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转型与创新研究

2020-08-31 01:59包宏平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电子书服务模式

包宏平

摘 要 数字出版产业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趋势不仅给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转型的机遇。图书馆在日益成熟的出版商电子资源服务模式下是否还占有一席之地,今后该何去何从,值得图书馆从业人员深入思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然后概述了数字出版新的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在新的出版环境下重新定位,认清其自身在整个信息产业内的优势,对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数字出版  图书馆  电子书  服务模式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07.007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new development trends have emerged. These new trends have not only brought challenges to library e-book services, but also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ransformation. Whether a library still has a place in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publishers electronic resource service model and what to do in the future deserves in-depth consideration by library professional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its development, then outlines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finally discusses how libraries can be repositioned in the new publishing environment and recognizes its own role in the entire information industry. Advantag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e-book service model.

Key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Library. E-books. Service mode.

1 数字出版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Digital Publishing),是有别于传统出版模式的一种新型出版形式。《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是:用数字化(二进制)的技术手段从事的出版活动[1]。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是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将所有内容信息以数字化的技术即二进制技术,通过各类数字化的存储载体、网络存储空间等介质存储,借助计算机或网络终端设备进行信息处理和接收,它的整个出版过程都是以数字化的模式呈现出来的,包括内容的数字化、编辑加工模式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及阅读、消费对象的数字化[2]。

我国数字出版的概念于2000年才逐渐出现,2005年后形成产业链。从2005年至2018年,在我们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十几年间,对于该产业的发展政策及社会环境都有所改善,出版商和传统媒体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上的一些原创作者也向着规范化、产业化出版方向靠拢。数字资源的类型和内容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及数据库等形式,新增了网络咨询订阅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在线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移动出版等多种类别。除数字化之外,各种新型的音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资源亮点不断地加入进数字出版之中,有声书更是成为近年来数字出版的显著增长点,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产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科研需求的不断拓展,数字资源产业的发展历史也已十年有余,直到今天,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仍就合理的供需模式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资源供给方即为图书馆服务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出版商、信息服务商、平台服务商、系统服务商、数据服务商等。资源需求方即图书馆员所代表的一切人员,包括科研人员、一般读者、教育工作者、学者等各种需要知识服务的人员。一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学者和研究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随着科研需求及研究项目的开展而不断出现新的知識增长要求。而对一般读者而言,可接收到内容资源的渠道逐渐扩展,获取途径日益方便,这都给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各类资讯爆炸性增长,传统出版商也迅速与时俱进,向资源服务商和知识服务商转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版商向新兴服务商转变:供给的内容从出版物向集成性产品、分析类产品、个性化产品扩展。出版商不仅仅提供内容资源,更倾向于提供知识服务、资源整合型产品,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如何在供应商日趋专业的服务模式下体现图书馆资源整合和知识管理的作用成为当今各大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2) 内容性产品向工具性产品拓展:发现系统的兴起,国外优秀管理系统的发展,替代计量和评价工具陆续完善。

(3) 结论性产品向数据型产品扩展:数据(包括数值型、事实型和文字型数据)一直是科研的基础产出,是科学出版的重要内容。科学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组织利用正在高速发展。

以上三种转变模式带来了更多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所呈现的新型出版方式不仅缩短了审稿时间,也为读者与作者搭建了更为直接的沟通桥梁。这些新型出版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数字出版新模式。

(1) 网络出版:以数字出版方式通过“网络版”发布知识内容。出版商与内容拥有者签订专属合作协议,网络发文时间短于印刷期刊发文时间,提升了知识内容报道的及时性。目前各种期刊数据库、图书等内容资源纷纷推出网络版,并被赋予正式出版物的ISBN号或ISSN号。从“光盘版”到“网络版”,数字出版加快了文献出版和传播速度,也积累了原创出版经验,同时,作者的内容资源与电子平台之间也从传播合作提升为出版合作,传播可以是多渠道的,但出版是唯一的,是受到版权保护的行为。这对加强版权保护和挖掘作者资源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增强出版:传统出版表达方式限制了作者的部分非文字思想的表达,增强出版通过网络链接以及多媒体的描述手段,实现了非线性、多层次的表达,极大地扩展了作者表现的空间,研究结果细节、研究过程与方法、试验及观测数据等都得以表达,特别适用于高水平作者的复杂课题。增强出版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各个内容资源附带的链接功能将各种资源组成有机整体,以点到面地查找知识体系。除作者提供的附加材料外,在各大出版社的知识资源数据系统平台上,可以直接链接大量相关资源,提升读者的阅读相关性和广泛性。如学者库信息,各大高校的机构知识库、术语及百科全书类数据库中的名词解释资源、知识元、引文的全文或摘要等各类文字或非文字型的资源。在论文中插入所研究问题、研究思想、方法、过程、数据、结果的详细资料,包括理论推导和实验过程。

