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角下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维度特征

2020-09-01 22:10杜豪楠李翠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

杜豪楠 李翠林

摘 要:本文以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相关网络游记的解析整理、范畴提炼,共提炼出11个主范畴,包括3个体验、8个状态,其中核心范畴是“寻求和体验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康养旅游者从旅游前、旅游中到旅游后体验的构成和变化规律,探索出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的构成维度特征,并以故事线的形式构建出康养旅游幸福感构成模型,有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新疆康养旅游发展提供实践依据及理论支撑.

关键词:康养旅游;扎根理论;幸福感维度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027-08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携程、微博、网络杂志等众多新媒体工具应运而生[1],众多游客开始通过这些媒体平台分享旅游体验和心路历程,借此分析旅游网评游记的研究方法拉开了的新帷幕.《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2016年)政策的发布,将集愉悦身体、心智和精神于一身的“康养旅游”发展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2].人们逐渐开始借助康养旅游来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幸福感,换句话说,康养旅游成为寻求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3].从“幸福感”的角度去探究康养旅游,是对于康养旅游满意度研究的延伸和升级.目前,关于康养旅游的幸福感鲜有研究,尚居于边缘阶段,其理论发展也较缓慢.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时政热点问题,从“幸福感”的角度对新疆康养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进行探究,丰富了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的实践依据及理论支撑,是提升新疆乃至全国康养旅游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

1 文献综述

1.1 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山东、浙江等)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而具有较为优越康养旅游资源的西部区域(新疆等)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各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国内康养旅游进行研究:从康养旅游目的层面,郭鲁芳(2005)认为康养旅游是一种以消除现代人亚健康为目的的旅游形式[4];从康养旅游分类层面,陈建波(2016)等从国内外角度对康养旅游的旅游目的、动机、结果进行分类定义[5];从康养旅游需求层面,何莽(2017)总结出康养的发展是从社会、自身研究角度进行发展的需求,其范畴早已延伸到旅游、体育等多个领域[6];从康养旅游品牌层面,董兴杰(2017)以秦皇岛为案例地,借助京津冀,提出行之有效的康养品牌[7].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学者针对康养旅游的研究层面不断完善、扩展.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康养旅游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8],Goodrich J N(1987)强调康养旅游是一种保持、增强身心健康的旅游形式[9];毛晓莉等从旅游动机角度进行研究,总结出康养旅游大多为了满足游客的健康保健需求[10];STANCIULESCU G C认为康养旅游的目的在于保持或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们积极参加活动的社会关系和想象的集合[11].由于国外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系统性和理论基础均较成熟和完善.

1.2 旅游幸福感

在国内,旅游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增多[12],刘严对旅游幸福指数进行相关研究,构建了旅游幸福指数模型[13];王文怡等从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评价角度研究旅游[14];高园认为居民旅游目的地幸福感的提高,对旅游发展具有支持、推动作用[15];亢雄重点研究旅游幸福感,对其价值、视角等进行了总结归纳[16];龙江智等以中国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休闲、幸福、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归纳分析,极具借鉴意义[17];黄向结合主观幸福感理论,运用系统化剖析和结构化研究对旅游体验心理进行了分析[18].旅游幸福感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研究的焦点.

从国外视角来看,国外学者多从作用、影响、意义角度研究.例如,从作用角度,Filep S等认为旅游幸福感源于游客旅行中的积极情绪,突出旅游活動的积极作用[19];从影响角度,Nawijn J重点研究游客在旅途中的压力、态度,归纳分析其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程度[20],De Bloom J从旅游的不同形式来研究其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得出旅游前期的幸福感骤增明显[21];从意义角度,Bimonte S通过旅游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发现非大众型游客幸福感普遍较高,突显出研究结果对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22].国外从多角度对旅游幸福感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络游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在旅游类知名网站排名前10位的马蜂窝、去哪儿、携程3家旅游网站(具有较高的反链数、七级以上的百度权重和PR值).网络游记选取依据:(1)游记目的地为新疆.(2)游记发表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3)游记作者遍布全国各地,粉丝关注度较高.(4)游记更新频率较高,描述内容较详细,情感表达较充分,涉及旅游活动和旅游路线安排等各方面内容.

