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钊 廖继勇 汪凡云
摘要:数字技术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普及,促使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本文探讨了科技期刊在论文开放获取、互联网资源增强出版、知识服务、行业专家信息库建设、转型智库型媒体等方面的转型发展途径。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模式和相应技术手段,数字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期刊的自身影响力,并可产生一定的市场收益。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journal are undergo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journal in the aspects of open access to papers, enhanced publication of Internet resources, knowledge servic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expert information ba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ink tank media. Technical journal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mod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n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can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periodicals and produce certain market benefits.
關键词:科技期刊;垂直细分领域;数字化转型;知识服务
Key words: technical journal;vertically subdivided fields;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knowledg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3-0205-03
0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越来越习惯通过便携式设备来阅读文章内容,这导致传统科技期刊纸质媒体的发行量和线下收益也出现急剧下滑[1]。一些科技期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中国激光》杂志社以光学期刊为基础,对光学领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构建了专业化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使得APP终端的用户访问量超过了传统互联网的访问量[2-3];中南大学出版社通过构建复合数字加工平台,对科技论文进行精细加工与碎片管理,形成了具有网络知识结构、明确关联关系的领域主题数据库,同时积极搭建开放获取平台、领域专家邮件系统、移动应用集群等应用,使得数字化建设对期刊的影响力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4];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现有131种医学专业期刊,其打造的中华医学网、官网、“医学新视界”等网站以及相关APP产品,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结构化内容阅读、知识点回溯、论文开放获取、全文阅读、稿件查询、视频点播等服务,极大提升了相关文献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5]。
由此可见,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领域寻求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在垂直细分领域的特点、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字出版和相关信息技术工作经验,对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可为相关科技期刊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 垂直细分领域概述及科技期刊特点
垂直细分领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电子商务行业,它一般指某一个行业或细分市场深化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1]。科技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细分领域,当用户规模发展到一定数量后,可以通过较少的投入、权威的影响力、较高的回报率,形成垂直细分领域的正螺旋效应[6-7]。但是,应避免追求“大而全”的横向产业纵深,而应锁定精准人群、择一而终,用专业领域的极致思维指导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关注本行业内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在行业的深度上做精细化的开发。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数量为4973种(不含军队系统出版的科技期刊),但是其整体影响力仍偏弱[8-9],科技期刊在垂直细分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提升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以《烧结球团》为例,它是全国钢铁行业炼铁原料加工领域的唯一专业核心科技期刊,担负着为钢铁冶炼制备优质炉料的任务[10]。《烧结球团》创刊43年以来,形成了如下特点:①覆盖面广,在钢铁冶金铁前领域的成员规模近1000家相关单位,主要包括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首钢集团等钢铁企业烧结厂和球团厂,中国中冶集团、中钢集团下属各设计院等,相关装备制造厂商以及其他行业媒体;②信息高度集中,建立了行业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交流与信息资源平台——全国烧结球团信息网,每年举办2次全国性的学术年会,即“全国烧结球团技术交流年会”和“全国烧结球团设备技术交流年会暨节能环保研讨会”,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炼铁原料加工知识和行业技术动态;③受众广阔,囊括钢铁冶金铁前领域的从业人员近50万人;④每年收集整理全国烧结球团厂产品成本指标、技术经济指标,把这些指标数据汇集成册并进行网络发布,可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技术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期刊数字化转型途径探讨
2.1 论文开放获取
论文开发获取(Open Access,OA)这种学术传播机制源于上世纪90年代,它的经济模式以作者付费模式为主,采用同行评议机制作为质量控制手段,并利用创作公用协议等相关协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11]。建设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可以提高期刊论文的显现度,最终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的搭建流程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可在期刊原有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上,建设稿件数字化加工平台:把经过编辑加工、校对、审核、排版等步骤完成的小样文件,再次对文稿中的知识点、图片、公式、表格进行细化拆分,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碎片;然后对这些碎片进行多维标引,可以包括碎片类型(知识点、图片、公式、表格等),碎片知识内容所属的百科知识体系,以及通过专业人员(行业内相关专家)对碎片进行字面意思的解读等;对多维标引完成后的碎片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图像处理、特殊符号处理等,最终形成论文的知识点元数据。经过稿件数字化加工平台加工完成后的文稿即可在电脑端、手持设备、APP、微信公众平台等终端实现多渠道发行。
