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语文要素的落实

2020-08-31 14:54刘颖
新教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字要素动物

刘颖

统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单元内容,其中的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编写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信息并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一课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一、确立核心目标,聚焦语文要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科学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有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认识常用标点,等等,但这些都不是《咕咚》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这是在延续一年级上册“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和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教学目标的螺旋上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不在于教课文,而重在教语文。《咕咚》这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说理性民间故事,就给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提供了言语实践的平台。由此可见,“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正是本单元以及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不妨集中力量,教好这项阅读能力,将本课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二、围绕课后练习,紧扣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都揭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低年级的教材虽然没有像中高年级教材那样清晰地指明语文要素,但是课后练习有着语文要素的指向,这也是统编版教材练习系统在编排上呈现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来展开教学活动,让教学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咕咚》一课的课后有两道练习题:(1)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2)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野牛是怎么做的。这两道练习正是本课阅读教学明确的、独有的、需要完成的语文学习任务。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找边思,猜测生字的读音,并根据课文内容对“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做出简单推断。学生在读通课文,提取文本信息后,自己作出价值判断,感悟《咕咚》这则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以课后练习为轴心展开阅读教学,能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文本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在实践中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精设学习活动,实践语文要素

要想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就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和文本自由接触的空间,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搭建平台,并基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巩固,设置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1. 借助图文猜读生字。《咕咚》一课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少量难字注音的课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猜读生字。如:联系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推断出“咕”“咚”“吓”等生字的读音;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再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找到对应的小动物,从而推断出“鹿”这个生字的读音;在学习“拦”这个生字时,学生既可以观察字形猜出读音,也可以观察图画中野牛的动作印证自己的猜想,这两种方法结合,不但知道了读音,还了解了字的意思。看似单纯的猜字活动,其实是学生主动阅读的过程,是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借助图文信息推断字音、字义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2 .圈画语句辅助检索。获取信息是国际阅读素养评估所考查的四种阅读能力之一,为了提高学生从课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教师以在语段中画关键词句为主,指导学生直接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内容在教材上标注出来。《咕咚》一课的核心问题是“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阅读文本,检索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信息。教师先设置“动物们听到了什么?怎么做?”这两个小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找边画,提取出符合这一目标要求的信息。当学生聚焦到相关句子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缩小范围,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吓”“跟”这样的关键字词,筛选出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这是从全文到局部的信息筛选和提取,它强化了两种意识:一是整体意识,它是放眼全文的,是从全文中提取信息;二是细节意识,它针对的是关键词句。通过这样边读边画边问的学習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再观照局部,去发现、琢磨不同语句传递出的不同信息。

3. 对比阅读促进推断。理解文本内容并有所感悟,仅仅靠检索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根据找到的信息作出简单的推断。推断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找关键信息帮助准确推断、将多个信息联系起来思考帮助推断等。而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从明显信息中挖出隐含信息,进而作出推断。在本课中,动物们的语言和行动是可以从文本中直接检索到的,但动物们跑起来的原因却不能从这些信息中直接得到,因此在提取出关键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对比精读的学习活动。学生把动物们的语言进行两两对比,发现兔子喊的是“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而小猴子听到后,却连用两个“不好啦”,甚至说“咕咚来了”,把咕咚描述成了会移动的可怕家伙。而到了大伙儿的口中,就变成了要“逃命”。由此,学生可以推断出动物们把话越传越恐怖,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学生将动物们的行动进行对比,发现“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兔子从没听到过“咕咚”声,它害怕这个声音,是被吓跑的。“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从“一……就……”“跟着”这两组词可以推断出,小猴子当时根本没有思考,就跟着兔子跑起来。从“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些动物都是跟着别的动物跑。当目光都聚焦到“跟”字时,学生作出“动物们都没有认真思考,随意相信了别的动物”这样的推断就水到渠成了。对比精读的学习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结合自己的发现展开交流,从而作出准确的推断,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解决本课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语文要素训练,也就是在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的理念。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猜你喜欢
生字要素动物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