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美中不足”,宝钗世故,黛玉孤僻,宝玉纵情,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曹雪芹“美中不足”的美学思想,而邢岫烟的人物形象塑造恰恰与美中不足的思想有所出入,这个红楼中的小人物一方面如闲云野鹤,悠然自得,一方面待人接物周全,还懂得修养精神,是一位“兼美”人物。本文拟对邢岫烟的兼美人格进行分析,认为其兼美人格与儒释道精神有关。
关键词:《红楼梦》;邢岫烟;兼美人格;儒释道精神
作者简介:周丽影(1995-),女,汉,安徽绩溪人,杭州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国小说、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2
1.引言
“兼美”究其根源,是统摄中国人审美观念达几千年之久,以儒家中庸之道为其哲学基础,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价值评判标准的“中和”之美。(赖振寅 80)“兼美”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达的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思想符号,“兼美”所蕴含的象征隐喻意义不断被阐发,如:兼两种体貌风神之美、兼两种人格理想之美、兼两种世界之美、兼人性两极之美、兼人物性格塑造多样性以及对称性的艺术创作之美等等。(高淮生 306)赖振寅在《眼泪与冷香丸——黛玉、宝钗原型命意探微》一文中认为“宝钗的美是仁者之美,代表着儒家所崇尚的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黛玉的美是智者之美,代表着道家所推崇的‘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人格理想。”(赖振寅 85)可见人格之美背后是有深沉的文化因素积淀的。邢岫烟,为人如闲云野鹤,无争无求,做事宽容仁厚,又懂得修养精神,是一位十足的兼美人物。但岫烟兼的不光有儒家的入世精神,道家的无为精神,更有佛家的修养精神,所以是三种人格理想之美。
2.邢岫烟做事: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宽厚清慎,犯而不挍”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指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被别人冒犯了也从不报复。邢姑娘把这种“厚”的智慧运用得炉火纯青,从她和宝钗的对话中就可见一斑。《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和岫烟在半路偶遇: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风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的。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道: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她的东西,她虽不说什么,他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唤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些钱出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此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日我悄悄的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曹雪芹,高鹗401)
宝钗问岫烟为何大冷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岫烟只是“低头不答”,没有逢人就诉苦,这是一“厚”;宝钗怪到凤姐头上,岫烟也只是想着为凤姐辩护,说着“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的”,这是一“厚”;每月总共也就二两银子,还要拿出一半补贴贫寒的父母,是一“厚”;迎春房里的丫头妈妈敲诈岫烟,岫烟就拿钱给他们买酒买点心,被冒犯了没有想着告状,是一“厚”;悄悄当掉自己的棉衣换生活费,不想着去博得别人的可怜,又是一“厚”。
曹雪芹还通过别人展现岫烟的“厚”。凤姐是书中有名的人精,看人很有一套,《红楼梦》四十九回中只见“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曹雪芹,高鹗332)曹雪芹借凤姐的口说出岫烟的“温厚”。薛姨妈“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女儿”,便相中岫烟,要把岫烟许配给薛蟠,但考虑到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会糟蹋了岫烟,便将岫烟许配给人才才华皆远超过薛蟠的薛蝌。这些侧面反映出了岫烟的“厚”。
3.邢岫烟做人: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红楼梦》中人物名字大多有着深刻的内涵,如“甄士隱”通“真事隐”,“贾雨村”通“假语村言”,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暗含“原应叹息”的意味,英莲通“应怜”,暗示着人物的命运。邢岫烟的“岫烟”二字,让人联想到微茫云烟,绵邈云山,使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景图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便是对“岫烟”二字最好的注解。周蕙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十分注重空中点染,而文学上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出现空中点染,搏虚成实,虚实相生的艺术笔法。富有诗画艺术素养的曹雪芹,在这种美学观点的指导下,舍形取影,舍质取灵,以轻描淡写之笔,濡染成一个轻云淡霭般的邢岫烟。(周蕙251)
