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鹏 郑 柳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2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 65426部队卫生连,山东 潍坊 261053)
有报道称[1],当下我国急性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促使本病演变成临床急诊科中的一类常见病症。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速的特征,若不能及时予以对症诊疗,则可能会造成身体多器官损伤,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性构成威胁。纳洛酮等常规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已得到医患一致肯定。但最近有研究表明[2],常规疗法的作用机制局限在降低患者体内毒性方面,积极研究快速清除机体内毒素、减缩苏醒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及优化预后的方法,是酒精中毒临床治疗中应加强考虑的问题。本文采集7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资料,对不同急诊治疗方法作出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经患者家属许可后,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内科学》[3](第12版)中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病例均在出现中毒表象后30 min内前来我科治疗,入院后均快速对患者进行急诊促醒治疗,临床症状以深度昏睡或昏迷、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节律迟缓、尿失禁与血压异常等为主,所有患者酒精摄入量150~500 mL,有长期饮酒史者61例,剔除出心脑血管疾病、由药物或化学性气体引起的中毒、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等。按急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n=30)中男女构成比为7∶3,年龄14~62(37.4±2.4)岁,饮酒量155~490(350.7±20.3)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3~8(4.3±1.4)分。乙组(n=40)中男女构成比为4∶1,年龄15~64(38.9±2.7)岁,饮酒量150~500(37.8.5±24.5)m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4~7(4.2±1.5)分。两组患者以上信息经比较分析,皆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性、吸氧等常规急诊处理,针对发病到急救1 h内者需进行洗胃,但伴有消化道出血者不给予以上处理,并给予0.8 mg纳洛酮肌肉注射或溶于50%葡萄糖60 mL静脉注射,每间隔1 h注射1次,直到患者清醒。乙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救治基础上,首次静脉推注20 mL醒脑静注射液,随即把20~40 mL加入500 mL浓度0.9%NS内进行静脉滴注,日给药剂量<100 mL,每间隔10 min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瞳孔、意识状态等指标进行监测,治疗前后均需检查患者心肌酶、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结合《Glasgow昏迷指数评定标准》[4]拟定,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整体消失,语言与活动能力恢复,意识正常;②和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意识基本恢复,语言与运动能力有改善;③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缓解,甚至有加重趋势,急需调整治疗方案。采用显效率+有效率去统计学治疗总有效率。
1.3.2 主要临床指标:①清醒时间:从治疗开始到患者GCS评分>8分经历的时间;②纳洛酮使用频次:从首次应用至患者清醒时总共使用次数;③住院时间。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 评分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 评分情况比较(分,±s)
1.3.3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3.4 随访观察:所有病例住院后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本量表共包括8个维度,各维度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独立、正态组间采用(±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样本率对比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1 疗效比较:乙组患者急诊救治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5.0%,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主要临床指标检测情况比较:乙组清醒时间、纳洛酮使用频次、住院时间分别为(4.0±1.3)h、(2.7±1.3)次、(2.3±1.0)d;甲组以上指标对应的检测结果依次为(9.1±2.4)h、(7.0±2.2)次、(7.4±3.3)d。经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乙组中恶心2例、呕吐3例、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分别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甲组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生活质量:乙组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酒精为一类刺激性物质,当机体摄入过量酒精,可能会滋生湿热,麻痹神经。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为临床上一类常见急症,是因为血液吸收了大量乙醇,经由血液循环,穿透脑屏障而传送至大脑中,诱发呼吸抑制症状,并促进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促进神经元坏死进程并诱发肝功能损伤,病情严重时可由于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有临床研究表明[5],患者出现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应激状态会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过程,血液内高浓度乙醇对脑垂体分泌与释放激素过程形成正向刺激,代谢过程助攻形成乙醛,乙醛和多巴胺生成物刺激脑内阿片受体β-内啡肽,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刺激或抑制,影响脊髓与延髓功能的正常发挥,削弱大脑皮层下调节功能,诱发呼吸中枢麻痹,出现程度不一的昏迷、休克和呼吸功能衰竭等症状[6]。
纳洛酮是羟-2-氢吗啡酮衍生物,静脉采用纳洛酮能实现对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所诱导的各种效应起到拮抗作用,提升前列腺素、茶酚胺的释放量,借此方式去增强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升高血压,而促进患者苏醒过程。当下,纳洛酮已成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首选药物。但最近几年中,国内外均有研究指出[7],纳洛酮在醒转时间上存在一定不足。为弥补纳洛酮在急救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功效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等为主,是无色的澄明液体,麝香、郁金、冰片、栀子是本药物的主要成分,麝香味辛,性温,功能以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是为主;郁金味苦,寒性,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是其主要功能;冰片的功效以开窍醒神为主;栀子味苦,性寒,在泻火祛烦、凉血解毒等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8]。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注射小剂量醒脑静注射液时,可兴奋神经;若给药剂量过大时,将会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形成抑制作用[9]。本品药物用于酒精中毒患者急诊救治中,发挥抗氧自由基水平上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指标,减缩患者清醒时间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促醒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0±1.3)h、(2.3±1.0)d,均短于甲组的(9.1±2.4)h、(7.4±3.3)d,数据经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醒脑静注射液可促进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清醒进程,进而减缩住院时间。另外,在本次研究中,甲、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了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本病临床治疗的相对安全性;随访期间,乙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甲组,这说明本品药物可优化酒精中毒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提升生命质量。
黄晓霞等[10]在研究中将95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上两组急诊救治方案同本次研究中的乙组、甲组。结果表明,观察组痊愈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0.8±0.3)d、(1.8±0.5)d,均短于对照组的(1.3±0.6)d、(2.5±0.6)d。黄晓霞提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更优良的观点,本次研究中所得结论与其较为相似。由此可见,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急诊治疗期间,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药物抢救方案,能更有效的发挥解毒作用,减缩患者清醒时间、用药过程相对安全、能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优化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