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青春最强音》

2020-08-31 15:05师仪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真人秀

师仪

【摘 要】《青春最强音》作为福建海峡卫视打造的一款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自2016年9月播出第一季以来,节目覆盖率和影响率均居两岸综艺节目前茅。在经历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成功后,第三季于2018年9月再次启动,198所两岸高校、一万多名大学生参与海选,活动触及到的两岸大学生达690多万[1],成为两岸青年参与人数最多、平台最大的一档综艺类节目。文章通过对节目的特色分析,希望能够梳理出节目发展特点,为日后对台宣传工作及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真人秀;《青春最强音》;对台宣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128-02

一、《青春最强音》节目简介

《青春最强音》是由福建海峽卫视联合台湾东森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的两岸高校音乐大赛,以学校为战队,为两岸有歌唱能力和歌唱梦想的大学生打造专属展示和交流平台。每年9月份同时在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展高校选拔赛,而后进行校际决赛。决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大陆战队和台湾战队进行两两对战,其中一队淘汰一队晋级;第二阶段由晋级的8所高校再选拔出3所进入总决赛,他们将会转战到台北于来年1月份决出最终的冠亚季军。

二、节目发展特色

《青春最强音》作为一档成功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在两岸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具体而言,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在“大主题”下进行对战

在紧张刺激的竞赛淘汰过程中,两岸大学生用音乐对战,对战的“大主题”是每一场挑战赛所融合的青春话题[2]。比如第三季中的“芳华”“滋味”“我和他”“考试”等,两岸战队在大主题下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演绎,最终由四位专业评审进行点评,并选择自己中意的一队投出十分,再由现场51位来自各自学校的十大校园歌手打分,分数高的即为最终获胜者,另一队则淘汰。

大主题反映大学生生活日常,符合校园文化氛围。在大主题下进行校际争霸赛,构建海峡两岸的情感共鸣,不仅是节目设定、构思的基础,更是最能够吸引两岸青年人交流的有效途径。两岸的参赛学子与场上评委以及由学生组成的大众评审常因话题而生情,舞台内外互动交流频繁,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和热议,如此也使得两岸学子的青春亮嗓与节目本身达成时代和情感的共鸣。例如主持人赵娜在节目中深情表白自己的父亲,声泪俱下地诠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现实意义;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的女同学在舞台上讲述了自己与前男友刻骨铭心的爱,也为此留下激动的泪水;台湾著名音乐人包小柏讲述自己对女儿的爱护和牵挂。诸如此类的节目模式设置脱离了选秀的喧嚣浮华,留给观众最质朴的感动。此外,通过这种“议程设置”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多次对某个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突出报道,从而突出了事件,引起社会公众重视,进行以此事件为中心的话题讨论[3],从多方面增强节目的话题性和热度。

(二)以歌会友,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

进入“互联网+”时代,真人秀节目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精确把握受众需求,有的放矢、细化节目特色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今真人秀节目,真可谓是“琳琅满目”,但是没有一档专属于两岸年轻群体共同交流的音乐节目。依托着闽台特殊渊源而生的海峡卫视,致力于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在新形势下针对岛内的青年群体,专门精心筹划打造了一档立足于两岸大学校园、服务于两岸大学生的音乐类真人秀综艺节目《青春最强音》,迅速弥补了行业缺口,赢得了受众群体的关注。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比赛,《青春最强音》采取两岸各大高校分别组建队伍、齐聚节目中竞演交流的团战模式,让两岸青年“以歌会友”。节目以两岸青年音乐、生活和文化交流为核心,在挖掘两岸校园音乐力量的同时促进两岸学子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崭新模式使得《青春最强音》成为音乐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在这里,音乐只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相互间竞争和伤害的利器,两岸大学生在音乐比赛中收获友谊,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比如在第三季比赛中,闽江学院战队最终战胜台湾东南科技大学战队进入八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比赛完毕他们热情相拥,录制结束之后去聚餐,互相之间成为永生难忘的好朋友;在比赛中采取两岸青年人俩俩合作一首歌的模式决定最终晋级和淘汰的名单。这无不体现出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沟通和友谊是节目的主旨所在。

(三)凸显“情义文化”,赢得受众认同

台湾人绝大部分是闽南人的后代,是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徙的结果。今天的台湾人在语言上仍与闽南人相同,在其他方面也保留着许多闽南人共有的特征[4],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地域性格,同时也都重感情、讲义气。此外,他们还受到欧美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有重人类情感、欲望的表达和宣泄的特点。具体到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每期节目的主题设定,无论是大主题还是小主题,都与人类日常情感有关,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将这种主题和青春活力、昂扬向上的学子风采相结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认同,而且作为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节目,能够极大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力,从而赢得受众好感,获得收视率。

