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的儒家思想探赜

2020-09-01 07:10刘芳宇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贾谊儒家思想荀子

摘  要:贾谊处在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时期,那时,思想界以反思、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为主流,以黄老的无为思想为治国理政的方略。而贾谊正是由于继承了黄老无为主义的思想,吸收了法家的管理思想,加之又受道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使贾谊形成了理论知识基础进而促使了贾谊儒家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贾谊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本文则主要对贾谊的思想及其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贾谊所以为“国学思想的第一奠基人”的内在原因。对贾谊伦理思想的论述,着重从其礼治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和大一统思想四个方面展开,为后来的儒学思想发展实现做足准备。

关键词:贾谊;儒家思想;礼

作者简介:刘芳宇(1999-),女,汉,吉林松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2

贾谊是汉初著名的思想家,在古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贾谊的思想属性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认为贾谊的思想是儒家的,是法家的,是道家的,甚至认为是纵横家的。笔者认为,贾谊是一位集百家之大成的思想家,其思想是周秦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转化的产物,不必用那些已有的思想流派来定义,因此,本文就贾谊对儒学的继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贾谊的儒家思想来源

贾谊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是一种对儒家政治理想的传承,是孔子、孟子、荀子理想的政治遗产。《汉书》把贾谊尊为中国儒家,而后世除《宋史》将贾谊列入杂家之外,《隋书》、《新唐书》、《崇文书目》、《四库全书》等都将贾谊列入了儒家范围内,可见我国绝大部分人还是将贾谊归类于传统儒家的,这主要还是因为贾谊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从其思想内容和政治观点上看,贾谊的思想中的意识形态却从荀子处吸收最多。

在意识形态逐渐定型的秦汉时期,荀子的思想在当时中国占据了重要地位,即使孟子思想主张代表了儒学更大的转变,并且在后世传承中思想地位逐渐升高,在唐宋以后有亚圣之称,但是在战国末到秦汉这个意识形态转变定型的时期里,荀子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荀子是更为重要的思想家的原因有三,首先荀子影响了一大批通过经典教学弟子,弟子,并与经典的解释,并得到文化话语权的控制阐发。其次是荀子区别于传统的儒者,传统儒者执着于理想境界却不切实际,而荀子的思路不单单是儒家推崇的人文主义,荀子以其为根基,在其基础上加入了现实的实用的因素,使荀子的主张既可以被用于道德自律,也可以被用于法律约束的意识形态中,成为上层的管理工具;最后,荀子拓宽了儒学的思想范围,儒家的思想是封闭的理想主义与精神主义,而荀子广泛地汲取了各种思想潮流的实用主义,摆脱了儒家的思想束缚,把自己灵活地定位在世间。

二、贾谊儒家思想的具体细节

对于荀子和贾谊师承的先后关系虽然学术界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观点,但却只是对荀子与贾谊师承顺序的争议,而贾谊的思想受到了儒学的熏染还是无可争议的,所以贾谊吸收和继承了荀子思想的这一观点也是可以被世人所肯定的。将《荀子》和《新书》两书相对照,两书的篇名既有着相同的部分,比如都有《劝学》和《君道》篇,也有着相近的部分,比如《荀子》里有《礼论》篇,《新书》中也有《礼》篇,可以看出荀子对贾谊是有影响的,在篇章的形式上,贾谊的《治安策》也有着《荀子》之《富国》、《议兵》诸篇的结构,并且贾谊的《治安策》在思想上也深受荀学的修养,《治安策》中三公三少认为应在孩提之时“以习道之”,这个思想就是在荀子“惟善者伪也”的立论上发展起来的。并且,贾生又有着对荀子“谨注错,慎习俗”思想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仪而为君子”,贾生则说“安者非一日而安,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仪治之者积礼仪,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1],这与荀子的观点相似,是对荀子思想的具体解读。

三、《新书》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典籍在贾谊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贾谊对这些儒家典籍无不精熟,并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新书》中的很多篇章就都渗透出传统的儒家思想,例如《胎教》、《傅职》、《保傅》篇等,儒家思想精神贯穿于《新书》的大部分篇章,并且《新书》中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集中统一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贾谊对西汉初期儒学的传播有着深刻影响,刘歆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云:“至孝文帝,……在朝之儒,唯贾生而已。”[1]的评语,足以说明贾谊在当时名士中的地位。

四、贾谊对儒家“礼”思想

贾谊思想中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以礼治国。贾谊入朝后,对秦朝灭亡的经验作了总结,认为汉承秦制是造成汉代初期藩国割据的重要原因,社会上也广泛存在着宗法混乱、阶级空缺的问题。正因如此,贾谊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重视礼仪的思想。

贾谊首次提出了“礼”的概念,并强调了其阶级性,这在《新书·礼》中有着多个方面体现,“礼者,所以故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尊卑大小,强弱有位,礼之术也。”[2]另外,在《新书》中的《傅职》和《俗激》篇中也有着很多体现,例如“教之礼,使之上下则”[2],“明等级以道之礼”[2]。

贾谊还强调了礼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新书·礼》中“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贺记、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2]并且贾谊主张建立具有新秩序的礼制,主张礼制道德教育。在《新书·礼》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至也”。[2]贾谊认为若想使社会变得有规律可循,就只能通过尊重伦理、严守礼法得以实现,尤其他认为作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更应恪守礼节。

猜你喜欢
贾谊儒家思想荀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和谐
儒家思想与书法
怀才不遇的贾谊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