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江
(32369部队,北京 100042)
区块链技术产生于2008年,它以虚拟货币而出名,以后为了保证金融机关的数据不被伪造,防止账户和货币伪造,解决人与人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任问题,最终被采用为技术保证。区块链一般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去中心化。区块链是由许多节点共同组成的点对点网状结构,通过分布式记录和存储的形式,节点之间实现数据信息的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表现为任何交易都是由双方直接对接完成。(2)隐私保护性。利用密码学中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来解决区块链网络中用户信息的安全问题。区块链中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其他数据被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中的数据和开发应用,信息高度透明。(3)去信任化与开放性。表现出为双方交易时候,交易信息的双方被赋予到区块链上其他所有的节点,使得所有的节点都存有交易双方的交易记录。(4)可溯源性。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全部存储在每个节点每一项链式区块结构里(包括交易时间戳记录、交易内容记录、交易顺序记录等),具有极强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5)安全可靠性及可监督性。由于区块链中所有的节点都参与交易的记录,因此交易双方想要篡改交易记录非常困难,从而对交易双方的交易履行情况可进行有效监督。(6)“智能合约”特点。体现为双方交易时自动执行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程序,并在所有节点进行记录。符合条件时会自动执行,出现问题时,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程序自动促使交易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合约内容。
自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以来,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多份文件中,指出要研究和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要推动组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标准化路线图。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正式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10月24日也进行了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状况及动态的集体研究,强调了区块链将从核心技术创新用于加速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
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隐私保护性、开放性特点,建立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构建信息通信工程技术支撑资信平台。所有信用等级机构均可使用自身的密钥,在数字凭证上签名,对企业/员工的资质、信用、补偿和处罚等情况,并将生成的各类信用数据按时间顺序持续记录下来。从而使有能力的企业和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对应的信息通信工程建设,即加强了行业的管理,又做到了术业专攻,精准对接。
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下企业经营的每一个项目或从业人员参与的每个项目,保证其业务的透明真实性,促使企业工程建设能力提升,方便企业对已建工程的维护。也便于投资方资信查证,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在部队信息通信工程总承包建设管理中,项目建设一定制定分解表,参与建设主体方人之间材料、图纸、建设栏目等交接,部队建设需求单位、设计单位、地区总合同单位与监督单位之间的状况对接建设承包企业之间反馈情况对接与反馈等,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之间可能相距很远,大多通过电话、传真、会审等方式来协调解决,带来的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效率低下,甚至还存在履约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把这些工作上升到合约的高度,用智能合约来约束,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下面以部队信息通信工程建设为例来阐述。
先以信息通信工程总承包中,施工方甲和乙之间的协作来阐述智能合约的运用。如果块链技术被实际采用,甲和乙可以不经过建设项目部门直接合作,甲直接要求乙。评估后,乙认为这是正常的,然后在两者之间建立直接关系。智能合同关系。如果乙无法满足甲的要求,那么乙可以向链中的仲裁者报告,仲裁者也可以作出判断并反馈到甲和乙。甲提出的请求得到改善,并达成了智能合同。如图1所示,具体的逻辑关系:
图1 智能合约的形成
通过签订一份智能的合约甲与乙之间行动的协议,可以灵活地体现合作机制。从上图中看到,还存在裁定方来协调甲和乙之间的交易关系,这个机构仅仅是在乙对甲所提要求不满意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这可认为两者之间逻辑关系是部分去中心化的。
当甲要求乙时,请求也会被全部节点记录下来。如果乙未按指定时间回答,则块链的节点(项目项目管理部门)将以其他节点的要求记录为基础执行“溯源追查”,并自动检查乙的无响应动作动作。按约定处置。从而实现去信任化、可监督性、可溯源性。
图2 智能合约的履行、记录
当前,我们也可以小规模地将区块链技术理念应用到部队信息通信工程建设中,把部队建设需求方、设计方、总包方、采购方、施工方、监理方看成六个区块,之间所有的关系就构成区块链,如图2所示。这种小规模的应用,只需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就能实现区块链的技术理念。假如:施工方以数字签名文件形式向建设需求方发出开工报告申请,相关签名文件也必须发给其他所有各方,根据设定,相关方可见,其他方只记录。建设需求方如果觉得可以开工,把批准报告以数字签名文件形式发送给施工方,同时发送给其它各方进行记录,施工方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建设任务进度表约定安排,施工方如需要采购方提供相关设备器材时,施工方会向采购方发送需求签名文件,采购方按照约定响应,同时把需求和响应记录以数字签名文件形式发送相关各方进行记录。监理方按照约定进行工程监理,并把监理的结果以数字签名文件形式发送其他各方进行记录。如果监理方觉得相关要求不合适,按照约定把意见反馈给裁定方(即可能是部队,也可能是总包方或设计方等),由裁定方按照职责分工进行评估,作出合理性裁定,并反馈,有关各方按裁定进行作业,同时向其他各方发送记录。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是要约承诺关系,以明确有来往具体时间的数字签名文件形式存在,形成区块链技术中的“时间戳”。这些要约承诺关系就形成智能合约,部队(建设需求方)根据数字签名文件对智能合约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任何一方可以方便地对已发生的有关事件进行溯源性追查。期间,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控制数字签名文件可见性,保证工程建设的保密性。这样,即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人,实现了部队时时掌控工程的建设,又便于以后部队对工程的验收、审计和维护。
将区块链技术与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进行融合,为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地方建设资源,推进部队信息通信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建设信息通信业务资信平台,可以提高企业建设能力、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实现需求与建设的正确对接,为解决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各类合同的追加改善和完善,以及通过计算机建立智能合同的逻辑流程的改善,对信息通信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的不合作,以及信息反馈不到位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将技术与物网技术的深度整合,即强化了信息通信工程建设的全程管控,提高了建设质量和效率、节约了建设成本,又便于工程建设的验收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