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钰 郭峰
【摘 要】由特吕福执导的电影《四百击》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电影的光线运用看似平常,实则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在塑造人物、渲染气氛、预示情节等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献。
【关键词】《四百击》;光线;叙事;氛围;塑造人物
中图分类号:J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135-02
由特吕福执导的电影《四百击》不仅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在世界电影历史发展潮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该电影诞生之日起,人们对这部电影的研究学习从未停止。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与学习更多的是集中在电影创作理念、长镜头的运用以及剧作风格方面,而对这部电影光线运用的研究则少之又少。从知网数据上来看,关于《四百击》的文献总共有68篇,而关于光线运用的文献则为0篇。尽管如此,这部电影的光线运用依然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在这部电影中,创作者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完成对电影人物以及电影画面的塑造,进而达到创作者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使该电影在塑造人物、渲染气氛、预示情节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通过光线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是电影中故事叙述的主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成为了电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电影《四百击》中,除传统的服装、妆容、道具之外,光线的运用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电影剧情上来看,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安东尼自幼被寄养在祖母家,长大之后与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并在学校、家庭等地方都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长期处于得不到关心、被忽视的境地。
电影创作者通过光线的运用,将安东尼这种弱势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活。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安东尼与老师或者家长在一起时,几乎都处于画面的低调部分,周身的亮度也低于其他人物。明暗的对比不仅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引导,也使电影画面具有一定的多义性。最典型的是安东尼与父亲和警察共处一室进行交谈的场景。在该场景中,父亲与警察诉说着自己的艰苦与安东尼的不听话,并没有顾及坐在一旁的安东尼的感受。电灯作为主光源以顶光的方式打下来,给予画面充足的照明,警察和安东尼的父亲都处于画面中高照度的部分,而安东尼虽然处于电影画面的中心位置,但由于衣橱等道具的遮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明,照度很低,处于阴影中。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公安东尼得不到关心、被忽视的生活状态。
而安东尼与同伴出逃的场景则恰恰相反,以二人坐在床上下象棋的场景为例,同样也是电灯作为主光源以顶光的方式打下来,给予画面充足的照明。但不同的是,这次灯光给予安东尼与同伴同等的照度,并没有出现明暗的反差。因为安东尼的同伴十分珍视二人之间的友情,并没有出现忽视冷落安东尼的行为。而这也恰好从反方面刻画了安东尼长期得不到学校和家长关心、被忽视的人物形象。
二、通过光线营造故事氛围
特吕福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时期的著名导演,十分遵循新浪潮运动的创作理念,比如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多采用自然光、表现手法多变。此处的多采用自然光并不等于不对自然光进行人工的干预,在对电影胶片进行冲洗时,无不掺杂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使自然光更加契合电影的需要。
运用光线对电影整体气氛进行渲染是电影创作中的常见手法,比如直射光与散射光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与审美感受。因此在电影《四百击》的开篇部分,导演运用一个长镜头拍摄埃菲尔铁塔四周的场景。此时的电影画面完全采用自然光,由于是微微阴天的状态,光线并不强烈,整体以一种散射光的形态充斥在电影画面之中。根据阿尔通《用光作画》一书的介绍,阴天低亮度的状态会令人心情压抑。所以,导演特吕福在电影开篇运用低照度、低反差的自然光在奠定悲伤、无希望的故事基调的同时,也给观众以沉闷压抑的潜意识,使观众提前进入观影状态,使观影情绪更加契合电影故事的基调。而且根据画面高光阴影的对比状态可以看出,电影创作者在拍摄之时运用了黑白加蓝调的胶片规格,并人为地降低了曝光,让电影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压抑氛围更加浓厚。而这种光线运用方式在电影中出现过多次,无论是安东尼在学校被冤枉的场景,还是电影结尾时安东尼向海边奔跑的片段,都是如此。
而安东尼与伙伴逃学去娱乐的场景恰恰相反。虽然同样是完全采用自然光,但由于拍摄时的天气要比之前晴朗,所以画面的曝光度相对较高,阴影区域较为明亮,高光区域也没有出现过曝的情况,根据李焕芹主编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一书的介绍,这种明朗的光照条件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清新欢快的视觉感受,也更能让观众体会到安东尼出逃时高兴的心情。这种明朗的画面在电影中出现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并与电影中大部分阴沉的场景相配合,传递出电影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三、通过光线预示情节走向
通过光线来预示电影情节的走向是一种常见的电影创作手法,比如电影《建国大业》通过明与暗、冷与暖的光线对比预示了国共两党的不同历史走向。在《四百击》这部电影中,对情节的预示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阴影来实现的。阴影的使用也是光线运用中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的光线布置,使画面出现光区与暗部的反差与对比,再通过阴影去完成艺术追求,展现情节走向。通过阴影来预示情节走向在该电影中共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通过阴影投射的动作来预示情节走向。在电影《四百击》中,安东尼在一次出走期间,因为倍感饥饿,便打算在路边牛奶箱子中偷走一瓶牛奶。在偷牛奶之前,安东尼的心理状态是极其矛盾的,在坚守道德与果腹之间难以选择,最后没有选择偷窃,走出了画框。看到这一幕,观众的观影心态是疑惑的,安东尼渴望牛奶的表情与径直走开这一矛盾的动作给观众留下了他是否还会回来偷牛奶的悬念。但导演并没有接着拍摄安东尼之后的具体动作,而是去拍摄街头灯光,让街头灯光作为主光源通过顶光的方式投射出安东尼的人形阴影。在此刻,阴影的动作即安东尼动作的轮廓展现。通过安东尼的影子向回走去的动作,观众在观影的当下意识中便可得出他回去偷牛奶的结论。尽管牛奶还没有偷到,但是偷牛奶的结果已经在向前延伸,与向回走的动作共同构成行为与结果的组合。而最后偷走牛奶也仅仅是观众意料之中的、需要伴随剧情去验证的结果罢了。
在电影《四百击》中还有另外一种用阴影预示情节走向的方法,即通过阴影的象征作用来预示情节的走向。安东尼被警察追逐时,误入过一个狭窄街道,一名警察从前面走来,安东尼慌不择路。在这个场景中,导演将摄像机光轴正对光源,构成逆光的拍摄场景。此时光源的照度高、光线硬,使警察的形象在胶片上变成了轮廓鲜明的剪影。由于剪影没有明显的具体信息,因此不能作为具体事物的指向,所以变成了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就是说在电影中,这个逆光剪影不再是警察本身。警察制服轮廓的剪影变成了社会秩序与社会暴力的象征符号,因此也预示了安东尼被问题少年管理机构收押并饱受暴力伤害的情节走向。
四、结语
电影《四百击》虽然是特吕福导演的长篇处女作,但在光线运用方面却表现得十分娴熟,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很好地完成了塑造人物、渲染气氛、预示情节的任务。这种运用视觉语言去讲故事的独特的创作方式,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苏冉.光线的叙事和表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