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甲戏丑行表演

2020-08-31 15:05陈剑凡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演员

陈剑凡

【摘 要】丑角是高甲戏中重要的行当角色,也是高甲戏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丑角表演是否到位决定了该戏曲表演是否成功,本文基于此从模仿现实适度夸张;得体的身段和念白;丰富的情感展现三个方面对高甲戏丑行表演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高甲戏;丑行;演员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057-01

一、模仿现实适度夸张

角色本身就是戏剧表演的特殊术语,指的是在戏剧中演员所扮演的人物。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角色本身是有虚拟性的,在现实生活里这种人物其实并不存在。因此进行角色创作的时候,演员与角色两者会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丑行是高甲戏中的重要行当,每个丑角都有其与众不同的表演形式和魅力。一般来说,高甲戏丑行表演主要通过官袍丑、公子丑、破衫丑、媒婆丑、傀儡丑、木偶丑等诸多的丑角来进行丑角人物形象的塑造。高甲戏中丑行角色的动作滑稽、风趣、幽默,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忍俊不禁之感。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为此在一些语言和动作的提炼上需要从生活中积累经验,汲取营养。高甲戏的丑行表演也是如此,需要多从生活中找寻素材和灵感,需要对生活情境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里的模仿要适度,不能单纯地为了营造“笑场”的效果,从而加大夸张的表演力度。

比如本人所饰演过的人物,《金魁星》中的一折折子戏《探牢》中,我饰演的是“禁子”,行当为布袋丑。讲述的是秀才王赞被诬陷偷窃宰相的贵重器物,官府把他抓进大牢。但宰相女儿爱慕王赞,不相信他是窃贼,就派了丫鬟春英前去探牢,以弄清真相。在监狱,春英碰到贪财贪色的“禁子”(牢房守门官),他不仅想要春英手上的玉镯,还想戏弄春英,而最终聪明伶俐的春英保住了清白,并施计要回了玉镯,还将“禁子”身上的钱财也拿到了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终离开了牢房!牢房守门官“禁子”最终以一句闽南方言“偷鸡不成,反被啄了一把米”剧终,引起观众哈哈大笑!这出戏所呈现的正是高甲戏中丑行布袋戏所具有的丑奸诈刁恶的人物性格,模仿掌中木偶戏的动作,非常机械有趣。在表演中看似行为荒唐,但是其动作和语言充满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二、得体的身段和念白

从演员自身角度出发,感受力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一名演员综合创作素质的标准之一。感受力不同于演员为演出培养的表演本能,其代表的是一个演员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一个优秀的演员可能并不具有极高的表演水平,但是一定拥有极为敏感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优秀的演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并最终为观众带来满意的观看体验。

丑行表演务必要带给观者滑稽、幽默之感,但这并不说明丑行在身段和念白上不讲究。事实上要展现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丑角形象,要求演员在念白上要做到寓庄于谐、抑扬顿挫、吞吐有致。例如,柯派表演艺术就有“女丑十八法”,记叙了一整套表演技艺,形成了柯派表演艺术的主要教材。不同丑角人物要有其独特的身段,这种艺术化的身段表演可以非常精细地分出不同年龄段的妇女的不同特点,形成各个年龄段妇女的风韵姿态的不同表演程式,以便更好地展现“丑女”的多面形象,以此提升艺术性和表演性。

三、丰富的情感展现

演员在塑造角色心理活动时需要运用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好的演員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思考出最符合角色需求的情感表现。演员在表演时应该将自身带入所表演的角色中,针对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境进行准确判断,并快速地思考。表演没有固定的模板,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面临着不同情境、对手人物的转换,需要以最快速度进行判断与思考,找出贴合角色实际的行为或情绪,将角色情感展现在观众面前。一名演员如想要将自己表演的角色塑造得有真实感,就需要学会在假定情境中判断、思考,并不断练习使之成为自己的创作习惯,这样就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将最贴合实际的角色情感代入其中,从而与角色具有相似的情感。

例如,《花婆闹春》曾经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这些男女演员都是丑角,为此作为演员就需要从生活经历、体态特征、行为意识等方面入手,将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因此,在每一次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演员要从自我出发,通过不懈努力和身心的情感爆发,来塑造一个角色的完美形象,据此展现出艳丽多彩的“女花婆”的形象。

四、结论

以上是本人关于浅谈高甲戏丑行表演的论述,通过上文分析也可以感知丑角表演对于高甲戏演出的重要性,为此作为演员需要从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关于丑角表演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据此最大化地展现丑角的魅力,借以带给观众更为贴切、真实、幽默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潘荣阳.民国时期闽台高甲戏的传承与革新[J].闽台文化研究,2017(01):82-87.

[2]白勇华.行当、程式的力量与“民间性”的支撑——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的当代传承[J].福建艺术,2008(01):39-41.

[3]《饲牛记》:再展“柯派”丑行魅力[J].福建艺术,2006(06):29-30.

[4]张毅琛,余幸平.闽南戏曲唱腔语言的音韵特征与艺术处理——以高甲戏为例[J].中国音乐,2015(01):118-122.

[5]陈荣星.浅谈高甲戏曲之表演形式[J].戏剧之家,2014(14):31.

[6]宁拥护.戏曲舞台上的人物塑造研究[J].戏剧之家,2019(27):39.

猜你喜欢
演员
浅谈戏曲演员的修养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