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雄
疫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也改变了学校的“形”,这些变化对新的校园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后疫情时期,要坚持师生生命至上,确保防控有力、教学有序、生活有趣,需要重建校园生活。
重构组织,为重建校园生活护航。学校当前“1+5”中心运行模式(即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合作交流中心、服务运营中心),很好地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经受了疫情期间“无界”管理的“大考”。后疫情时期,面对校园新形态,急需创新组织结构,确保教育教学有序。学校尝试增设“卫生健康中心”,以校医和心理教师为主要人员,突出专业性,除常规数据上报、卫生健康教育与管理,还包括视力、肥胖等健康监测与指导。新的“1+6”组织结构,为维持正常的校园秩序护航。
优化常态,为重建校园生活赋能。众所周知,教育是以人际交往为原型发展出来的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校园不能缺失真实的人际交往,也不能缺失真实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活动。复学后,既要迅速修复人际交往关系,改变学生因长时间居家导致的情感疏远、冷漠、木訥、恐慌等心理表现,又要坚持以控制聚集、控制交往半径为原则,设计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社会交往活动。重建班级活动,恢复有安全距离的班会、室内外集体活动等,尤其是要开足体育课,实现由以脑力为主向脑体结合的转变,在运动中平衡、协调情感情绪,增强情感交往和团队建设;搭建年级活动,分层授权,将全校性的活动分解到年级、班组进行,避免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纵横交叉。例如,通过“一级一表”,实现年级错峰锻炼、集会等;通过“一班一案”,落实班级线下主题活动;通过“一科一题”,开展学科教研沙龙;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分层、有序开展全校性教育教学活动。
整合资源,为重建校园生活减负。班主任原本就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最重负的群体,复学后的班主任角色更多、责任更大,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监督者,既当老师又当“护士”……为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学校需要发掘并整合全校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常态防控模式。为班级配备副班主任或卫生健康班主任,负责防控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数据,让班主任有足够的精力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在夯实班级防控体系的同时,各年级配备防控副主任,与卫生健康管理中心、班主任上下对接,筑牢年级“关键层”防线;发挥学科教师作用,落实课堂教学常规防控要求,激发学生潜能,强化常态防控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动分担班级管理任务,做到人人有责、知责、尽责;切实简政放权,减少教师非教学事务和重复性劳动。学校通过以上资源的重组与调配,切实为重建校园生活减负。我们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重建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