2.2 互联网资源增强出版
在网络出版时代,期刊必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利用自主网站推出个性化的服务[12]。互联网资源增强出版通过在图书或期刊上印刷二维码来链接互联网资源,而这些互联网资源可以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图文混合多媒体文本、问卷调查、考试练习、VR/AR(增强现实)等多种形式。增强出版的互联网资源仍然需要经过审核、存储和发布流程,即需要对作者提交的信息包进行提交、存档和传播,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将图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互联网增补材料通过“结构化文本+富数据”的形式向读者传播,读者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社交网络分享,以及期刊论文相应位置扫码等方式获取感兴趣内容。
2.3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一般指出版单位依照目标用户的实际需求,将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知识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炼,最终为用户提供信息、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过程[13]。科技期刊可以通过收集整理行业的科技知识(包括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术专著、工具书、科技报告、专利、标准等)、项目信息(包括国家、省、市基金项目等)、指标数据、机构信息、人员信息、会议信息、市场信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资讯等信息情报,并对其进行挖掘、分析、统计、发布和传播。以《烧结球团》为例,通过构建以“全国烧结球团知识库”和“全国烧结球团信息情报系统”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知识检索、科技咨询、在线投稿、在线培训、科技查新、专利服务等知识库功能,并提供情报检索、会议组织、编辑出版、电子地图、产品发布与交易、咨询服务等信息情报功能。其架构如图3所示。
2.4 行业专家信息库建设
行业科技专家库在科技创新战略和咨询决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可以提升科技决策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14]。建设行业专家信息库应发挥科技期刊的渠道媒介优势,收集整理期刊编委、顾问、审稿专家、作者,以及举办各种会议的行业参会专家、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政府机构专家,从中进行甄别、选择,最终形成行业专家信息库。通过打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会议系统等基础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完成的专家信息、项目信息、论文信息等进行有效存储与管理,并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挖掘,找出其中的高价值数据。《烧结球团》依据多年来的信息资源积累,通过相应技术手段,已形成超过1000名的全国烧结球团科技专家库,如图4所示。在专家信息库基础上,通过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为期刊论文邀稿、会议举办、培训进修以及其他重要事务等提供精准信息推送。
2.5 转型智库型媒体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科技期刊作为连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造企业、政府机构等的中间媒介,其智库构建模式如图5所示。期刊出版单位作为智库的组织单位,需要转型为智库研究组织者,通过发现、学习、预测、构建、验证、修缮和确定等步骤,组织专家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先进智能算法生产、创作领域知识,最终产生领域决策为政府、行业、企业制定政策、维护秩序和拓展市场。
3 结论
通过对垂直细分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分析科技期刊的行业特点,得出其具备覆盖面广、信息高度集中、受众广阔、用户积累深厚等特点;在期刊原有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稿件数字化加工平台,可较好实现论文开放获取;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提交、存档和传播,结合编辑部和专家外部审核,可实现对期刊论文的互联网增强出版;通过全方位整理期刊的科技知识信息、项目信息、指标数据、机构信息、人员信息等信息情报,可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构建行业专家信息库,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为期刊业务开展等提供精准信息推送;期刊出版单位需要转型为智库研究组织者,生产、创作领域知识,最终产生领域决策为政府、行业、企业制定政策、维护秩序和拓展市场。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模式和相应技术手段,数字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期刊的自身影响力,并可产生一定的市场收益。
参考文献:
[1]易华勇.《现代家庭报》在垂直细分领域的转型发展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汤超,胡冰,郑继承,等.中国激光杂志社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75-280.
[3]邓迎,郑继承,童菲,等.中国光学期刊网数字出版服务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51-954.
[4]汪凡云,何京平,龙怀,等.利用数字化建设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4):375-380.
[5]游苏宁,刘冰.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数字化实践与发展[J].科技与出版,2009(11):7-10.
[6]石雄.专业出版社的垂直门户数字出版路径——以“卫人网”的实践和规划设计为例[J].出版广角,2011(5):45-47.
[7]何皓瑜,都帮森.大学社数字出版路径垂直细分领域探索[J].中国出版,2017(15):57-58.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9]Publish or perish: China needs to elaborate on plans to modernize its flagging academic journals [N]. Nature, 2010-09-16(252).
[10]姜涛.铁矿造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11]胡德华,彭曼华,黄开颜,等.开放存取期刊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
[12]向飒.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13]马绯璠.论大数据时代教育类出版社的知识服务转型[J].出版广角,2019(23):31-33.
[14]谢娟.关于大数据的科技专家库管理系统构建探析[J].电子世界,202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