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石
【摘 要】本文从艺术角度深度分析了天津儿童艺术剧团排演的优秀儿童音乐剧《特工熊猫》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归纳出当今儿童剧创作的规律性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两年天津儿童剧创编、排演的实际,尖锐地指出了天津儿童剧创作排演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天津儿童剧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创作趋势;规律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038-02
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儿童音乐剧《特工熊猫》还是如期上演,从剧本到表演都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该剧以环保为主题,贯穿着人生哲理,立意准确,主题明确。为了解决天津儿童艺术剧团演员音乐剧基本功差的问题,还特别从中央戏剧学院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剧专业教师负责音乐舞蹈技术动作方面的工作,使得该剧在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性有明显的提高,向着成功的儿童音乐剧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这一点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观众的肯定,说明青年编导还是具备相当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物质支持、精神鼓励。该剧导演在排练过程中都是使用启发式语言,通过交流使演员更好更快地理解角色,进入角色,掌握角色的神貌与言行。
儿童音乐剧《特工熊猫》是2019年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出品的为数不多的新创剧,时代性大题材一直是儿童剧创作较少触碰的领域,该剧以环保为深层教育主题,借鉴了美国迪士尼动画片中常用的情节叙述模式和人物设定,以强情节和激烈矛盾为主导,以萌文化和搞笑文化作为其“文化底色”,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活力,也更加贴近当代儿童的心理。音乐剧化是《特工熊猫》区别于以往儿童剧最显著的特色,音乐剧化是儿童剧创作的发展方向,为此剧组特地从中央戏剧学院聘请专业教师为演员培训音乐剧基本功,这部儿童音乐剧虽然是青年编导团队的初试之作,却为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儿童音乐剧的创作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表明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向着国内优秀儿童剧团的发展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工熊猫》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如何让儿童剧更加多样化、专业化是创作的难点,该剧的成功为天津儿童剧创作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一、音乐剧化让儿童剧回归本真,更具愉悦审美功能
音乐剧化是现今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儿童剧发展的方向,因为音乐剧化不仅体现了喜闻乐见、载歌载舞等儿童剧基本审美内质,也让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情绪上更加欢快,甚至连灯光色彩都显得更加艳丽夺目,更适宜网络时代儿童的审美情趣,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许多动漫舞台剧一直都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让儿童观众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之中享受着剧作带来的愉悦之感,这对于儿童剧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儿童观众而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形式上的愉悦感和娱乐性,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应该按照音乐剧化、歌舞化的发展模式继续前进。
二、以激烈的矛盾递进表现剧作内容,揭示主旨
该剧不再采用单一的叙事线,而是多条叙事线混搭,通过各种手段层层递进,制造矛盾推动剧情发展,分阶段揭示出不同的教育主题,正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抗也没有像传统儿童剧那样一蹴而就,而是采取层层叠加、步步逼近的方法,让主人公不断遭遇各种危险,观众透过表演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愤怒,主人公一次次被误解、被打败,最后一息尚存时剧情突然出现转机,主人公由孤身一人奋战发展到用集体力量战胜强敌,从而让小观众明白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办成大事,于情节发展之中让小观众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同时在了解反面角色“树怪”的遭遇后给予对方深深的同情,曾经敌对的双方握手言和,小观众从中懂得了宽容与同情,懂得了任何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等道理,剧终时强调了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剧中树怪的悲剧就会发生,借情节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使小观众和家长们受到教育。
三、人物行为动机更加合理,小人物的成长线使得角色形象愈显成熟
以往儿童剧作品的人物设定过于简单化,或者说创作者认为儿童观众接受不了过于复杂的人物形象,导致主人公形象很弱,遭遇的困难不够强,主人公幫手的作用也可有可无,同时反派人物也缺少帮手,其自身的坏及变坏的原因也没有得到充分叙述,变坏来得太突然,无所依托且缺乏合理性。《特工熊猫》就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改进,人物形象设定有了指代性,出身卑微最后崛起的主角熊猫可以看作是渴望成长、渴望成功的小人物,其成长经历与不平凡的命运其实也是小人物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的,其同僚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形象,这就不会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传统童话里憨态可掬的熊猫、河马。核心反面人物树怪的恶、猩猩的背叛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被刻意赋予的恶,而是由于自身生存的需要或者是一种被伤害后的回击。过去我们常常诟病儿童剧中低龄化幼稚化通过指代性被化解,总希望能让儿童剧更加成熟,本作品中使用的指代性也许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儿童剧产生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四、用更“暖心”的方法表达出浓郁的亲子情怀
