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勤, 廖素梅, 段欢欢, 唐旭华, 陈小红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 1.皮肤科;2.检验科,广东 惠州 516081;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80)
手部湿疹是指发生在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人群中年患病率约为10%[1],有持续和复发倾向,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手部湿疹病因复杂,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在病因学诊断中,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手部湿疹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35%),其次是特应性手部湿疹(约为2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约为19%)[2]。本研究选取62例手部湿疹患者,进行严重程度与斑贴试验、血清总IgE及特应性素质的相关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手部湿疹患者62例,均符合湿疹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入选前2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②1周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③3天内服用过抗组胺药者;④急性期湿疹者;⑤孕妇。
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判断患者有无特应性素质(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和/或特应性皮炎史,和/或 IgE明显升高)[4],进行手部湿疹严重指数(hand eczema severity index,HECSI)评分[5-6]。所有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斑贴试验和血清总IgE检测。
1.2.1 HECSI评分 将双手分成指尖、手指(指尖除外)、手掌、手背和手腕5个区域,纳入红斑、丘疹、水疱、皲裂、鳞屑及水肿共6种皮疹形态,对皮疹的范围及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每一种皮疹的强度评分为0~3分:0分,无皮疹;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皮疹在双手每个区域的分布范围评分为0~4分:0分,0;1分,1%~25%;2分,26%~50%;3分,51%~75%;4分,76%~100%。最后将每个部位的受累范围得分乘以皮疹强度得分再总和,即可对手部湿疹严重程度作出评价。HECSI 总得分 0~360分。分为 4级:1~20 分,轻度; 21~40分,中度; 41~60 分,重度; 60 分以上,极重度。
1.2.2 斑贴试验 采用瑞敏斑贴试剂盒(瑞典Chemotechnique Diagnostics 公司),包括氯化钴、巯基混合物、咪唑烷基脲等共 20种检测变应原,配套进口斑贴试验IQ芯室。操作步骤和方法参考说明书。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的标准判读结果:①-:阴性反应;②±:可疑反应;③+:弱阳性反应;④++:强阳反应;⑤+++:极强反应;⑥IR:刺激反应。阳性率=(弱阳反应+强阳反应+极强反应)例数/受试例数×100%。
1.2.3 血清总IgE水平检测 使用罗氏e601仪器及罗氏原装试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依据试剂说明书确定参考值范围如下:0~1岁:0~15 IU/mL;1~5岁:0~60 IU/mL;6~9岁:0~90 IU/mL;10~15岁:0~200 IU/mL;≥16岁:0~100 IU/mL。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斑贴试验结果与性别、血清总IgE、特应性素质之间和特应性素质与血清总IgE水平间的比较均采用2检验,手部湿疹严重程度与斑贴试验阳性率、血清总IgE、特应性素质之间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2例患者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10~71岁,平均(38.05±12.96)岁;平均病程(2.31±2.96)年。家庭主妇15例,文职人员14例,装修工人6例,电子厂工人5例,机械制造业工人和建筑工人各4例,教师、学生、化工厂工人各2例,家具厂工人、纺织厂工人、洗衣房工人、厨房择菜工、机械修理工、餐饮业人员和菜农各1例。
62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详见表1。共51例斑贴试验呈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2.26%,其中男22例,女29例。对1种致敏原阳性者20例(39.22%),对2种致敏原阳性者17例(33.33%),对3种及以上致敏原阳性者14例(27.45%)。20种致敏原中,2种呈阴性反应(10.00%),17种呈弱阳性(85.00%),11种强阳性(55.00%),2种极强阳性(10.00%)。列前5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氯化钴(47.06%,24/51)、硫酸镍(27.45%,14/51)、芳香混合物(21.57%,11/51)、对苯二胺(19.61%,10/51)、重铬酸钾(17.65%,9/51)。
表1 62例手部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 例
62例患者中,26例血清总IgE升高,17例有特应性素质。经比较,斑贴试验阳性率在性别间分布无明显差异(2=0.40,P=0.526);在血清总IgE升高组与正常组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2=0.01,P=0.939);在有无特应性素质间分布无明显性差异(2=0.13,P=0.718),详见表2。
