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杰,张本效,王真真
(浙江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我国摆脱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是度量一个村集体经济的创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直接的指标。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浙委办〔2012〕79号),《意见》指出: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是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村。《意见》中界定村经营性收入包括村经营收入、村投资收益以及发包和上交收入,本文中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沿用此界定。从《意见》中也可以看出,在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的情况时,不应只着眼于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样重要。通过2019年金华市农经年报,可以得知,金华市集体经济的发展虽已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明显,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影响金华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为浙江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国内的学者进行了许多的研究,首先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方面,王文彬[1]认为,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比较明显,出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空心化”的现象,并且日益显著,同时对开展其他各项工作造成了影响。张锋[2]则通过对上海市村集体经济的实证调查,发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也具有多样化,发展水平也更凸显出差异化,并且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义方面,何平均等[3]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促使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其有利于解决农村关于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崔日明等[4]指出乡村振兴的改革推力、体制保障及其落实都要依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有学者分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王乔萍[5]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人才、土地、相关政策、合作经济组织、干部素质、资源等因素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较为显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同样存在着现实困境,梁昊[6]指出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失衡,两极化明显,村级负债较为严重,一些村集体入不敷出、经营性收入不高和相关管理不到位,“空壳化”现象普遍、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都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刘鹏凌等[7]则指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集体经济组织存在悬空现象,集体土地较为零散,村集体资源离城市较远,各级政府的用地需求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确权不完全,农村现存劳动力多为老弱人口,市场信息不畅通,政策的阶段性影响其长期发展的需求等困境。还有学者指出了未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许泉等[8]认为,想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使其结构优化,需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各村之间进行联合,同时跨越原有地区进行发展。
以上学者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集中在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意义、影响因素、现实困境、未来发展方式等方面,在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多着眼于各要素对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影响,有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夏国强[9]、陈娟等[10]等学者对经营性收入的研究多关注农户和农户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9年金华市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数据研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指导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以体现一个村集体经济的创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着眼于各因素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只有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分析影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按照《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本文的村集体经营收入构成为:经营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以及投资收益。
经营收入指村集体销售农产品和物资、资产租赁、提供服务和劳务等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指农户或承包单位因承包村集体耕地、林地、水面、果园、“四荒”、场地等资源上交的承包金与村办企业上交的利润。投资收益指村集体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通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构成,可以发现村经营收入、发包和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三者会直接受到人力、土地、经济、区位等因素影响。如人力、区位因素可能会影响村经营收入;土地、区位因素可能会影响发包及上交收入;人力、经济因素会影响其投资收益。
胡振红[11]认为人力因素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可以促进集体经济经营效率的提升;土地因素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从而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步增长和发展;经济因素方面,集体经济增长,积累增加,会促使再投资能力提升,同时使得各类外部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区位因素方面,王景新等[12]则指出村域所处位置和距城市的距离,会造成村与村之间集体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当农村腹地处于工业化、城市辐射范围以外时,村集体的主要经营方式也会受到局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最终提出下列假说:人力、土地、经济、区位等因素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正相关,这4个因素的情况越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越高。
被解释变量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连续性变量,因此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揭示自变量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因变量y受k个自变量x1,x2,x3,…,xk的影响,其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可表示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kxk。
(1)
其n组样本数据为(ya,x1a,x2a,x3a,…,xka),a=1,2,3,…,n。则满足:
ya=β0+β1x1a+β2x2a+β3x3a+…+βkxka+εa。
(2)
式中,β0,β1,β2,β3,…,βk为待定参数,εa为随机变量,如b0,b1,b2,b3,…,bk分别为β0,β1,β2,β3,…,βk的拟合值,则回归方程为
(3)
式中:b0为常数;b1,b2,b3,…,bk为偏回归系数。
2.2.1 因变量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村集体经营收入、村集体投资收益、村集体得到的发包和上交收入,其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并且能够体现出村集体经济的创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对样本村的调查,以及本文要研究的现实问题,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Y)作为被解释变量。