(3) 数据出版:数据主要是指调研及实验中获取到的各种数值型、事实型和文字型数据。以往数据的发表依赖于论文的研究结论,在数字出版时代,数据的出版发行可以不依附于论文,直接发布没有论点和分析的科学研究数据,如近期中国对新冠肺炎研究进展的持续数据发布就是该类型出版的一个典型事例。在还未取得实际研究结论时,对于研究过程中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统计、汇总、整合,以最快的速度将研究进展通过数字平台在国际上发布,供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者共享数据,以此提高研究速度。

(4) 协创出版:此类出版模式适用于多人研究项目组。对该项目组的研究成果不计作者排名顺序,系统报道多人参与的协同学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并客观记录每个人对成果的贡献。

2 新型数字出版对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影响

2.1 数字出版新模式带来的新问题

虽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国外的成熟产业模式,国内的数字资源由于版权状况等原因,也出现了部分问题:传统出版界不舍得纸本图书出版的盈利模式,未积极推广数字出版;由于电子阅读器等硬件资源的普及程度较低和读者阅读偏好的限制,目前纸本图书的需求量仍大于数字资源需求,并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此态势,尤其是在学术研究类专著的出版需求中表现更为明显;在版权问题未进行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大部分数字出版模式还是类似于OA出版模式,即以作者自主推广为主,此种模式发展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加强版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数字出版涉及多种载体的资源,如果进行统一管理,集成化检索,构建标准化发现平台是保证数字出版资源能被快速检索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数字化资源的整合难度远远大于印本形式的文字资源。

2.2 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图书馆在电子书资源建设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主要偏向以采购各大出版商提供的打包电子书数据库为主,辅以补充少量自建的电子书资源的建设模式。此种模式在各个图书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极度不均衡的状况,且在资源选择上受限于提供资源的供应商,采购渠道较为单一,资源重复和单一性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现象具体表现在数字资源的采购数量上,各图书馆间差距明显,资金充足的图书馆同时收集了中外文电子书资源,而经费不足的图书馆只能通过试用资源来弥补电子书资源的不足;在数字资源内容上,公共馆、高校馆与专业馆之间差异明显;在数字资源的来源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资源均来自几大主流出版社和数据库供应商,国外主要来自大型出版社的专业电子书数据库,国内多是超星电子书、万方等数据库。对于一些大众类的资源,基本没有出版商大批量整合网络上的数字资源进行出版,所以搜集这些资源的渠道十分困难。

其次,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形式上面临挑战。各个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形式上,主要采取网络阅读方式,根据电子书版权授权情况,提供电子书在线浏览;也有部分公共图书馆选择提供阅读器外借的服务模式,更有先进的图书馆自行开发应用程序提供移动终端的电子书阅览和下载服务。但是,最后一种服务模式较少,在移动阅读和碎片化信息知识学习大盛的如今,无论在资源内容的提供上还是在用户阅读体验上都距离满足读者需求相差甚远。另外,由于资源的原始提供者能夠提供适配移动端资源的数量有限,导致移动端资源量相对网站来说较少,或者图书馆由于经费等原因并未购买出版商提供的移动版权限,这与目前移动端阅读大趋势下,读者选择偏向比例逐年增长的情况相悖,再加上多数图书馆采用商业电子书数据库自有平台提供服务,仅有少数图书馆采取自建库的形式。因此,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图书馆不断加大服务模式的创新开展。

综上可见,目前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呈现出散乱、无统一管理的局面,加之各图书馆因受到不同程度的采购经费不足、版权制约等因素影响,至今仍未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而且,第三方电子书服务平台一度霸占市场,不同于国外出版社资源为王的情况。随着版权保护和数字出版等规范措施的完善,电子书资源平台的构建逐渐也走上了正轨,目前形成自主内容平台+第三方平台辅助的发展趋势,但从深入开发的角度而言,图书馆并没有深入电子书平台的资源选择、元数据构建等关键领域,与商业电子书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也无法深入到产业链发展循环体系中。

3 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上的新定位

电子书形式多元化,并非单一的文字形式,多种形式的内容如何通过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实现?各大出版商依靠其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推行面向知识服务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图书馆在其中如何定位?这些都是需要图书馆转变定位,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上的优势。虽然目前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还不完善,但是图书馆自身的“用”和“藏”的两种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市场上其他出版商或资源集成商在开展电子书服务方面都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图书馆的“用”的功能取决于其明确且固定的读者群体。相较于社会上各类电子书平台,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在于已有现成的服务对象,且对于这些有长期阅读习惯的读者群,图书馆可以根据其借阅习惯,分析他们的阅读偏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推荐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这些固定读者群是商业平台所不能短期内集聚拥有的,需要花高昂的推广成本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图书馆具备专业的馆员去采购图书,能够保证图书的采购质量,同时也避免“泛信息化”的局面出现,而导致读者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所需资源。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图书馆配置的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有效保证科研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到高质量的有效信息资源。