2.2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旨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最早的提出源于(1967)美国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它是从资料研究的过程中衍生出来“发现逻辑”的理论[23],此方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资料获取与整理、资料编码(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构成与检验[24].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它包括提出问题、对比整理、分类关联、获得理论[25].本文运用契合性较强的扎根理论对游记文本进行探索性研究,巧妙地避免了实证经验范式和预设性理论“程序化”限制[26].

2.3 资料获取

从马蜂窝、去哪儿、携程3家知名旅游网站中按研究对象标准进行检索,获取到关于新疆康养旅游的游记分别为815,637,1149篇,再从浏览频次和关注度排位靠前的游记中分别选取15,11,14篇,共计40篇,计2.4万字.将收集到的网络游记进行细节调整,删除重复或内容不完整的游记,以保持原意的原则来整合图文并茂游记.最终获取的40篇游记细节翔实,内容覆盖面广,符合扎根理论研究的要求(如表1).

2.4 资料整理

经过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再次收集—再次整理分析的不断循环往复过程,对资料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细化分析、概念化梳理,提炼编码要素,直至所有文本不再有新编码要素为止.

3 分析过程

3.1 资料的前期范畴化

开放性编码:首先对筛选的40篇新疆康养旅游的网络游记进行精细化阅读,将不同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内容划分、属性归纳、概念的提取,最终得到初步范畴.该研究中网络游记的内容主要通过提炼的概念和范畴来呈现,因此提炼的过程需尽可能的精确化、科学化.本次研究共提取64个概念和13个范畴,其中13个初步范畴为:悠闲、激动、兴奋、自豪、幻想、舒适、惬意、放空、满足、自由、不舍、平淡、重温(如表2).

3.2 资料的后期范畴化

主轴编码、选择性译码:主轴编码是对初级范畴的精炼和区分,选择性译码则是系统化验证与补充资料范畴的过程.首先,将已提炼的概念和初步范畴对照原始资料进行检验,确保初步提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结合原始资料找出初步范畴间的相互联系,对提取范畴进行初步合并、凝练;然后,将初步提取范畴按所属情感状态和体验阶段进行微观范畴、宏观范畴提炼;最后,将微观、宏观范畴带回原始资料中鉴别内容的完整性并加以完善.根据上述分析,最终挖掘出3个体验和8个状态,共计11个主范畴:游前期盼体验(憧憬状态、神游状态)、游中享受体验(悠闲自在状态、积极情绪提升状态、消极情绪削弱状态)、游后回忆体验(幸福陶醉状态、幸福转变状态、幸福沉淀状态)(如表2).

3.3 结构识别

此阶段分析是从主要范畴中甄别核心范畴的过程.首先,依据“故事线”将主要范畴串联起来,形成“系列故事”并发现核心范畴;然后,从反方向围绕核心范畴把主要范畴进行串联,构建新的理论架构,并带回原始材料中检验;最后,通过结构识别过程,归纳出以“寻求和体验康养旅游幸福感”为核心范畴的新疆康养旅游,借此建立出基于扎根理论的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模型.

3.4 故事线

故事线作为联结原始资料和概念范畴的桥梁,以核心范畴为故事中心,运用网络游记提取出的概念、类属、范畴等来归结全部研究情况[27].新疆康养旅游的故事线形成过程包括:(1)原始网络游记的概念提取(个体形象).(2)原始网络游记的提取范畴(部分形象).(3)原始网络游记的主范畴精炼(整体形象).(4)高度概括整体形象(见表2).

该研究的幸福感故事脉络以“寻求和体验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为核心范畴,主要以上述11个主范畴为主线构建而成.本文从康养旅游前游客对旅游幸福的“憧憬(迫切向往)”和“神游(心驰神往)”为起点;紧接着进入康养旅游中的体验环节,对游客旅途中的“悠闲情怀”、身体力行的“积极心态”进行捕捉,享受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服务,实现身心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最后是康养旅游后的回忆环节,游客逐渐由游后分享“陶醉”体验,转化为身归位神仍在的“回顾游”,将康养旅游中的修心养性、养颜健体等旅游体验转为回味并逐渐沉淀.可见,康养旅游是寻求、体验、积累旅游幸福感的过程.

