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劼
危机与机遇共存。电动化改变了产品结构,智能化打开了产品的升值空间,自动驾驶改写了人车关系,共享出行和智慧物流顛覆了汽车生态圈,车企应主动融入新的市场大循环中去。
受产业变革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尽管5、6月份,国内汽车销量终于实现V型回暖,但行业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警报依然不能解除。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也不要失去在危机中思考的习惯。”面对行业难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仰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小鹏汽车销售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廖清红、IBM车联网业务创新总监倪春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传统合资车企、新造车公司、科技企业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了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王侠:将中国市场当作主战场
汽车企业该如何调整方向和策略、让经营重回正轨?王侠从行业领导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战略定力,将中国市场当作决战的主战场。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新车销量已经连续多年在2500万辆以上,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7亿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市场;从出口份额来看,中国汽车出口量最高仅为100万辆,在总销量占比重不到5%,近月来海外市场比重进一步减少;从国际地位来看,经过疫情冲击,上半年美洲、欧洲和大洋洲、非洲、南亚等国汽车降幅都明显高于中国,所有的跨国车企都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市场,中国的本土企业更应如此。
其次,找准自身定位,走差异化道路。中国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程度、气候环境、交通状况等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对于汽车需求的多样性也非常突出,如果大家都想成为一个全能的、综合性的车企,成功的概率很低。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差异化的道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以高端化为例,产品向上永远是对的,但什么时候推、跨度多大、高端与常规之间的配比多少合适、是否所有车企都适合高端,值得共同深思。
第三,主动参与到大循环中,而不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电动化改变了产品结构,智能化打开了产品的升值空间,自动驾驶改写了人、车的关系,共享出行和智慧物流颠覆了汽车生态圈,围绕汽车的经济循环圈,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朋友圈”也越来越广。传统车企必须吸取更多跨界优质资源、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更大胆地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在新的生态圈中找到更有利的位置。
仰协: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仰协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称之为是汽车行业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与大考验,同时认为,只要政府与企业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未来依然可期。
仰协表示,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降幅正在不断收窄,疫情冲击给汽车市场带来的损失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汽车产业长期稳定向好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改变。放眼全球,我国汽车工业恢复的速度和恢复的程度也全面领先,成为全球市场中唯一一个实现V型反转的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恢复动力。“国内汽车市场的好转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如此成果,既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准确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发展政策有关,也与汽车企业多措并举、全力复工复产、积极主动促进汽车消费有关。”仰协预测,今年下半年,国内汽车行业将持续回暖,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汽车产业也是其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仰协介绍,近几年来,成都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先后引进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吉利、沃尔沃等10余个整车制造龙头项目和一汽发动机等300余个关键零部件项目,一座世界级的汽车产业城逐渐成型,并不断向新四化与高端化迈进。未来3年,成都将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培养1~2家独角兽企业,促成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千亿量级,推动成都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辛宇:智能化为汽车注入灵魂
辛宇从智能网联角度谈了谈对当下车市的理解。辛宇称,智能、5G、AI成为行业热词,车企们也都寄予了极大期待,但智能化对于汽车产品究竟有多重要?它未来又将发展成什么样?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但这一问题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却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车企的技术路线和风格,同时也决定了其未来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对应服务。对此,辛宇表示:“在此之前,汽车在用户眼中只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智能化为汽车赋予了智慧的能力、注入了灵魂,让它成为人类会思考、能沟通的出行伙伴。相应的,人类也能够从繁琐的驾驶操作中解脱出来,享受更便捷、更自由的出行生活。”
在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汽车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能够量身定制舒适的用车环境,而这也正是辛宇心目中的理想汽车。不过,辛宇同时表示,着眼当下,智能出行技术尚不成熟,法规与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整个智能网联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现状下,车企的步子也不宜迈得太大、太快。
廖清红:新势力迎来竞争最佳时机
“疫情加速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与洗牌,同时也让更多消费者开始思考自身对于汽车的需求。”廖清红认为,一个行业发生变化主要存在两大趋势:一是技术创新与发展,二是消费升级。智能汽车的出现完全符合以上两大趋势。
拥抱新趋势往往意味着创新,创新必然需要跨界融合,而跨界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冒险。廖清红认为,小鹏汽车天然存在汽车+AI+互联网的跨界基因。或许是基因条件决定了小鹏汽车的发展路径,小鹏汽车除了扎根中国、造更懂中国用户的智能汽车以外,同样竭力避免闭门造车,立足全球构筑技术与人才体系,打造核心能力。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我认为机会总是留给有更多能力的人。这种能力指的是面向未来的能力,任何能力都会过时,唯有面对未来的能力才能在急剧变化的未来时代取得竞争优势。”在廖清红看来,目前是造车新势力参与行业竞争最好的时候,而参与竞争最重要的方式便是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倪春:汽车行业亟需全新生态结构
“1900年,有线电话第一次发明,用了差不多50年时间才进入一半的美国家庭。但手机只花了不到5年时间便达到了同样的渗透率。”倪春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接受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节奏正在越来越快。汽车行业也是一样,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行业的冲击比想象中更迅疾,现有汽车业生态结构可能没法跟上这个速度,只有创建一个全新的生态结构和合作模式才能满足发展需求。
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新出行方式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倪春认为将体现在三大方面。
其一,居住条件将大大改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报告显示,成都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46分钟,北京为50分钟。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通勤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大家将被允许住得更远,也有机会选择更宽适的居住条件。
其二,城市规划将重构。2018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报告显示,成都是中国最堵的城市,因为其停车场智能化比例较低。随着整个生态能力的提升,停车场资源实现智能调配、规划,城市停车位需求越来越少,相应也会有更多空间提供给商业和生活。
其三,对汽车外观的重视程度将大大降低。就像如今的我们不会关注出租车和地铁是否漂亮一样,未来,用户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服务条件,对外观的重视程度将不再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