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燕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的200例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她们孕前体质量指数将其分为超重组、标准组和低质量组;根据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其分为超标组、达标组和低标组。分析在产科结局中不同孕前体质量株数与妊娠体质量增加的影响。结果:标准组和低体质量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和低标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超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和达标组的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低于低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体质量过多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较大均对产科结局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正确的指导育龄妇女保持正常水平的妊娠体质量与孕前体质量指数,这样对降低不良产科结局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产科结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4.25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09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孕妇在孕前出现体质量过度增加的问题日益严峻[1]。据相关统计指出,我国孕妇发生肥胖的概率为24%[2]。由于孕妇肥胖是妊娠期间造成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孕妇及其胎儿的健康。当今,孕妇的孕前和孕期之间体质量对产科结局的影响已深受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为了分析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的200例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婦产科的200例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2岁至36岁,平均年龄(28.45±4.52)岁;根据她们孕前体质量指数将其分为超重组(n=42)、标准组(n=136)和低质量组(n=22)。根据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其分为超标组(n=98)、达标组(n=70)和低标组(n=32),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产妇及家属知情治疗并签订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活产;无妊娠期并发症;无重大组织器官疾病;无阴道异常且已经充分试产;无特殊饮食限制;无胎盘异常。
1.3方法
孕前体质量指数分组:根据孕妇孕前体质量和身高相关信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对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进行计算和分组,其中计算公式:体质量(kg)/身高2(m2)=孕前体质量指数(BMI);BMI≥25 kg/ m2为超重组、18.5kg/ m2≤BMI≤24.9kg/ m2为标准组、18.5 kg/ m2 妊娠体质量增加分组:妊娠体质量增加公式:孕前体质量(kg)-产时体质量(kg),按照《孕期体质量增长标准》进行分类:当超重女性体质量增加7.0kg至11.5kg为超标组;当低体质量女性体质量增加12.5kg至18.0kg为低标组;当正常体质量女性体质量增加11.5kg至16.0kg为达标组。 1.4评价指标 按照《妇产科学科》相关规定对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数据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影响 通过分析发现,标准组和低体质量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妊娠体质量增加对产科结局影响 达标组和低标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超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和达标组的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低于低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肥胖症的发生率也逐年递增[3]。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今肥胖症的发生率已从1.8%上升至25.3%,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4]。有关报道证明,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于产科结局有着重要的作用,原因有可能和胰岛素抵抗有着关系。本文为了分析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的200例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标准组和低体质量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和低标组的刨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前助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超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和达标组的低体质量发生率显著低于低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妊娠体质量过多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较大对产科结局影响巨大。 综上所述,妊娠体质量过多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较大均对产科结局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正确的指导育龄妇女保持正常水平的妊娠体质量与孕前体质量指数,这样对降低不良产科结局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杭敏敏.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特别健康,2020,(15):231. [2] 王海琪,毛红芳,宋魏, 等.超重孕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及体质量增长适宜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40-42. [3] 洪美铖,罗红艳,汪淑燕.孕期营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降低妊娠多种疾病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4):648-650. [4] 吴丽娜,凌莉,陈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不同体质指数和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4):6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