3.5 康养旅游的幸福感的维度特征及构成模型

3.5.1 幸福感的维度特征

(1)旅游前的幸福期盼(31.3%):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逐渐开始厌倦常驻地的生活并对异地的生活环境产生好奇和憧憬,此时舒适的康养旅游晋升为实现人们期待和神往的有效途径.游客通过查阅目的地的相关资料、阅读他人游记,为旅游事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憧憬(21.9%)、神游(9.4%)”幸福感条件.在游前憧憬状态下,游客表现出激动(7.8%)、兴奋(6.3%)、自豪(7.8%),将出发前“身未动,心已远”的激动、渴望体验康养之旅的兴奋、有幸感受异域风情的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游客在出发前大多是激动且自豪的,突出游客对康养旅游具有极大地认同感和体验欲;在神游状态下,游客用幻想(9.4%)的心态进行诠释,幻想着游间美食、养生项目、异域文化、浪漫邂逅等.由此得出,游客对康养旅游的体验充满了渴望和美好地遐想,将旅游目的地勾勒成人间仙境.旅游前的“憧憬”、“神游”是“寻求和体验康养旅游幸福感”这篇故事的精彩开场(如表1).

(2)旅游中的幸福享受(45.3%):一般来说,不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旅游目的和动机,但在旅游中得到自由放松、身心愉悦、满血复活必然是其共同之处[28].在旅游幸福体验过程中,游客获得悠闲自在(23.4%)、消极情绪削弱(12.5%)、积极情绪提升(9.4%).其中,处于悠闲自在状态时,游客能够感受到悠闲(4.6%)、舒适(6.3%)、惬意(7.8%)、自由(4.6%),享受无忧无虑的“慢生活”;在消极情绪削弱状态下,游客大多放空(12.5%),修复身心,削弱烦躁、抑郁等负能量;而在积极情绪提升状态时,游客感到满足(9.4%),增加幸福感.研究发现,游客旅游目的多是为了寻求惬意舒适的生活,并舒缓压力、充实心理.旅游中“悠闲自在”“消极情绪削弱”“积极情绪提升”的享受体验过程是“寻求和体验康养旅游幸福感”这篇故事的精髓和主場(如表1).

(3)旅游后的幸福回忆(23.4%):康养旅游具有优质的物质基础,是一种促进游客身心健康、快乐,最终达到幸福的专项度假旅游[12].旅游后的幸福回忆包括三个环节:幸福陶醉状态(9.4%)、幸福转变状态(6.2%)、幸福沉淀状态(7.8%).研究中,首先,处于旅游刚结束后的幸福陶醉状态,此时人们大多通过整理照片、分享微信、撰写游记等方式抒发内心的不舍(9.4%);然后,旅游幸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生转变,人们不在整理、分享、撰写旅游,且内心逐渐归于平淡(6.2%);最后,本次旅游表面的幸福感消失,并成为人生美好的经历珍藏于内心深处,偶尔的重温(7.8%)会在心头掀起层层涟漪.总之,旅游后的幸福陶醉状态占比最大,回忆中贯穿了游客的经验,是“寻求和体验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这篇故事的抒情落幕,将整个康养旅游融为生活中永远珍藏的甜美回忆,由此构建了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故事线结构表3.

3.5.2 幸福感的构成模型

研究发现,康养旅游幸福感的组成包括:游前期待体验X,游中幸福体验Y和游后回忆体验Z.从空间构成来看,游客在客源地期待启程,充满向往憧憬(X1),处于“身未动,心已远”的“神游”(X2)状态;到达旅游目的地,享受旅游体验中的闲适与自由(Y1),放下烦恼、悲伤等消极情绪(Y2),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景、康养中,好情绪(Y3)油然而生;旅游结束后回到客源地,意犹未尽地通过微信、网络游记平台来分享旅游的喜悦,深深陶醉其中(Z1),在时间的推动下,兴奋感逐渐消失,一切归于平淡(Z2),最后将旅游美好回忆沉淀心底(Z3).通过整个康养旅游幸福感构建过程的归纳,了解其构成,为规划下一次美好的旅行做铺垫.(如图1)