2.2.2 自变量
结合上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且根据分析相关文献和考虑到可能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本文选取7个解释变量:村劳动力资源(X1)、村党员人数(X2)、村干部数(X3)、村集体土地总面积(X4)、政府对村财政补助(X5)、村总负债(X6)、村距县城距离(X7),并探究这些变量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人力因素方面,劳动力资源不但可以体现一个村庄人口的构成,还可以反映村庄的人力资源情况,其在当下的农村更是村庄活力的标志,而村党员人数则体现了村庄内部政治动员的能力[13]。村干部数代表领导与管理职能,其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关联较大[14];土地因素方面,则以村集体土地总面积体现;经济因素方面,财政支持是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显著因素[15],因此本文选取政府对村的财政补助作为相关变量,同时村级负债也会给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区位因素则考虑到,村距县城的距离可以反映交通的便利程度、城区经济对村集体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农产品输入市场的水平、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的难易[16],这都会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最终选取7个解释变量(表1)。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当地农经站与2019年金华市农经年报,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基础上,对金华市的行政村进行随机抽样,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14个。通过金华市农经年报和获取的样本数据,可以发现金华市村集体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两极化差异显著的问题。在获取的样本村中,仍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样本村,财政补助收入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村集体创收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对金华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有效了解,本文对各个变量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通过描述性统计来看,本研究有效样本量为11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最小的村为5.05万元,最大的村为20 180.00万元,标准差为1 944.27,说明金华市村集体经济存在两极分化严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部分村因整体拆迁、土地流转、当年无财政补助、无负债、为城中村等因素,所以X4、X5、X6、X7变量最小值为0。
3.2.1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以X1、X2、X3、X4、X5、X6、X7为自变量,以Y为因变量,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说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X5每增加一个单位,Y就增加2.925万元。
Y=-236.822+4.014X1+5.742X2-12.431X3-0.019X4+2.925X5+0.075X6-0.545X7。
3.2.2 模型检验
据表2可知,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显示,本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01,即该回归模型显著,提示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显示,变量X2、X5在t检验中的P值小于0.001,通过了t检验,即村党员人数(X2)和政府对村财政补助(X5)对因变量有极显著影响,说明村党员人数和政府对村财政补助两个要素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影响较大,变量X1、X3、X4、X6和X7的t检验P值大于0.05,因此,劳动力资源、村干部数、村集体土地总面积、村总负债、村距县城距离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对金华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影响不大。
表1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表2 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及其检验
从模型拟合度方面来看,R2统计量为0.969,接近于1,说明该模型的精度较高,自变量可以解释96.9%的因变量变异,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好。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各自变量间也可能会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如果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超过了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那么自变量之间就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就无法保证模型的稳定性,无法获得最优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对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表3),根据表3可知,自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均小于0.8,且VIF值均远小于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根据对金华市114个样本村的村集体经济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劳动力资源、村党员人数等要素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发现村党员人数和政府对村的财政补助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当前影响金华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关键因素。村党员人数大致可以代表一个村的政治动员能力,当一个村党员人数较多时,可以使上级的一些政策、村集体的决定快速落实,可以使一些项目见效快且效果显著,而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构成要素,使得村党员人数对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影响较大。政府对村的财政补助,代表了财政支持的力度,财政支持会显著影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当村集体获得较多的财政补助时,村集体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村经营项目的投入与升级,以及对外投资,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得以提高。最终根据研究得出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 充分发挥村内党员的作用
党员在村集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有效的政策执行力与带头模范作用、动员能力都能为村集体的发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村集体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时,要重视党员的作用,可以推出一名党员联系多名群众的制度,让党员为村民介绍政策、项目,动员村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辐射全村,使村集体在做出与经营性收入相关的举措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此促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提高。
4.2.2 充分利用政府对村的财政补助
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要创新机制,优化财政支持政策,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拓宽财政投入渠道、精准财政资金支出、转变财政支持方式等,同时要加大项目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与周边村进行错位发展,通过盘活农村集体内部闲置资源,努力壮大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完成资源转化,释放发展潜能。
从村集体的角度来看,村集体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财政补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努力将财政补助转化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完成村集体资产的积累,以此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积极寻找合理的投资渠道,获取投资收益,充分发挥财政补助的作用,以此促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加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