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明
(滨州市人民医院,山东滨州,256610)
脑部血管循环障碍是造成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与心脏病、肿瘤一起构成人类三大致死原因,都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其中急性及血管病患病居于首位。随着老龀化的速度加快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急性脑血管病不断上升,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具有偏瘫、失语、眩晕、并发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等现状,这使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给临床诊治带来挑战[1]。对此,我院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性诊治,有效降低了损害率,综合观察及处置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大的治疗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63.5岁;脑出血患者32例,脑梗死患者 16例,其它患者6例,按 使用Glasgow对并发意识障碍进行昏迷评分,评判出轻度意识障碍患者22例,分数为14~13分,中度意识障碍患者为24例,分数为12~9分,重度意识障碍患者7例,分为为≤8分。所有患者经 CT确诊后,均为脑出血及脑梗死意识障碍者。
并发意识障碍时患者会出现脑-心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脑部病发率高、病发性强、进展越迅速、心电图改变严重等现象,都是意识障碍的诊断依据。
(1)基础措施:基础措施主要有感染预防措施、抗休克措施,护心措施、护脑措施、及护肾措施等等重要器官功防护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解患者病史,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静卧,维持呼吸道畅通,侧卧防舌后坠,吸痰,间断给氧等。同时还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营养,水和电解质平衡,限制钠盐的食用。对于病情严重者要求治疗后2 d后鼻饲饮食,其食品主要是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细软的流质食品[2]。(2)神经检查:神经的检查项目包括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记忆力、定向力及言语功能、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底病变等,最好进行视野检查;检查时应注意眼球运动的方向及眼球所在位置,观察眼球是否有同向偏斜,并观察中枢性面、舌、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征。(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溶解血栓和调整血压,以便于防止脑水肿但药的摄入量每日都要严格控制。如颅压增高患者用20%甘露醇 250 ml快速静滴,3次/d,也可以使用甘油果糖 500 ml静滴 ,2/d,并静注20~40 mg呋喃苯胺酸,适量使用地塞米松静滴2次/d[3]。(4)积极监护: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进行24 h的血压和心率监测,如果有昏迷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其观察内容有昏迷程度、瞳孔大小、瞳孔形态、瞳光反射及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等,以这些观察结果作为判断脑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变化。 在观察时应注意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应激性溃疡监护。
显效:意识障碍恢复清醒,昏迷评分15分;有效:意识障碍恢复但伴有痴呆,昏迷评分为5~8分,无效;意识障碍没有无好,昏迷评分减少;死亡。
5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经诊断和综合处置后,与处置前相比具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具体见下表。
54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经诊断和综合处置后比较[n(%)]
意识障碍的本质是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发生损害,最终导致意识障碍发生。该疾病可以根据大脑意识形态判断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病因、病发部位及并发范围,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治治疗或缓解意识障碍,有效缩短病变范围,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据相关研究显示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是最常见的意识障碍之一。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的意识障碍是指脑血管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按浅清晰度可以将意识障碍分为嗜睡、反应迟钝状态、昏睡状态、深昏迷等意识障碍,该分类是一个从上而下、逐渐的和移行的过程,其治疗效果也是逐渐地由深到浅,逐渐恢复。
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救治,可以有效缓解意识障碍的产生与发展,其治疗不过程主要是利用脱水剂抗脑水肿,以此达到延缓意识障碍进展的目的,但因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氧 、钠泵衰竭,细胞代谢等意识障碍,所以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还需要使用纳洛酮治疗,以此缩小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范围,缓解β内啡肽(β-EP)对脑部的损害,这有效改善了脑组织血流量和微循环,有利于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最终解除意识障碍,恢复神经功能。
综上,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具有多变性,通过综合性的积极诊断及处理措施有效降低了疾病危害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