,共济失调程度越重,分数越高[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对比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无脱落,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训练前,两组患者ICARS得分、步速、步长、步频、站立相、摆动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ICARS得分均减低,步速、步长、步频、摆动相均不同程度增大,站立相减小(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步速、步频增大及ICARS得分减小更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减重步行训练,通过悬吊带的支撑,减少人体在步行过程中的负重,是一项让患者得以更安全有效地步行的治疗技术,已被证实对于脑卒中后的步态及功能恢复有较为明显的效果[3,6]。而小脑梗塞型患者,主要存在协调性障碍问题,表现为辨距不良、协调不良、平衡功能障碍等[7]。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ARS得分及时空参数情况

本文结果显示,减重步行训练后,患者ICARS得分较对照组减小,步速、步频较前增快。可能的原因有:(1)经过减重及悬吊带支撑后,患者无须提供较大的动力来保持平衡,减少了害怕跌倒的恐惧感,在训练过程中,让患者去前方取物,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下肢的协调运动上,从而转移患者对于下肢运动的过度关注,这有利于患者加快步频,而步频增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协调性的恢复,形成一个良性训练。(2)通过减重步行训练,在成千上万次重复的步行训练中,加快了脑重塑的进程,以及加快了步行记忆模式的重建,故在脱离减重支持后,仍表现出步速、步频的增大。

综上所述,减重步行训练,能够减少由于小脑梗死而引起共济失调患者对于跌倒的恐惧感,有利于协调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可作为临床参考。

但由于本文病例观察时间较短,对于一段时间后,经过减重步行训练患者效果是否能够持久,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患者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有待下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步速步频步长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几种共轭梯度法的分析对比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