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雁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33-01
摘 要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常用的手段,单单玩资本游戏盲目扩张的并购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无益处,本文通过浅析吉利汽车海外并购的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走出去” 海外并购 技术 协同
2018年2月,吉利斥资90亿美元收购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并一跃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早在2010年,吉利出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壮举似乎还历历在目,现如今,市值超300亿美元的吉利显然在现金流、融资、金融杠杆等方面,都具备了在“走出去”这条路上愈行愈远的资本。
一、吉利“走出去”的目的
(一)前瞻性的技术合作
无独有偶,就在吉利宣布“大手笔”的前一天,国内长城汽车和德国宝马集团分别发布公告,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共同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宝马集团旗下Mini电动车型。具备全球化进程的企业,在“走出去”时是带有非常具体的战略规划的。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频繁地“走出去”并不是为了完成传统整车制造技术的赶超,就传统的汽油机技术包括混动技术我们已落后较大,即使通过海外并购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只能是引进消化吸收补短;但在电动车尤其是电池技术上中国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且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传统高耗能汽车是个趋势,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一致,通过与海外的先进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合作是有可能使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在全球高点的。
(二)企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
吉利不断地“一掷千金”不是单纯为了实现快速的规模化扩大,而是到了品牌、服务客户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宝腾、戴姆勒等并购案来看,都是立足于自身发展规划,对标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瞄准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享受到了顶尖的技术反哺,汽车销量提升、产品升级。在吉利新推出的10万级城市SUV“博越”上甚至出现了超越其价位的智能化技术,从汽车的外观到实际的驾驶体验,吉利这几年的长足进步有目共睹,2017年销量首破百万大关,一跃成为中国品牌的领军者。
(三)產业的生存本能
对于此次入股戴姆勒,李书福表示: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同行,更有一部分来自非汽车行业公司,投资戴姆勒是一项战略规划,旨在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戴姆勒的5大业务中,除了轿车和豪车领域,戴姆勒的卡车、面包车、客车业务都是吉利的短板,作为一家雄心壮志打造国际性公司的企业,“补缺”是迅速成长和生存的有效手段。
二、吉利“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外的宏观环境
从万达变卖海外资产回归本土到中国足协出台新的引援条例,这几年国家对于非实业、非战略的海外并购行为,例如房地产、文体、娱乐等行业非但不支持,甚至是严控的。李书福强调,吉利此次入股资金没有使用中国境内资金,整个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完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结论。汽车制造业属于实体经济,这类产业的“走出去”对国家综合实力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对这一类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国家是鼓励和支持的,并会逐步完善和细化相关法规和政策。
国外环境来看,欧洲大陆是老牌汽车强国,市场环境最为开放、稳定和健全,中国与欧洲在历史上鲜有交恶,从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相继带着强烈的贸易目的访华不难看出,欧洲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也正在寻找出路,这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不谋而合。
(二)目标方的“门槛”
吉利与戴姆勒公开的关于股权收购谈判始于2017年,吉利希望后者发行新股,以便吉利成为股东,但遭到戴姆勒拒绝。吉利的想法是大量购进戴姆勒股票,只要能定向增发,相对于从价格上更有优势,且可以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双方达成一致即可。从戴姆勒的角度,如果定向增发,实际上是稀释了股票,国外公司更加注重股东权益的保护,这也是戴姆勒拒绝的原因。吉利此次在二级市场完成的并购,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戴姆勒设置的一个不小的门槛。从二级市场集中购买股票,需要相当的操作技术和巨大的资金支持,此外在收购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既要避免持股比例超过限额需要公告,还要避免因大量购买而引起的股价异动、市场波动等,因此收购的成败面临着诸多风险。在2017年10月公开接洽失败后的短短几月中,吉利就在二级市场完成了进军戴姆勒的目标,其团队的反应能力、资本运作的专业化水准、把控风险的能力跃然纸上。
(三)一加一要大于二
现代企业并购理论认为,并购的最常见动机就是协同效应。从战略协同的角度,两者能产生协同效应。戴姆勒能从吉利获得巨大的中国市场,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同时作为长期持有股票的承诺,吉利也将为戴姆勒带来可观的回报和资本运作空间。无论是投资未来还是合作共存,吉利当下已经买到了一张进入董事会的门票,接下来双方“重组”后能否迅速“造血”才是最大的挑战。
伴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产业升级及“一带一路”构想的逐步实施,那些在实业领域顺应企业战略发展的海外并购仍将活跃,并将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