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临床分析

2020-08-31 05:18沈以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6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部缺血性

沈以松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江苏 宝应)

0 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约占40%。在我国,该病是致残的首要疾病,每年约150 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7 例,腔隙性脑梗死38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且经脑部CT 确诊。同期75 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45 例,女性33 例,年龄42-72 岁,平均年龄(61.8±7.8)岁;对照组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年龄40-71 岁,平均年龄(62.1±7.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所有仪器为PHILIPS EPIQ5,探头频谱为5-12MHz,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条件。步骤:患者仰卧体位,充分暴露颈部,从颈动脉、颈内到颅内,做连续横断面与纵断面扫描,二维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径,CDFI 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TMV)和阻力指数(RI),各参数均测量3 次取平均值。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粥样硬化斑块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情况。

1.3 观察指标[2]

①颈部血管狭窄检出率,轻度狭窄:血液流通的宽度较正常血管管径小,但无血流动力学变化;中度狭窄:上管径变细,流速增高;重度狭窄:管径变细,流速增高,且具有远段的低博动。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根据斑块硬度的不同分为软斑、硬斑和混合斑。③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脑血流量(CBFV)、阻力指数(RI)及平均血流速度(Vmean)。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狭窄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血管狭窄共49 例(62.8%),其中轻度15例(19.2%)、中度20 例(25.6%)、重度14 例(17.9%),对照组血管狭窄6 例(8.0%),且均为轻度。观察组血管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狭窄情况比较[n(%)]

2.2 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检出软斑23 例(29.5%),硬斑42 例(53.8%),混合斑13 例(16.7%),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n(%)]

2.3 脑部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比

对照组脑部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脑部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比(±s)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脑部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比(±s)

组别 RI CBFV(ml/min) Vmean(cm/s)观察组 0.87±0.09 512.18±67.12 20.14±6.82对照组 0.62±0.08 677.41±90.98 25.03±7.47 t 19.445 -12.818 -3.00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脑部血供由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共同完成,其中颈内动脉血供占80%-90%,椎动脉血供占10%-20%,脑血流具有自身调节、血流-代谢偶联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即使存在影响脑血流状态的因素,脑血流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当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病理状态下,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左侧颈内动脉RI增大,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内动脉Vd、右侧椎动脉Vs及Vd降低,导致脑血流量调节机制丧失,超出脑血管代偿能力,引起脑血流灌注量降低,就会出现脑功能和结构障碍,发生脑缺血改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3-5]。当远端的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引起近端血管流速减低,频谱表现为收缩期上升陡;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下游的血管频谱表现为收缩期上升倾斜。因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流速减低时根据血流频谱的变化能够大致判断引起脑缺血的血管病变的部位。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涉及三个基本的病理过程: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以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良好的预测,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8%和83%[6]。研究发现,如果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前能够早期发现脑血流灌注量降低,及时采取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7,8]。

脑血流灌注量的测量方法较多,如DSA、CT 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但具有有创操作、有辐射、检查过程相对复杂等缺点,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测技术为无创操作,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与不适,操作方便,快速且清晰地确定出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形状、位置和大小,其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与DSA 技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SA 技术为有创检查且费用高,患者易出现栓塞性卒中,影响其临床应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颈部血管狭窄检出率、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显著优于观察组,与李丽等人研究相似,表明超声检测可以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观察其是否有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发现、早治疗[9]。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硬化斑块具体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部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病知多少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