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滨江小学 金媛媛
教师要明确提问的最终目的,设计出有指向性的问题,表述清晰、简明,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化提问的方式及技巧,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他们能理解问题的含义,真正投入到深度思考当中,进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营造出活跃高效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包含了导入、授课、总结这几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部分的教学计划,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他们的求知欲,由浅入深地启迪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投入到主动探究中,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及技能,逐步提高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人教版六年级“比的应用”为例,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以及“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比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出示了一道复习题:“六年级一班共有36 人,其中女生占九分之五。”请学生依据给出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1)男生所占的比例是多少?(2)女生和男生分别有多少人?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出能直接得出答案的问题:男生的比例及女生的人数,进而引导他们主要探究“男生多少人”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可能还会有学生想到其他的问题,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等,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堂总结之后作为拓展题来让学生探究,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优化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数量及难度,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从而提高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2.4-0.48)×5。先由学生自主思考并计算结果,教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没有遵照计算规则,有的学生忘记进位或者退位。等所有学生完成后,指名几位学生说出答案,提醒其他学生思考对错,进行学生之间的纠错,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讲解,之后向学生提问:“要想得出自己所写出的答案,应该怎么变动题目?”促使学生反向思考,既扩展了他们的思维,又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在之后的学习中能有效避免类似的错误。如果教师缺少了后面的问题设计,学生的思维就不能有效地往深层次去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感性阶段,很难一下子接受抽象性及逻辑性强的内容,并且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可提升课堂提问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难度的数学知识,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例如人教版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了3 个笔筒,里面分别插有3 支、8 支、4 支铅笔,提出问题:“谁能把铅笔重新分一下,使每个笔筒里的笔一样多?”请积极举手的学生上台操作,继续追问:“现在每个笔筒里有几支铅笔?刚才这位学生是怎么移动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组织学生对几种方式进行对比,选出最快速、恰当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使得他们的思维由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认知,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优化提问的方式及内容,精准把握提问的时机,为促进学生思考而提问,调动学生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