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社会化服务与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

2020-08-31 01:36杨兴杰齐振宏陈雪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农户

杨兴杰 齐振宏 陈雪婷

摘要:基于江苏省和湖北省共61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户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而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程度不显著;政府农技培训仅显著正向调节农户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农机雇佣服务、运输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农户;学习能力;稻虾共养;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0-0199-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0.0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a total of 612 microscopic survey data of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Hubei province, the binary 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farmers' learning ability on the adoption of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the regulatory role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was explored. The study found that farmer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ffected their adoption of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technology, while their education leve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adoption of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technology. Governm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on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gulates farmer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interact with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mployment service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have no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farmers and the adoption of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 farmers; learning ability; rice and shrimp co-culture;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發展和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还可以提高农户的务农收益,带来正的外部效益[1]。为此,国家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等政策,旨在降低农业生产污染,有效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促进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该技术在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一田双收,一水双用”,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农户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主体,是农业新技术的需求者和最终采用者,且对新技术采用具有独立的决策权[4]。其中,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采纳行为。此外,农户采纳行为也会受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如农业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政府技术培训是否及时等[5]。

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是指农户以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根据其学习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决定是否采纳该技术的行为[6]。但如何使农户采纳该技术一直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难点问题,有学者研究表明,户主个人禀赋[7]、家庭禀赋[8]和政府推广[9]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意见频繁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基于此,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供给者,主要包括公益性服务体系和盈利性服务体系等,且服务内容也存在“多元化”,有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结合的方式[10]。因此,在分析农户学习能力对其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时,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能够促进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如果有促进作用,公益性服务组织和盈利性服务组织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细分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这也是本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梳理文献,为本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前人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文献分析农户学习能力对其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时,更多的是将农业社会化服务放入控制变量中,未能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二是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时,忽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异质性,未分析不同服务体系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湖北、江苏2省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确立农户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其中,农户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11]。从狭义角度看,农户学习是指一种接触新技术、理解新技术并运用新技术的过程[12]。从广义角度来看,农户学习是指综合考虑个体特征、社会化服务和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进行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的过程[13]。本研究认为学习能力是指农户通过接触新技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权衡内外部综合因素,最终决定是否产生技术采纳行为。在稻虾共养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户需要学习不同阶段的操作技术,因此,农户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程度和采纳行为,最终影响稻虾共养技术的推广效率。一方面,农户通过接受更高的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稻虾共养技术的理解能力,进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14];另一方面,农户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也会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户学习稻虾共养技术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而农户为了更好地理解稻虾共养技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因此,理解能力较强的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有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比理解能力较低的农户要少一些。此外,在稻虾共养技术推广初期,农户普遍缺乏对该技术较为全面的认知,使得农户很难做出合理的采纳决策,抑制了农户的采纳积极性[15]。而农户通过提高交往能力,在交往过程中不断获取相关技术信息,能够有效缓解农户信息获取约束,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客观认知,最终促进其技术采纳行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1:H1,农户学习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即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指为农业生产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其供给主体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服务组织、企业及个人为主导的盈利性服务组织[16]。在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几乎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参与,且根据农户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农业社会化服务具体包括政府技术培训服务、运输服务和农机雇佣服务,且参考周娟[17]的研究,根据提供的服务是否有偿,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为公益性服务和盈利性服务,考察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

1.2.1  公益性社会化服务  主要指政府农技培训服

务,通常情况下,农户由于获取生态农业技术的信息渠道有限,使其通常处于不完全的信息环境中[18],尤其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初期,农户普遍存在对该技术认知不足的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因此增加了农户的技术采纳难度。而政府通过相关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了解,降低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激励农户产生技术采纳行为[19]。此外,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存在一定的过程性,需要农户在技术操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不同阶段的操作技术。农户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其很难全面、客观地掌握生态农业技术,而政府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了科学的操作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技术掌握不全面、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政府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可以帮助农户更快地掌握稻虾共养技术,提高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2:H2,政府农技培训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1.2.2  盈利性社会化服务  主要指农机雇佣服务和农产品运输服务。通常情况下,农户可以通过2种途径实现农机服务,一是购买农业机械,二是把农业机械作业环节以“服务外包”的形式交给市场服务主体,以雇佣农业机械的方式进行生产,并支付一定的雇佣费用。虽然农户通过购买农业机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昂贵的农机购买成本限制了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可能性[20]。同时,农业机械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使得规模较小的农户投资农机的动力不足,转而对农业机械服务外包产生需求。基于此,农机雇佣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户提供便利。此外,运输服务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因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运输到最近的销售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而较高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的销售成本,而农业运输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同时也方便了农户销售农产品。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3:H3,农机雇佣服务对农产品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4,运输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2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7-9月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和江苏省开展的问卷调研。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型农业。根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总产值达到849亿元,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江苏省小龙虾总产值达450亿元,两省分别有“鱼米之乡”和“龙虾之都”的美誉,具有发展稻虾共养产业的优势。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社会网络等内容展开,调研的整体方案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选取湖北省和江苏省作为本次主要调研地区;其次,考虑农户经营规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因素后,在江苏省选取了盱眙县和兴化市作为样本县,在湖北省选取了黄梅县、监利县、钟祥市和潜江市作为样本县;最后,在抽取的6个样本县中每个县随机抽取3~4个乡镇,每个乡镇分别选择大约30个农户作为最终调研對象。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30余份,剔除前后逻辑不通和部分关键信息缺失的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12份,问卷有效率为97.1%,其中江苏省197份,湖北省415份。

