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益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常需应用排气治疗方法,临床上除胸腔穿刺术外,通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排气方法来治疗。鉴于传统经套管针放置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患者耐受差的缺点,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逐渐增多。在此种情况下,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有效应用,呈现出创伤小、操作便捷、伤口易愈合、局部疼痛轻、患者易接受、住院时间短、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以及胸膜刺激性小等系列优点,从而在自发性气胸患者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运用,基于患者疗效提升、手术时长、留管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缩短方面可获得确切效果,最终使得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对其预后提升做出保证。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0月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29例)及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31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将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6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入院前经病史及胸部X线明确诊断为自发性气胸,男性44例,女性16例。根据胸片检查提示无纹理气胸带的宽度计算肺组织压缩情况,肺组织压缩均>30%,其中30%~50%者37例,>50%者23例。分成(微创、传统)两组,微创组患者中男22例,女7例,年龄在13~69岁,平均年龄为(31.17±14.55)岁,平均体质量(61.59±12.31)kg。传统组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在11~67岁,平均年龄为(33.97±17.05)岁,平均体质量(58.42±12.12)kg。两组患者全为单侧自发性气胸,微创组左侧13例,右侧16例,其中闭合性气胸18例,张力性气胸11例。传统组左侧15例,右侧16例,其中闭合性气胸23例,张力性气胸8例。35例并有慢性肺基础疾病,最多为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部位、类型、肺压缩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材料 微创组采用型号12G-20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由上海普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导管连接一次性水封瓶;传统组采用传统高压灭菌胸腔闭式引流包,引流管为传统硅胶管(16号胸导管),置管后连接同样一次性水封瓶,包扎外固定。
1.2.2 操作方法 两组均常规取患侧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部位为操作点,常规消毒、局麻后,微创组:持穿刺针沿穿刺部位肋骨上缘垂直进针入胸腔,经穿刺针引入导丝,退出穿刺针,经导丝套入扩皮针,扩张穿刺孔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退出扩皮针,经导丝引入中心静脉导管,伸入胸腔深度约3~4 cm,将引流管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胸壁皮肤上,外接水封瓶。传统组:打开高压灭菌胸腔闭式引流包,取16号一次性胸导管一根,插入端错开剪3个直径约4 mm侧孔备用,沿患侧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走行切开皮肤1~1.5 cm,沿肋骨上缘用两把止血钳交替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层,持闭孔针刺入胸腔,拔出针芯后,用止血钳夹住一次性胸导管带侧孔端送入胸膜腔,插入胸腔深度约3~4 cm,调整位置确定引流通畅后以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硅胶管,末端同样外接水封瓶。在引流的同时两组均视具体情况给予一般治疗,包括吸氧、休息,治疗原发疾病、加强营养等,待引流瓶无气泡溢出、患侧呼吸音正常,复查胸部X线证实肺复张明显后夹管,观察48 h无反复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若引流无效,则视情况重新置管或加负压吸引或胸膜腔粘连术,如仍无效,无手术禁忌,则转外科治疗。
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肺复张时间、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住院拔管前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引流是否通畅及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堵管、疼痛、胸腔积液等。
治愈:气体吸收,肺完全复张,在夹管24小时后复查胸片未见有气胸为治愈;好转:肺大部分复张,肺组织压缩≤5%。无效:气体无明显吸收或病情加重;插管时间超过14 d;因病情需要而更改引流管位置或/及类型;需行持续负压吸引排气;需行胸膜粘连术或转外科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肺复张时间(d) 留管时间(d) 住院时间(d)微创组传统组29 31 t值 P值--17.10±3.82 22.84±3.37 6.17<0.05 2.07±0.75 2.16±0.63 0.51>0.05 3.52±1.02 5.35±1.45 5.63<0.05 5.59±2.16 8.58±2.51 4.93<0.05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微创组治愈与好转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24/29);传统组治愈与有效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25/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较传统组节约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短,节约住院费用。微创组患者的留管时间比传统组缩短(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肺复张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微创组均无发生胸膜反应,术后因疼痛需口服止痛药物治疗8例,发生皮下气肿5例,引流管堵管3例,胸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1例;传统组发生胸膜反应2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术后15例需应用止痛药物,发生皮下气肿4例,引流管堵管5例,胸腔积液5例,无切口感染,脱管1例重新置管后顺利拔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5)。微创组5例复张不佳,加用负压吸引(-6~-10 cmH2O),4例均复张顺利拔管,1例负压后仍持续引流出气体,加用高糖胸腔注入行胸膜粘连后愈合。传统组6例复张不佳,加用负压吸引,4例顺利拔管,2例再经胸膜粘连仍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两组均无发生切口及胸腔感染,微创组拔管后伤口均快速愈合,且基本无疤痕残留,传统组均在胸壁残留手术疤痕。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青年人群中常见,瘦高体型的男性好发,突发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可出现呼吸衰竭,吸烟及存在慢性基础性肺疾病是其常见病因,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较常见。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方法。文献报道[2],对于单纯性气胸中肺压缩超过30%的患者推荐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的气胸的患者,无论其气胸气体量的多少,都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3-5]。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痛苦多、并发症多,且内科医生多不能独立完成[6-9]。近20年来针对性的微创细管引流研究兴起并日趋成熟,文献报道的替代传统硅胶管方案粗略统计有:一次性鼻导管、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胃管、含气囊尿管、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气管插管、膀胱造瘘管、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英国胸科协会(BTS)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均不推荐对原发性气胸患者使用大口径的外科套管引流,推荐应用细管引流。现临床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证实其优于传统多次胸腔抽气法,建议将其作为治疗气胸的首选方法[10-14]。本次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3年余自发性气胸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发现,疗效方面,两组总有效率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P>0.05)。与文献报道有效率略低,考虑与标准制定及手术者经验有关。手术时间微创组少于传统硅胶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微创减少切开皮肤、分离胸壁及缝合等多出步骤耗费时间相关。除肺复张时间两组无差异外,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微创组均较传统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微创在患者气胸愈合的速度上有优势,具体原因不排除患者因放置细管的痛苦少,而更能加强咳嗽、深呼吸等促肺持续复张,胸膜与肺破口充分接触使之愈合加快可能;并发症微创组疼痛比例少于传统组,除堵管和皮下气肿比例稍高外,总体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2,P<0.05),且未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及感染。
综上所述,应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以下优势:(1)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单人独立操作,用时短,便于紧急床边急救,且不易出现复张性肺水肿;(2)患者痛苦小、体位要求不高,耐受性好,尤其体质衰弱的患者,甚至可坐位操作。(3)留管期间局部无疼痛较轻,有利于深呼吸及咳嗽,加快肺复张;(4)并发症少。可间断经导管抽气,促进肺复张;(5)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花费下降;(6)基本不留疤痕,胸膜粘连范围小,不易导致气胸复发。因此,我们认为微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可靠、手术操作快捷简单、创伤小、无残留疤痕、并发症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