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的教学价值与实践策略

2020-08-31 14:46曹卫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主题单元读写课程是根据统编教材编排体系和学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一个读写主题,整合同构性文本设计的读写活动课程。主题单元读写课程读写目标体系化,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推进结构化,能较好地拓展学生的读写空间,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持续连贯建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上可以采取编制“纲”的体系、实现“类”的组合、建立“知”的体系、促进“能”的生成的四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主题课程;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曹卫星,江苏省常熟市唐市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

语文素养中,读写素养尤为关键。除了教材安排的读写任务,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课外读写内容作为有益的补充。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学段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可以围绕一个读写主题,整合同构性文本,设计相应的读写课程。

一、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的教学价值

1.读写目标体系化,促进能力的持续建构

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围绕关键能力进行目标的系统化建构,既能设置整体性的宏观目标,又能设置学段性的中观目标,还有单元性的具体目标。特别是围绕某一关键能力进行集中、持续、深入的建构,改变了以往教学知识离散、割裂的状态,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建构,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2.学习推进结构化,促进思维的发展提升

主题单元读写课程实施的是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推理、评价等方式发现同构性文本在读写策略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概括读写知识,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通过设立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起事物和知识间的联系,实现从一种经验到另一种经验的迁移应用,使学生顺利解决新情境中产生的新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一个深度的、结构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一系列高阶思维的参与,如比较、演绎、推理、判断、评价、创造等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故而实行主题单元读写课程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

3.内容呈现多样化,拓展广阔的读写空间

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之一就是通过海量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何实现海量阅读?其中一种思路就是将教材提供的文本与课外的阅读资源有机结合。结合时,教师要先选定一个读写主题,这样才能整合成一个体系的同构性群文。主题单元读写课程就是依照这一思路构建的同构性群文,以一篇带一组,以一组带一类,基于教材又丰厚教材,读写内容更多样,为学生拓展了读写空间,更好地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

二、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的实践策略

1.基于课标,编制“纲”的体系

这里的编制“纲”的体系是指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目标体系的研制和编排。目标是任何课程研制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其研制与编排要基于课程标准和现有的教材体系。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为例,该教材主要安排了八个主题要素(见表1)。

教材中的八个主题与八项语文要素相对应,可见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编排。这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和提示,在研制主题单元读写课程时可以参照教材的编排,围绕这八项关键能力选择文本,如此一来就能较好地把握该学段培养要求,对课堂教学作出有益的延伸和发展。

2.主题同构,实现“类”的组合

“类”是众多相同或相似事物的聚合。何以“类聚”?就是要找到文本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元素,以此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成为结构共同体。主题同构一般有相同或相似的人文主题、文章体裁、表现形式、读写能力培养四种。笔者根据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体系,开发了三个主题的单元读写课程(见表2)。

第一个读写主题从体裁出发,结合中外经典,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培养讲述和创编的能力;第二个读写主题从思想感情的表达出发,意在提高学生阅读体悟及表情达意的能力;第三个读写主题从观察、想象、联想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或想象。由此可见,只要对应课程标准,认真研读现有教材体系,教师就能选择合适的主题,开发出更多利于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的课程。

3.整合比较,建立“知”的体系

读和写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策略,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和表达。但是读写策略不能由教师直接告知,而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逐渐领会,积累表达技巧,建立“知”的体系。如“民间故事,源远流长”的主题阅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牛郎织女》,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表现方式、思想主题以及语言特色四个方面整体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这种初步感受是朦胧的、模糊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接着阅读《猎人海力布》,并和《牛郎织女》进行对比,分析民间故事在故事情节、表现方式、思想主题以及语言特色方面有什么相同点。通过比较、梳理、归纳,学生发现了以下共同點(见表3)。

通过整合梳理,学生逐渐掌握必要的读写策略,在对比归纳中提高读写能力,建立起自己“知”的体系,此时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就会较为深刻、清晰。

4.迁移运用,促进“能”的生成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生成,这需要教师在听、说、读、写、思的语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会学生略读的基本策略后,教师要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源,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阅读更多文本,锻炼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只有通过迁移运用,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实际提高阅读能力。如在教学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后,学生已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主题单元读写课程,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同类文,再思考如果自己动笔该怎么写。通过迁移运用,学生把积累的阅读经验用到了写作上,使用学到的借物抒情法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学生在拓展阅读和迁移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生成,发展了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主题单元读写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基本的教学流程围绕四个步骤展开(如图1)。

只要择取合适的目标,将同构文本交由学生整合比较,训练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单元读写课程中的每一个读写主题都应围绕一两项核心素养展开,目标要明确,不能贪多,使主题读写的策略更明晰,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