表2 斑贴试验结果在性别、血清总IgE水平和 有无特应性素质间的分布例(%)
统计发现,17例有特应性素质患者中,11例血清总IgE水平升高,6例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9,P=0.026),详见表3。
62例手部湿疹患者中:轻度32例,中度17例,重度8例,极重度5例。HECSI评分范围 2~ 256分,平均(30.26±38.71)分。手部湿疹不同严重程度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3.26,P=0.353)。严重程度在有无特应性素质间分布有明显差异(H=13.13,P=0.004),在血清总IgE升高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51,P=0.319)。前5位常见致敏原(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Ⅰ、对苯二胺、重铬酸钾)在轻、中、重、极重度手部湿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6,P=0.787),详见表4。
表3 血清总IgE水平在有无特应性素质间分布 例(%)
表4 手部湿疹严重程度与各指标的关系 例
手部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 病因复杂, 复发率高, 难以治愈, 给患者的工作、心理及生活质量乃至经济收入带来一定影响。最明确的内源性因素是特应性素质。国内有文献[7]记载,100例手部湿疹患者中,有特应性素质者20例,其血清总IgE值均升高,提示特应性素质者可能比正常人好发手部湿疹,高IgE可能对手部湿疹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陈福娟等[8]对30例手部湿疹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斑贴试验,发现手部湿疹组阳性率高达96.7%,说明外源性致敏因素在手部湿疹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62例患者中,51例(82.26%)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与刘岳花等[9]报道较一致;对2种及以上致敏原阳性者31例(占60.78%),提示手部湿疹患者接触的物质复杂,存在多重过敏现象。列前5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Ⅰ、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氯化钴阳性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分布较多化工厂、电子厂和玻璃厂,工人平时接触到彩色玻璃、合金、瓷器、颜料干燥剂等机会较多,而氯化钴常见于这些物质中;24例氯化钴阳性的患者,仅1例为强阳性,23例均呈弱阳性,说明氯化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弱的致敏原。硫酸镍阳性率仅次于氯化钴。生活中硫酸镍也是一种较常见的过敏原,因其在潮湿环境中易析出二价镍离子,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芳香混合物Ⅰ含有大多数香料成分,主要以香料添加剂形式广泛存在于香皂、牙膏、化妆品、香水、防腐杀虫剂、日常芳香产品中。芳香类物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是诱发手部湿疹的一个常见因素[10]。对苯二胺常见于染发剂、毛皮染料、洗相液、汽油和塑料制品。重铬酸钾常见于水泥、皮革、衣物染料、地板蜡、鞋油、油漆、眼影膏等。前5位的常见致敏原在性别间分布无明显差异,可能因为随着社会发展,男女从事的工种差别较以前缩小,接触相同致敏原的几率增加。
本研究中,斑贴试验阳性率与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可能因为20种变应原中,弱阳性反应比例较高(85.00%),不足以激活Th2细胞,诱导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高浓度的血清总IgE;斑贴试验阳性率与有无特应性素质也无明显相关性,这与国外文献[11]报道结果不一致,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因为判读标准的差异或抽样误差导致。
本研究发现,HECSI评分与特应性素质有明显相关性。特应性素质者包括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史等患者,其存在丝聚蛋白的减少和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丝聚蛋白是表皮角质层的一种结构蛋白,丝聚蛋白基因的无义突变会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异常、天然保湿因子含量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引起皮炎及环境过敏原的致敏作用增加,从而导致特应性皮炎的发生[2];与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 IL-22和 IL-25又进一步下调丝聚蛋白的合成水平,进一步导致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加[12],可能共同参与了较重度手部湿疹的发生。研究还显示,HECSI评分与斑贴试验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结果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外源性致敏原是导致手部湿疹发生的重要外因,特应性素质可能是手部湿疹加重的内源性因素,血清总IgE起辅助诊断作用。斑贴试验是寻找外源性致敏因素的一种快捷可靠的方法。治疗方面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重度手部湿疹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如有,需加强保湿促进手部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