(四)打造全媒体矩阵,提升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

《青春最强音》采用“电视+地面活动+全媒体”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结合“网生代”受众群体的特点,《青春最强音》开通微博、脸书话题专页,以图文直播、微信上墙、人气投票、抖音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持续热推,在比赛过程中通过脸书、东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打通高校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全方位联合制作,丰富两岸青年人参与节目的入口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季比赛中,节目组大力运用抖音进行节目传播。比如在比赛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抖音中推出青春最强音话题,用户可以点击参与,拍摄并上传视频,即可参与活动,同时挑选自己喜欢的战队,为他们点赞,节目组会根据参与视频点赞量选出排名前八位发放礼品。在第三季复活赛中,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凭借战队录制的抖音短视频获得最高点赞数而成功复活,晋级八强。自2018年12月10日以来,《青春最强音》抖音挑战赛火力全开,截止到2018年12月27日23:59分,视频总播放次数为1.5亿、视频点赞次数为304.9万、视频评论次数为20.07万、视频分享次数为9.7万、参与挑战人数为1.65万、视频产出量为1.3万[5],充分体现了这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段震慑灵魂的青春狂想曲。

截至2019年1月13日,节目相关视频总点击人数达690万,《青春最强音》登上新浪微博话题音乐榜第五,主话题“青春最强音”有67万人讨论,阅读量达3.9亿,互动超60万。这种以歌唱为核心、结合个人故事和社会万象、用正能量吸引受眾的做法获得了良好的业界口碑和积极的社会反响。鲜明的主题、独一无二的赛制、多渠道宽领域的传播方式,《青春最强音》在节目内容和传播形式上不断适应两岸青年的讯息要求与互动体验,比赛现场的酷炫火爆以及全媒体传播的持续性轰炸效应,引发了两岸众多年轻网友的点赞和追捧,带动更多两岸青年参与到节目中。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早日实现“制播分离”

《青春最强音》制作方为海峡卫视,制片人同时兼任节目主持人,虽然在总决赛中邀请了台湾第53届金钟奖非戏剧类导播奖获得者刘应钟的执行团队来执导,但是节目的制作仍然由电视台把控。诚然,由电视台制作的节目相对较为稳妥,不会发生大的纰漏,但是制作资金不足、不够新颖等问题成为一大掣肘。《青春最强音》节目组可以借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方式,与相关传媒公司合作,共同投入资金、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广告分成[6]。这也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

(二)充分挖掘歌手价值

麦克卢汉把电视归为冷媒介,认为“最成功的电视节目是在情境中留有余地,让观众自行补充完成的节目。”[7]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真人秀节目与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实现了受众与节目的充分交流。《青春最强音》节目组应当充分挖掘歌手的价值,比如在节目播出后可以在线上开辟一档直播栏目,邀请歌手与观众在线上展开互动,分享歌手的成长经历以及音乐历程。鉴于台湾与大陆的特殊关系,彼此间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吸引受众前来提问,获得丰富的信息,能够增强节目的内涵。如此多层次地使用叙事、狂欢等元素来吸引受众,能够相对快捷地俘获观众的内心,进而赢得收视率。

(三)更密切地与台湾团队进行联合制作

台湾地区的节目制作体系较为成熟,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设备更新始终走在最前沿,而且各种技术岗位的专业人才水平也很强。反观海峡卫视,专业技术岗位匮乏,后期制作水准没有台湾地区的专业人员强,这就为两岸联合制作提供了契机。总的来讲,倘若两岸联合制作《青春最强音》,应当追求有限资金合并,培育优势,避免不足,合理利用两岸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努力争取网络影响力,以期拼得一线生机[8]。

参考文献:

[1]海峡卫视.Bang!Bang!Bang!昨夜,青春的强音炸得我质壁分离![EB/OL].https://mp.weixin.qq.com/s/1WxYM_PxYFbzwMrUJCKogA,2019-1-13/2019-1-13.

[2]张素桂.《青春最强音》:两岸青年交流的桥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7):68-70.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218.

[4]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202-204.

[5]海峡卫视.《青春最强音》话题挑战赛播放量1.5亿+!你在这里抖青春了吗?[EB/OL].https://mp.weixin.qq.com/s/lIWdUXgfBm4L6AkwPq4RZw,2018-12-28/2019-1-13.

[6]郭瑶.《中国好声音》节目特色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39-40.

[7]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5.

[8]刘铮.两岸电视综艺节目联合制作探讨——以福建海峡卫视和台湾年代电视在季播选秀节目《有梦出头天》上的联合制作为例[J].东南传播,2015,(10):21-24.

猜你喜欢
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调查
从使用与满足角度探讨国内亲子类真人秀的走红——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我国真人秀粉丝经济研究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分析与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研究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论真人秀节目的剪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