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2.2.1  被解释变量  本研究被解释变量是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具体以农户是否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来衡量。由于农户是否采纳稻虾共养技术采用二分类变量进行测量,因此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将Y=1定义为农户有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Y=0定义为农户没有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

2.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研究核心解释变量是指学习能力。已有研究对农户学习能力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进行概念的界定。本研究关注的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下,农户学习能力对其采纳行为的影响。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21]。同时,农户的交往能力也會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农户通过互相交流自己掌握的技术,能够有效缓解不同阶段的技术不足。此外,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理解程度也会影响其采纳行为。基于此,参考已有研究[22,23],最终选用“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稻虾共养技术”和“对外交往能力”衡量农户的学习能力。

2.2.3  调节变量  本研究调节变量是指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分析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时,引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为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盈利性社会化服务,其中,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主要指政府农业技术培训;盈利性社会化服务主要指农机雇佣服务和运输雇佣服务。

接受政府农技站技术培训次数大约5次左右,但农机雇佣服务的均值较低,可能目前农村农机雇佣服务发展没有跟上农业发展和农户需求,导致农户对农机雇佣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2.4  模型构建

2.4.1主效应检验模型  本研究因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属于二分类变量,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设因变量为Y,并且将Y=1定义为农户采纳了稻虾共养技术,Y=0定义为农户没有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其中,X1,X2,…,Xn分别表示与因变量Y有相关关系的n个解释变量,在进行k次抽样调研后,每次获得的抽样数据表示为(X1i,X2i,…,Xni),其中i=1,2,3,…,k。第i次抽样发生Y=1的概率表示为

式(2)中的β0为回归函数的常数项; β1,β2,…,βn分别表示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即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Y的影响程度,ε为随机误差项。

2.4.2  调节效应检验模型  通过进行主效应分析,明确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构建了如下检验模型

Pi=α0+α1x1izj+α2x2i+…+αnxni+ε             (3)

式(3)中x1izj是自变量xni与调节变量zj的交互项,通过交互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

3  估计结果与分析

3.1  参数估计值分析

为避免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本研究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检验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结果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回归方程中Hosmer检验结果均大于0.05,说明回归模型有效,估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方程1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方程2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与农技培训交互项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方程3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与农机雇佣的交互项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方程4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与运输服务交互项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通过交互项综合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

3.2  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估计

方程1中,农户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通常认为,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同时这种关系在农业生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8],而农户对外交往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这种关系的拓展。通过信息获取机制,农户在交往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信息,一方面弥补了自身技术掌握的不足,增强了对稻虾共养技术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缓解稻虾共养技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农户理解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农户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自身相关的理解能力,即农户理解能力越强,越能够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向政府或其他部门请求帮助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提高了农户采纳该技术的可能性。农户文化程度对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影响程度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其视野越开阔,可供选择的机会就越多,从而更愿意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综上,农户交往能力、理解能力对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对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影响不显著,假说1得以部分验证。

3.3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

1)方程2中,农户理解能力和政府农技培训的交互项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主要与稻虾共养技术的操作特性有关,由于稻虾共养技术结合了水稻种植技术和小龙虾养殖技术,其技术复杂性相比单一种植技术要复杂得多,仅仅依靠农户学习该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而政府通过技术培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乘数效应。该效应的主要观点是政府通过技术培训,其培训效果会大于或数倍于其培训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且政府进行技术培训不仅仅使稻虾共养农户受益,也有利于增强其他农户和政府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对农户的认知与技术采纳行为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农户文化程度与政府农技培训的交互项也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由于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农户文化程度越高,其学习稻虾共养技术的能力可能越强。虽然本研究中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影响程度不显著,但其与政府农技培训的交互项显著,说明政府农技培训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此外,农户交往能力与政府农技培训的交互项有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综上,在农户学习能力影响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政府农技培训与农户理解能力的交互项显著,与农户文化程度的交互项显著,但与农户交往能力的交互项不显著,假说2得以部分验证。

