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婷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缺失成因分析*
褚 婷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文章以山西省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知识、技能、行为和道德4个层次内容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体育素养整体等级分布一般、体育知识稍好于其他3个维度、体育技能较差;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应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实现体育工作多样化、加强体育道德教育规范化,完善体育教育评价形式等培养路径。
体育科学素养;缺失;维度;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口,大学生享有体育“育人”的最后受教育机会,大学也是延续“终身体育”思想的加速期。因此,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体育素养实证调研势在必行。
调查对象为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问卷信息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院校。
1.2.1问卷调查法
实证调研采用了问卷星APP发放问卷,向13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31份,共回收问卷631份,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为97%,其中男生349人,女生261人;问卷采用Linker量表,分为5个等级,依次赋予1~5分值[1]。
1.2.2数理统计法
笔者对问卷星调查收回的问卷采用Excel和Spss21.0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得出研究过程中所需数据,并为实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1.2.3逻辑分析法
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结合相关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发展路径。
表1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指标等级分布
体育知识 体育技能 体育行为 体育道德 体育素养 N%N%N%N%N% 优秀10917.9 508.2 498.0 518.4 538.7 良好14724.1 203.3 548.9 9715.9 8513.9 中等23037.7 14824.3 26743.8 38062.3 28747 差12420.3 39264.3 24039.3 8213.4 18530.3
体育素养维度评价指标显示,体育知识得分范畴为12~60分、体育技能得分范畴为7~35分、体育行为得分范畴为6~30分、体育道德得分范畴为5~25分,体育素养总得分的范围是30~150分。我们将其维度等级分类,按照百分比计算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四个等级。从表1可知,体育行为和体育道德两个维度等级占中等的居多。关于体育行为和体育技能的调查中,从等级分布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技能素养掌握普遍较差,占64.3%,体育行为等级也比较低。从调查数据可以反映出,被调查的大学生体育素养等级为中等水平的人数几乎接近半数,优秀和良好等级总和也只有22.6%,共138人。四个素养维度中体育知识水平较好于其他三个。大学生直接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和运动技能掌握整体水平都较低,应在高职体育课程和课余大学生活中提高学生体育的参与程度和普及程度,在体育教育的最后实施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终身体育思想的落实。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性别等级分布中(图1),男生总体要好于女生,体育素养得分等级男生有42人达到优秀,占优秀人数的80%。达到良好的男生有66人,女生只有19人,人数比将近是3.5∶1。女生在体育素养等级分布中,只有达到中等级别的人数和男生相差无几,男女生分别是138人和149人。女生只有在体育知识维度中等级别、体育道德维度差等级别中人数分别多于男生2人和4人。从男女生在体育素养等级整体分布情况来看,男生要好于女生,尤其表现在优秀和良好等级中。在平时的体育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更应该提高对女生在体育技能、体育道德的教育培养,开设女生较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内容,提高女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图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性别体育素养等级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基本呈现两种规律:在中等和差等级别中,大二>大三>大一;在优秀和良好级别中,大三>大二>大一。体育行为、体育道德和体育素养级别中,都是大二>大三>大一。这充分说明,大二年级各个素养指标等级分布最好,大三次之,大一最后。大二、大三年级分别有22人、21人达到优秀,占42%和40%,一年级只有10人达到优秀;但是从差等和中等指标来看,大二和大三年级等级人数也明显高于大一年级,但整体素养等级并不高,一年级尤为突出。
图2 高职院校大学生年级体育素养等级分布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得分情况总体来说一般,4个素养维度指标满分分别是60分、35分、30分和25分,总得分是150分。从表3各项数据来看,体育技能得分率只有60%,其余4项得分率接近70%,这与3.1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调查中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养成整体水平不高,体育技能掌握表现更为突出。男生在各个指标的得分情况要好于女生。从表4统计数据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各指标按年级得分差距不大,相差无几。
表2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指标得分(性别)
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素养 男45.17±8.4521.15±5.2220.42±4.6917.27±3.47104.01±19.02 女42.68±6.9719.42±4.4318.70±3.6416.49±2.6697.29±15.01
表3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指标得分(年级)
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素养 大一43.75±8.1020.06±5.0119.66±4.0716..94±3.36100.41±17.90 大二44.10±7.5820.28±4.7619.79±4.1816.72±3.04100.88±16.86 大三44.37±8.2320.83±5.1619.58±4.7417.18±3.17101.96±18.53
笔者在调研中,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以及所属学校与体育素养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4)可以看出,体育素养各个维度与性别呈显著性差异,与年级,学校两者并不相关,各个年级及学校之间也不存在差异。从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道德相伴概率是0.003,其余4项相伴概率都为0.000,男女在体育素养的各个维度指标中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年级和学校内部各个层次之间没有差异。