当今的儿童剧创作都喜欢用情感慢慢渗入等更加“暖心”的方法营造亲子情怀,然后逐步积累,最终达到情感爆发点,这些手法既包括台词对话也包括舞台上的动作行为,天津儿童艺术剧团的儿童剧创作也在积极学习使用这种手法,力求抓住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在那些情感爆发点上通过演员真挚的情感与语言表达触动观众,使其感动,从而温暖家长和孩子的心。
五、合理应用高科技舞美技术手段,适用于剧情所需
《特工熊猫》的舞美设计充满着未来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戏剧舞台上很多题材难以表现,除了优秀剧本短缺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舞美硬件的限制,这其中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片面地认为使用高科技舞美手段属于大制作的范围,而舞美大制作是错误的,朴素简单应当成为舞美布景的最高目标。其实一部剧是否该使用高科技舞美技术手段进行大制作,应该根据剧作主题和内容来决定,如果是为了表现特殊题材的内容(如科幻、童话等),高科技舞美技术手段就是必备的条件;如果观众需要更好的视觉体验,我们就应该尝试使用新的舞美科技来满足他们,因此对于现代戏剧创作中是否运用高科技舞美技术手段,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过分夸大其负面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和使用高科技舞美手段不仅有利于观众,更有利于戏剧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和表现范围的扩大,高科技舞美技术手段要应用得恰如其分,适用于剧情所需。
六、提高儿童剧创作水平的建议
(一)作品改编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公共财政拨款逐年减少的条件下扩大与民营院团的合作,民营院团的思路相对较开放,资金获得来源也较多,创作方面相对宽松,与外界联系较广,剧本获得的渠道多,可以采取1+1的方式,由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出人,民营剧团出资,双方合作创作或者改编剧本。
(二)扶持潜在剧本,培育青年编剧创作积极性
天津儿童艺术剧团应该鼓励有创作能力的青年人主动报选题计划,同时复排一些过去获奖的剧目,使作品资源得到健康循环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优质剧本资源的持久性利用。
(三)探索新的剧作开发模式
要不断探索新的剧作开发模式,尝试和其他可能与儿童剧创作演出产生关联的院团(比如杂技团)进行合作,也可以与其他省市的儿童艺术剧团合作创编新剧目,与国内外知名动画公司积极接洽,购买已有的动画作品的版权,将其改编为舞台剧,选取其中的合理内核改编为故事,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扩大传播范围,可以借鉴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制作手法和模式,对一些经典优秀的大戏进行直播。
(四)提高青年演员的文化综合素养
儿童剧演员以青年人为主,无论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儿童剧团,都从戏剧专业院校招收了大量的青年学员作为人才的补充,综合素养不足特别是与文化相关的综合素养的缺乏,造成儿童剧青年演员成长缓慢、艺术水平难以快速提高等問题,表演艺术到了一定程度就不仅是演技的比拼,而是文化综合素养的比拼。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传统艺术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艺术学生普遍不太重视文化学习,文化成绩不高而技能成绩高,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单纯形体动作表演时没有太大的影响,一旦涉及到饰演有文化色彩和文化背景的复杂人物时就难以揣摩到位。其次专业院团较少对青年演员进行文化知识的再教育,职业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很多剧目排练要到深夜,所以演员上午的精神状态不佳,午间休息后演员的精神状态相对会恢复一些,下午至晚上演员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因此,应该根据演员的这种工作习惯合理安排职业学习。第三,青年学员个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缺少积累和总结,更重要的是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较少欣赏借鉴其他艺术门类之长,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揣摩的能力不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儿童剧青年学员进行文化知识补习。例如在艺术教育阶段就要求他们重视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并且将文学、文化课程的考核与艺术技能的考核放置在同等地位;在专业院团内部开展广泛而有效的文化素养教育,举办读书活动,利用现有的继续教育平台和继续教育时间,聘请知名的教师和学者举办讲座,向青年学员介绍中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读物、西方文学经典等,将其纳入儿童剧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鼓励并督促青年学员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观摩,要求学员按季度提交读书和观摩心得,将其列入学员年终考核范畴,让青年学员养成多学习、勤阅读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理解力,形成长效机制,保证这些举措能够长久坚持下去,帮助儿童剧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吴丹妮.上海儿童剧演出市场现况调查[J].戏剧艺术,2018(01).
[2]李晔飞.河南本土儿童剧演出市场调查研究[J].东方艺术,2018(12).
[3]梁莹.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辽宁省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5(04).
[4]景俊美,王松.当前中国儿童剧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戏剧文学,2019(04).
[5]段晓波.关于儿童剧表演的探讨[J].北极光,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