邢岫烟人如其名,为人无争,充满了“无”的智慧。中国道家学派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张玉春,金国泰在《老子注译》前言中提到,这里的“无”和“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和“有”,而是用于说明宇宙构成本原的哲学上的一对范畴,是指称超现象界的形而上“道”的,是用来表明“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无”这个概念同老子哲学的唯物性质并不矛盾。这里的有和无不是表示存在和不存在的通常意义,而是指道。《老子》第三十七章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82),意思是说,凡事没有不做的,只不过是不怀目的成见,不恣意妄为,强行硬做,而是完全顺随自然,不加干涉。
岫烟与世无争,看似无为,其实无不为。在大观园这个纷繁之地,她能以淡定平和的心态面对姑妈邢夫人的冷漠,以冷静自如的态度面对种种排挤,表现了她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良好心态。同样是“寄人篱下”,论出身和地位不如黛玉和宝钗,但她活出了黛玉所没有的怡然自得,活出了宝钗所没有的与世无争,这种强大的心态,让她在大观园里如一缕青烟,悠然自得地生活着。王正康在《野鹤闲云邢岫烟》中表示,邢岫烟的文化人格与黛玉、宝钗一样,折射出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深邃背景。"钗岫黛"三极鼎力,意味着儒释道三极哲学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文化人格的对立互补。它既更深刻地反映了曹公精神世界内在矛盾与困惑,也立体地表现了作者关于文化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王正康163)
4.邢岫烟修心:浓淡由他 修养精神
《红楼梦》中群芳竞艳,不乏文采才华极好的人物。邢岫烟只作了一首《赋得红梅花得红字》,便把她的灵性和诗才展露无遗。在中国绚烂的诗海中,不乏咏红梅的诗作,多赞叹梅花的高洁和傲岸,宋代王安石就以“凌寒独自开”来赞颂梅花,元代王冕赞叹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更感叹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才子佳人趁白雪茫茫之时,即景赋诗,宝钗提议,用红梅花三字做韵,新来的邢岫烟,李玟,薛宝琴各作一首七言律,邢岫烟就分到了“红”字,她在题为《赋得红梅花 得红字》中写道,“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高鹗340)这是邢岫烟唯一的一首诗,是她本人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她极高的诗情以及隐藏在诗中的豪情,“冲寒先已笑东风”写梅花冲寒迎东风而笑,写出身贫寒的邢岫烟自己在艰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一“笑”字,其安贫乐道的心境便显露出来,“魂飞庾岭春难辨”是说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霞隔罗浮梦未通”句引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是说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缟仙,白衣仙女,原本比喻梅花。以上描写的句子里有各种颜色如白,红,绿相互映衬,颜色极为绚丽和浓艳,而尾联“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一句则一下子转入淡的基调,表露出岫烟融在梅花中的那一份淡然与豪情。这首红梅诗看似写红梅,实则写安贫乐道,淡然处之的岫烟自己。由此,笔墨不多的邢岫烟凭借这一首诗便把自己的精神长相呈现在读者面前。
也许,曹翁为这位女子取名“岫烟”,让她写出“浓淡由他冰雪中”的句子就是为了表露出他自己的某种禅心,而他为全书定下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的基调又不允许他对岫烟有太多的积极描写,只得通过薛姨妈识她是个“荆钗布裙”的女儿而让她和薛蝌结为夫妇,让她躲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来表达他对岫烟的宠爱。
5.结语
邢岫烟的兼美人格体现在她为人不争名,不争利,如闲云野鹤,做事宽容待人,不计较不指责,还懂得修养身心。這三点恰恰是道家,儒家,佛家各自倡导的精神,集中于一人之身,便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兼美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邢岫烟因具备了这理想人格而被称为红楼梦中“一流的人物”,而她身上表露出的这些智慧对于今天处在转型焦虑中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淮生.“兼美”综论[J].红楼梦学刊,2011(01):306-323.
[2]王正康.“野鹤闲云”邢岫烟[J].红楼梦学刊,2007(05):163-174.
[3]赖振寅.眼泪与冷香丸——黛玉、宝钗原型命意探微[J].红楼梦学刊,1999(02):82-95.
[4]周蕙.云烟微茫,灵气来往——邢岫烟论[J].红楼梦学刊,1987(01):239-251.
[5]老子:《道德经》,张玉春、金国泰译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M].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