再从“藏”的角度而言,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首先必须做到合法,既要严格保护资源的版权,又要在不损害作者权益的同时,保证出版商的利益。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其服务目标之一是为读者提供优质合法的知识资源获取途径,这也符合知识传播的目标。同时,图书馆作为知识储藏保存机构,也有义务进行电子资源长期存储。网络上数据信息瞬息万变,没有图书馆这个搜集、整理和储藏机构的话,很多网络信息就无法长期保持,对于研究前人学术成果和社会发展变迁会有很大的资源缺失。不管是纸质图书还是其他各类形式出版的资源,保证未来获取的实现都不能靠以获利为最终目的的出版商或技术提供商,而是靠图书馆[5]。

综合图书馆两方面的职能而言,它都需要在电子书开发及服务模式的平台建设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在阅读对象和资源存储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扩大其电子书服务范围,并尽力融入到整个电子书产业运营链中,成为链接上游出版商、供应商和下游最终读者群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将图书馆的公益性、合法性、高质量、长期存储等特点带入电子书服务模式中去,与上下游共同构成整个数字资源业态的良性循环体系。因此,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定位目标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普及性:图书馆收集市面上可供订购的电子书,做到尽可能大范围的供读者借阅,以履行图书馆传播信息,共享知识的职能。

(2) 适用性:图书馆已购买的电子资源,应和纸本资源一样享有应有的权利,如向其他介质或平台转移内容的权利及永久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和永久下载保存的权利。在这些权利保证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广泛的适用性。

(3) 有效资源整合:出版商应该向图书馆提供电子资源的元数据以供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和馆藏资源管理之用。同时,图书馆自身也要根据各自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本馆使用的发现系统,以整合全馆的所有资源,便于实现一站式检索。另外,也需要图书馆根据出版商提供的元数据进行统一标准的资源著录,为实现各馆的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打好基础。

4 图书馆电子书创新服务模式的构架

明确了图书馆在电子书服务上的重新定位,更便于做到服务上的创新。基于图书馆藏与用的两项基本功能和三项服务定位,结合数字化时代的新态势,图书馆需要更新传统资源服务的模式,重新开创属于新时代的电子书服务模式。

数字时代不缺资源,而是缺乏整合资源的工具,以帮助人们精准定位所需的知识内容,对于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模式而言也是如此。用户需要的知识如何从海量电子书资源中脱颖而出,是图书馆电子书创新服务模式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才是新态势下构建创新服务的基础。

数字出版环境下,各类资源数字化程度、可编辑程度和传播性远远大于纸本图书资源,所能提取出的大数据信息也可结合互联网用户的使用偏好情况数据来进行联合对比分析,利用需求和供给资源均是数字化这一特性来做电子书服务创新的切入点,更为符合数字环境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基于这一理念构建出图书馆电子书创新服务构架模式,如图1所示。

这一模式的重点在于各类描述信息的元数据化。电子书在图书馆中一般按整个平台著录,检索工具往往也是资源供给商自身提供的搜索引擎或是图书馆采购或自行开发的发现系统,鉴于当前发现系统并不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图书著录,极不利于电子书的使用,所以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基础就需要整合本馆自身电子图书的元数据,这个元数据是以每本书为单位,而非整个电子书学科包或平台,将电子图书按原来纸本图书的形式,逐本规范化著录进图书馆的采编管理系统,按单本图书的方式进行管理。

当然,相较于纸本书而言,电子图书有更多数字信息可以收集,以辅助电子图书的使用。比如通过图书馆检索系统搜集用户的借阅信息(图书借阅次数、借阅时长等),通过电子书的平台搜集其使用数据(点击率、章节浏览量等),通过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数据(包括检索关键词、高频被搜索词等),综合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每位用户勾画其图书需求的偏好选择指标,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显示在用户面前。

同时,通过用户需求的搜索词语义分析,将其与每本电子书的著录主题相映射,构建搜索需求的语义关系网络,挖掘用户的扩展需求。

在用户的需求输入端进行多元化的展示,不仅仅要展示需求相关的整本电子图书,更需要深入展示相关的章节信息,并扩展到主题词相关的类别电子图书展示,深入到语义扩展关联词的范畴。电子图书中的一些非常规文字信息,如数据表格、多媒体链接、图形图像等,也可以通过元数据的提取做资源描述,也更加方便用戶更快捷地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

