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阳
(广州市南沙区磨碟头工程管理所,广东广州 510000)
水闸是主要由闸墩和底板两个部分组成的水工混凝土结构,呈现倒T字型。闸墩的底部会受到闸底板的约束,上部可以进行自由地伸缩。闸墩裂缝往往以枣核状呈现,为顺直向,中间部位比两端大,裂缝不断向上发展。通常,都会出现于施工阶段混凝土表面,之后逐步扩至内部。因墩墙宽度较小,过窄,裂缝很容易贯穿整个墩墙,导致贯穿性裂缝的产生。相比墩墙裂缝,底板裂缝具有诸多相似性,多属于沉陷裂缝,受沉陷情况影响,其走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通常垂直于地面,或存在45°角。据大量工程实践可见,水闸工程中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底板受到基础的约束比较大,或底板对墩墙约束较强,导致拉应力过大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②混凝土的龄期比较早。由于温差比较大,或冷空气来袭,很容易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比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③完成混凝土振捣施工后,水泥逐步固结、硬化,在空气中混凝土水分渐渐蒸发,从而出现混凝土干缩,产生湿度变化梯度,出现裂缝;④在混凝土的内部存在自生的体积变形。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水分消耗极快,导致水泥用水量缺乏,引起自干燥现象,致使混凝土的相对湿度大大减少,体积收缩,进而出现裂缝。除上述因素以外,因水闸工程施工复杂,设计不合理、施工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都会出现开裂问题,为此,必须重视裂缝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水闸若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极易产生渗漏水情况,其形成原因在于两点:①在压力水作用下,裂缝将进一步扩展;②当水渗入到混凝土的内部后,会导致水泥中的部分Ca(OH)2发生溶解,导致水泥的水化物发生水解的现象加快。据相关数据显示,渗漏在裂缝危害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达到60%左右。
因出现裂缝,混凝土内部或水泥内的一些水化物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作用,形成碳酸钙,即发生混凝土的碳化。当混凝土内同时渗入水、空气,极易锈蚀钢筋。此外,由于混凝土碳化,则会加快混凝土裂缝发展速度,最终破坏混凝土结构。据实验研究表明,当空气内CO2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则混凝土碳化速度很慢,若混凝土密实性较差或出现开裂现象,将加速碳化速度,一般1—2年内完成。
对于混凝土结构,开裂最直接的影响在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一般若为轻微裂缝,则仅仅会对结构的外观造成影响,但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若为严重裂缝,如贯穿性裂缝,则会危害结构正常使用情况,甚至破坏结构,导致结构失稳。
①避开高温季节施工。混凝土内水泥含量多,水泥水化反应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混凝土导热性差,很难消除混凝土内部热量。在高温季节施工,外部具有较高温度,对混凝土散热极为不利,在混凝土早期,极易出现吸热现象,这种情况下将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为此,混凝土施工,需避开高温季节,选择在较低温度的夜间施工,此外,还应重视混凝土养护,从而避免裂缝产生;②避开严寒季节施工。温度较低条件下,将延缓水泥水化作用,增加混凝土凝固时间。如在21.2℃,需6h达到混凝土凝固;如为4.5℃,需12h达到混凝土凝固,由此可见,伴随混凝土温度增加,混凝土凝固时间将随之减少,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混凝土凝固时间
在混凝土防裂处理中混凝土养护极为重要。一般在浇灌完混凝土后,只有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养护。与其他工程不同,水闸混凝土具有较大裸露面,当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在施工前期极易产生裂缝问题,随着时间的增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裂缝将持续加深,不断发展,从而影响结构稳定。为此,养护极为关键。对于混凝土表面,通过利用保温保湿覆盖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以及湿度交换,进而减少表面裂缝发生。需要注意,如果混凝土结构保温效果比较好,则混凝土内部温度会随之升高,达到峰值所需时间也比较长。另外,如果混凝土结构表面保温效果比较好,则混凝土表面散热能力比较弱,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所蕴藏的热量比较高,在达到热量产生平衡于散热平衡时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通常情况下,随着混凝土保温性能的增强,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会随之降低,混凝土结构为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混凝土结构的热传递速度比较慢,结构表面容易受到保温措施的影响,而内部结构所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小。
①合理分缝分块。分缝分块是指混凝土通过纵、横缝设置,将其整体划分为若干块柱状结构进行有计划地浇筑。这样可减少混凝土浇筑面积,因水闸体积较大,各个部位所受荷载均不同,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导致开裂。为此,将沉降缝设于不同基岩位置,可有效避免裂缝产生;②控制浇筑层厚度和层间间歇时间。施工阶段,浇筑厚度及层间间歇直接影响散热效果。随着浇筑层厚度的增加,散热效果将会越来越差。因此,应合理控制浇筑层厚度。此外,相比混凝土早期最高温度产生的时间,若间歇时间过大,将不利于新浇筑的上层混凝土防裂控制。基于此,一般可采用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的方法,且15d以内控制层面间歇时间。
施工单位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体单位,为有效避免裂缝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施工单位比较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最大限度避免构件发生断裂而引发应用集中的问题产生。并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大补偿混凝土施工技术,以达到不断强化混凝土强度的目的。研究表明,混凝土裂缝中收缩性裂缝约占75%以上,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时,要适当加入一些膨胀剂来缓解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同时,水利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现象,积极学习钢筋构造方面相关知识。
在水利工程实践中,科学选择原材料,能够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提高施工技术。该过程中,要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水泥质量、型号达标,符合水利工程施工要求。砂石选购过程中,需要对杂质含量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水泥、砂石比例科学,达标后才可以应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为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需要采用专业方法,对原材料质量进行反复核查,了解其性能、用途,监督它的应用过程,使混凝土材料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在混凝土结构硬化过程中,在水泥与骨料的交界位置以及水泥内部会产生大量裂纹,在载荷因素的影响下,在裂纹附近会产生微裂缝区,随着荷载的增加,微裂缝区的裂缝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对此,可在混凝土混合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纤维,阻挡混凝土结构内部裂缝的产生。纤维的直径比较小,可分布在混凝土结构的各个方向,限制裂缝的产生。在纤维材料中,聚丙烯纤维比较常见,其与水泥的结合力较强,能够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多向支撑体系,减少缓解混凝土塑性收缩以及温降,提升混凝土结构韧性以及抗拉能力。
作为施工环节的临时变形缝,后浇带需保留一段时间,随后浇筑混凝土,该临时变形缝就会被抹平、消除,经过一系列操作整个结构就会变为无变形缝结构。设置后浇带是为了消除结构内的永久变形缝,达到建筑物无缝设计。在混凝土防裂施工中,往往需要做到两点,放与抗。①放是指永久伸缩缝等设置,通过此类施工缝设置,可将大部分变形释放,从而降低应力,阻止开裂;②抗是指通过一定预防措施,减小混凝土温度差,避免收缩变形,增强抗拉强度。后浇带防裂措施的应用,正符合上述两点,属于放与抗的有效结合。要求先放后抗,为达到降低温度应力的目的,可将原整体结构分为若干段进行浇筑施工。先通过永久伸缩缝等施工缝设置,将大部分变形充分释放出来,在收缩应力由此降低的基础下,隔一段时间,随后将之前分开的几段进行整体浇筑,连续承受温差、收缩应力,从而实现抗的作用。相比整体一次性浇筑而言,分段浇筑所承受的温差、收缩应力较小,因此可起到防止开裂的作用。
综上所述,水闸是水利工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水闸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则会影响水闸工程的耐久性和结构强度。因此,做好水闸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应根据裂缝产生原因,了解其危害,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从而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