表4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相关性分析
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素养 性别年级学校性别年级学校性别年级学校性别年级学校性别年级学校 F14.950.280.44718.701.2530.49924.330.1310.5279.201.1730.68122.250.3890.370 Sig0.0000.7560.9440.0000.2860.9160.0000.8770.8980.0030.3100.7710.0000.6780.973
3.1.1山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本次调研共631名,有效率为97%,即610人;男女分别为349人和261人。
3.1.2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达到中等等级的占47%,良好和优秀等级的有138人。体育素养维度中体育知识优秀和良好等级好于其他两个维度。体育技能差等等级人数最多,超过半数。优秀和良好等级中男生要好于女生。大二年级体育素养等级分布整体好于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三次之,大一最差。
3.1.3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素养指标得分整体不高,得分率接近70%,只有体育技能达到60%。男生要好于女生。年级之间得分相差不大。体育素养各个指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和学校内部各层次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3.2.1建立体育科学素养“一条龙”发展机制[2]
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缺失是共性问题,各个院校应积极响应及落实国家教育部门的体育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体育健康教育、阳光体育活动,以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课内——课外”一条龙发展模式,将体育教育从课内延续到课外,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思想,培养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行为的参与度。
3.2.2丰富体育知识内容传授,提高健康体育意识
我国自小学到大学的体育课主要通过运动技能技术进行评价,连各个省市进行的中考体测也不例外,过分的“夸大”了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承[2]。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更应积极落实体育保健知识、尤其是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宣传国家宏观体育政策,解读终身体育和健康中国的相关理念,使大学生逐步提高体育知识涵养,丰富体育健康和保健知识。
3.2.3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高职院校应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和智慧型课程建设,采用课下学习,课上指导,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率。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群体教学法、领会教学法,运动竞赛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应加强继续教育,接受培训,逐步完善自我专业素养,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工作。
3.2.4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多样化,提升学生的体育行为
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宣传健康中国和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方案,普及体育参与的理论知识。教务处、体育部门、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积极配合,结合不同院系及专业,开展丰富的课余体育竞赛和训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体育工作部门应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
3.2.5树立核心主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体育道德规范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理应结合实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中的职业道德,做到诚信为本、公平公正、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利用规则合理取胜,合理控制比赛失利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做体育文明人。
3.2.6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改革,建立“新型”教学评价模式
国家宏观政策要求整体提升我国国民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体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落实到实处,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混合式教学,鼓励老师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方式,通过采用智慧化教学手段,激励体育教师继续学习,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科学素养各个指标落实到实处,开展体育健康讲座、运动技能习得、体育比赛赏析、体育知识“智慧化”测评等等,将各个环节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合理设计评价权重,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1] 褚婷.不同视角下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2):55-57.
[2] 杨宝,褚婷.“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素养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2019,40(4):67-68.
[3] 李永华,张波.学校体育的使命——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6-9.
[4]商执娜.广州市中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3):77-79.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Loss of Students Sports Science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U Ting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山西省教育规划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编号:GH-17098;山西省教育规划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编号:GH-19247。
褚婷(1981—),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