4 结论

本研究运用质性扎根理论,深入解析新疆康养旅游者的网络游记,统计分析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各维度特征,并构建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构成模型,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形成过程包括三个维度:旅游前的幸福期盼、旅游中的幸福享受、旅游后的幸福回忆.(1)旅游前的幸福期盼维度,游客多是激动和自豪的,对康养旅游的体验充满了渴望和美好地遐想,勾勒出的“憧憬状态”和“神游状态”是“寻求和体验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这篇故事的精彩开场.(2)旅游中的幸福享受维度,游客选择旅游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惬意”“放空”和“满足”.享受体验过程中形成的“悠闲自在”“消极情绪削弱”“积极情绪提升”是“寻求和体验新疆康养旅游幸福感”这篇故事的精髓和主场.(3)旅游后的幸福回忆维度,作为整篇新疆康养旅游故事的抒情闭幕章节,游客将更多地经验和体验融入到了游后的幸福回忆中,将整个康养旅游故事编织成以“健康生活目的地”为深度体验核心的永久回忆.本文针对康养旅游幸福感维度特征及模型构建研究,充分挖掘游客康养旅游的体验度和幸福感,为新疆康养旅游提供实践依据及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空间、时间、概念、体验层次和状态五方面构建出康养旅游幸福感构成模型,其核心价值在于游客“寻求和体验幸福感”.新疆康养旅游过程中“个性、体验、康养、旅居”等多元化发展,突出幸福感的强弱取决于游客自身体验,而游客体验则由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决定.目前不足在于,学术界对康养旅游幸福感的研究尚处于相关问题的争议阶段,笔者后续将从探索破解问题的方法为突破口,以期对康养旅游的幸福感实践等方面进行完善研究.因此,在形形色色的旅游活动中,增强康养旅游幸福感的核心是营造独特美妙的游客体验度,从旅游规划、产品管理等所有旅游服务方面抓起[29],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营造“梦想居所、可靠运营、旅游体验”积极氛围,使每位游客游后形成陶醉、追忆的美好体验,实现人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

参考文献:

〔1〕杨琦峰,冯彬,杨恩宁.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构建[J].当代经济,2006,22(11):75-77.

〔2〕中国国家旅游局.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06[S].北京:中国国家旅游局,2016.

〔3〕高园,陈小燕.旅游经济与目的地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2(04):67-69.

〔4〕郭鲁芳.健康旅游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03).

〔5〕陈建波,明庆忠,娄思远,等.山地城市健康旅游资源及开发策略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10).

〔6〕何莽.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7〕董兴杰.秦皇岛市高端康养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探索——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视角[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01):92-96.

〔8〕薛群慧,蔡碧凡,包亚芳.健康旅游研究对象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4,34(06).

〔9〕Goodrich J N,Goodrich G E. Health -care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1987,8(03).

〔10〕毛晓莉,薛群慧.国外健康旅游发展进程研究[J].学术探索,2012,20(11).

〔11〕STANCIULESCU G C,DIACONESCU GN,DIACO-NESCU D M. Health,Spa,Wellness Tourism. What Is the Difference[J].Knowledge Horizons,2015,7(03).

〔12〕亢雄.基于倫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11.

〔13〕刘严.旅游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9,25(09):148-149.

〔14〕王文怡,吴明远.旅游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评价体系[J].经济管理,2012,34(05):198-202.

〔15〕高园.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实证调查[J].生态经济,2012,28(11):86-90.

〔16〕亢雄.旅游幸福及其研究之价值、视角与前景[J].思想战线,2012,38(01):105-109.

〔17〕龙江智,王苏.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老年群体的本土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02):77-85.

〔18〕黄向.旅游体验心理结构研究——基于主观幸福感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1):104-111+162-163.

〔19〕Filep S, Deery M. Towards a picture of touristshappiness[J].Tourism Analysis, 2010, 15(04): 399-410.

〔20〕Nawijn J. Determinants of daily happiness on vac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1, 50(05): 559-566.

〔21〕De Bloom J, Geurts S A E, Kompier M A J. Effects of short vacations, vacation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s on employee health and well- being [J]. Stress and Health, 2012, 28(04): 305-318.

〔22〕Bimonte S, Faralla V. Tourist types and happines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Maremma, Ital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2, 39(04): 1929-1950.

〔23〕范明林,吴军.质性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22.

〔24〕伍威·弗里克;孙进译.质性研究导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47-248.

〔25〕韩正彪,周鹏.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48(05):19-23.

〔26〕高军,马耀峰,吴必虎.外国游客感知视角的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的分析[J].旅游科学,2010,24(05):49-55.

〔27〕张燚,刘进平,张锐.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09):53-60.

〔28〕沈世伟.法国地理学界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1,31(05):844-851.

〔29〕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旅游體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06):91-95.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
菜鸟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互联网+”视角下公众参与公益众筹项目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
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模式影响因素及政策干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