这一系列的需求深入挖掘,都是基于对每本电子图书信息进行详细、规范的元数据提取,这是图书馆区别于一般资源提供商能做到的更专业的范畴,也是用户确实需要的服务。

5 图书馆电子书创新服务模式的支持系统

5.1 构建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联盟体系

本文提出的图书馆电子书创新服务构架的基础是电子书单本数据的元数据规范化描述。而要做到规范化描述还需要统一的图书馆联盟体系进行规范。如今,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电子资源采购时,有DRAA联盟进行采购谈判,后续也在做电子资源服务整合。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联合服务目前并未形成大规模有效的联盟体系。由于公共馆采购的资源偏向大众类,服务模式与商业市场的服务模式契合度较高,所以也可以考虑通过联盟方式实现公共服务。

首先是对于资源提供商方面,在电子书资源格式上,图书馆应该通过与出版商或第三方平台的充分沟通交流,实现能够定制平台内容资源的操作,并让图书馆加入到各大平台供应商提供内容资源格式的统一标准建设中,依赖于图书馆领域长期以来专业的信息组织和管理经验,为标准建设作出指导性构建方案。其次,对于可提供内容资源的独立个体,图书馆可以争取作者资源,打通出版商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渠道,整合内容信息。第三,结合各大电商和成熟商业平台,推广图书馆电子书,开展知识订阅服务,提高借阅率等。第四,各馆自建资源,可以通过联盟方式加强网上共享,扩大各馆能够使用的资源范围。第五,从整个图书馆的行业角度,以联盟的名义,加强与互联网信息整个产业的深度融合,融入到技术平台和终端的开发中去,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手段支持电子书服务。同时注重各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体验性与互动性,以图书馆的群体角度,提出服务需求。第六,联盟代表整个图书馆服务行业与政府和文化部门合作,大力推广数字阅读,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

5.2 进行电子书资源使用的大数据分析

除了电子书本身的描述信息需要规范化以外,还需要收集各类用户借阅数据、电子书使用数据、网络检索数据等,这些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内容偏好、购买习惯等,从而进一步预判读者的阅读倾向,为电子书采购提供选书依据,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采购。

在现阶段大多数学术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仍然以学科打包采购的形式选购,考虑到资源建设经费受限,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部门有必要打破原有资源采购整体规划模式,在保证学校基本资源供给的情况下,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服务于重点科研项目组。而对于公共馆采购而言,要对读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读者需求提供不同的采购资源,避免无目的的普及性电子书服务,尽力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

5.3 创建个性化电子书服务平台

该模型的最上层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满足,既可以按传统方式以整本图书的形式给用户显示,也可以利用前期已经提取的各种元数据和整合分析的各类信息,进行语义化分析,从而给用户提供更有用的精准化知识服务。同时也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显示手段,提取出电子图书中的链接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传统纸本图书无法提供的资源,为用户定制按其偏好显示的个性化页面,帮助其解决信息精准定位和扩展性服务的问题。

数字化平台的产品、服务和信息都应趋向于定制,实现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服务平台既能和各类移动终端实现畅通对接,也要与各种网上销售平台实现兼容对接,方便读者在线购买数字产品,并且要实时观察读者的消费体验和阅读需求,继续深入挖掘新产生的数据信息。这些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在进行传统电子书服务平台开发的过程中,加强线上运营,利用各类成熟商业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去融合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如开发微信小程序,读书阅读器等。

6 结语

数字环境下,数字化的出版模式给整个图书、出版和信息行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应及时结合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电子书服务上重新定位,更新图书馆传统资源服务的模式,创新服务模式构架,构建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联盟体系,发挥出自身在整个信息产业内的优势合理使用电子书资源的大数据分析,构建个性化电子书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服务的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郝振省.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5.

赵良珣.浅析当今数字出版发展的必然性及对科技图书编辑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220.

蒋逸颖,周淑云.Google数字图书馆版权获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6(13):33-36.

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4-12.

莫莉·拉斐尔,张钰羚.数字化转变:电子书和电子内容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1):31-35.

樊佳怡.基于中美两国比较视角的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4):63-66,71.

孙宇,赵亮.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9,38(5):13-20.

谢蓉.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11):77-82.

仲明.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模式与服务平台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7):43-46,85.

王坤.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现状与未来走向[J].新媒体研究,2017,3(4):92-93.

刘术华,谢强.产业链视角下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7(4):11-18.

赵康.大数据时代图书出版数字化的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3):235-236.

吴起立.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探微[J].数字圖书馆论坛,2015(4):53-57.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电子书服务模式
谈谈电子书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