2)方程3中,通过构造农户学习能力与农机雇佣服务的交互项,农机雇佣服务与农户学习能力的交互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调研发现,大部分农户土地经营面积较小,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无法实现大型农业机械专业化生产,其进行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型拖拉机作业为主,对农机雇佣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只有部分种粮大户以大型农业机械生产为主,在农业生产中有农机雇佣需求。此外,当地农机雇佣服务机构相对较少,通常当地乡镇才有专门的农机雇佣服务,村集体中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机服务组织,使得农户获取农机服务的便利性较低,进而使农机雇佣服务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假说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3)方程4中,通过构造农户学习能力与运输服务的交互项,运输服务与农户学习能力的交互项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调研发现,一方面,农户销售农产品以经纪人上门收购为主,并且与经纪人销售合同践行得较好,有较为长远的合作预期,短期内对运输服务的需求不高。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道路基础设施差异较大,有的地区机耕路修缮服务不完善,使得农产品运输不方便,导致农户对当地农业运输服务的满意度不高。同时,不同农户对农业运输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导致农业运输服务很难满足农户个性化要求,进而使运输服务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假说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湖北、江苏2省粮食主产区共612份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学习能力对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交往能力和理解能力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中,政府农技培训仅仅与农户理解能力和文化程度的交互项显著;盈利性社会化服务中,农机雇佣服务和运输服务与农户学习能力的交互项均不显著,类似的调节效应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2  政策建议

稻虾共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践形式,而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学习能力对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重要影响,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采纳行为也会产生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为有效调动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积极性,继续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而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是农户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重点提高农户的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学习能力。

2)进一步拓宽农户对外交往渠道。一方面是鼓励农户积极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既有利于拓宽其交往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其对外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是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服务,如集中培训学习和咨询答疑等服务,为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  燕.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2011(2):100-103.

[2] 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3):68-77.

[3] 何云龙.安乡县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调查报告与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18(7):102-102.

[4] BRODT S, KLONSKY Y K, TOURTE L. Farmer goals and management style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ing biologically based agriculture[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6, 89(1): 90-105.

[5] 高  佳,宋  戈.产权认知及外部环境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模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5):248-256.

[6] 曹凑贵,江  洋,汪金平,等.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7] 张瑞娟,高  鸣.新技术采纳行为与技术效率差异:基于小农户与种粮大户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18(5):84-97.

[8] 李  卫,薛彩霞,姚顺波,等.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土高原476戶农户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1):44-57.

[9] 王金霞,张丽娟,黄季焜,等.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4):641-647.

[10] 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4):4-10.

[11] 郭  格,陆  迁.学习能力、外部风险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基于甘肃张掖的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7):229-235.

[12] 黄晓慧,王礼力,陆  迁.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价值认知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28(1):222-230.

[13] 丰  雷,江  丽,郑文博.农户认知、农地确权与农地制度变迁:基于中国5省758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1):124-137.

[14] 耿献辉,刘志民.农民学习能力对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山东省大蒜主产区272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27-32,40.

[15] 王格玲,陆  迁.社会网络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倒U型关系的检验:以甘肃省民勤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5(10):92-106.

[16] 陈和午.农户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文献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04(3):2-10.

[17] 周  娟.土地流转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构与小农的困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6):141-151.

[18] FOSTER A, ROSENZWEIG M R.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Human capital and technical cahange in agricultur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 103 (6) :1176-1209.

[19] 赫连志巍,赵春霞.政府培训和农民受训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J].理论探讨,2008(2):89-92.

[20] 钱  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6(12): 2-16.

[21] 王  姮,汪三贵.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2-9.

[22] 乔  丹,陆  迁,徐  涛,等.信息渠道、学习能力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基于民勤绿洲的调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2):20-24.

[23] 乔  丹,陆  迁,徐  涛.社会网络、信息获取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147-155,160.

[24] 黄季焜,靳少泽.未来谁来种地:基于我国农户劳动力就业代际差异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5(1):4-10.

[25] 胡雪枝,钟甫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中國农村经济,2012(7):29-39.

[26] 陈美球,冯黎妮,周丙娟,等.农户耕地保护性投入意愿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08(5):23-29.

[27] 周广肃,樊  纲,申广军.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4(7):12-21,51.

[28] 南永清,周  勤,黄  玲.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消费行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农村经济,2018(6):80-86.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