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光
疫情冲击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组织管理、上课形态、结果成效、评价策略、个人体验等,都与传统课堂有了质的不同。因此,进入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教育工作者从育人观念到育人模式,都有必要重新审视。
一要重新审视教育观念。
以往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的成功和成才,而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情感、学习责任等方面,往往关注不够。这次疫情,各种社会角色的功能、表现和重要性更加清晰,社会的优势、短板也更加明确。我们要重新定位对学生的认识,从人的成长的角度,进行更全方位、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的成長是过程性的、动态的,但目标和方向是清晰的,即要为未来作准备,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未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要学会适应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本领,不断适应变化,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激励也十分重要。居家学习期间的自强自律,显得尤为珍贵。“责任”二字,对内,意味着修身,意味着对学习过程的自我审视和自我监控;对外,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回报。
二是重新审视育人模式,包括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
作为最常见的教学组织方式,班级授课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疫情期间,这种教育常态受到极大的冲击,也使我们对教的方式有了更多思考和期待。新的常态教学仍然需要重视教师的教,只是在教的内容、教的方式和教的目的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做人的道理、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方法(要提高学习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关注学习效率、注重学习评价、掌握学习规律、培养良好习惯等)。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是第一位的,而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不是只有课堂上才能学习,也不是只有学校里才有课堂。在广袤的天地间、在社会万象中、在芸芸众生里、在繁杂的不确定性中,都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学到本领、学到思想,学会成长。
而学习的方式,既要注重自主学习,通过个人的观察、探究、思考、内化,得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要注重协同学习,通过同伴的交流、辨析,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掌握。既要重视线下学习,通过真实的学习实践,获得宝贵的学习体验;也要重视线上学习,通过各种精品资源,广泛汲取营养,吸收提炼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搜寻筛选资源、善于灵活运用学习方式、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真正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