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
作为新发疫情的传染源之一,消费者已经谈海鲜色变。从年初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到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相关海鲜产品,从厄瓜多尔生白虾到最近的大连凯洋海鲜,海鲜行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进口海鲜被爆出带有新冠病毒,影响的不仅是进口海鲜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海外供应商、冷链物流、进口贸易商、国内经销商、普通商户以及餐厅,全部受到波及,无人脱险。尽管如此,进口海鲜行业的创业者们一直在努力自救。有的把鲜货变冻货,延长保质期,减少损失;有的想尽一切办法清库存,或是转换国产海鲜跑道;还有的通过餐饮、零售、电商等业态去积极寻求替代解决方案。目前,海外疫情仍处在非常不确定的状态,未来并不可期。
疫情反复爆发海鲜上下游企业均盈利无望
文珉是大连某进口生鲜企业高管,据他介绍,这是他从业20年来最艰难的一年,“连非典那年都没这么惨。”“有一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前不久还在我们办公室谈了一下午业务,万幸的是公司无人被感染。”回想起来,文珉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
文珉原以为苦熬到下半年疫情即将结束,可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本轮大连新冠肺炎疫情1号确诊病例石某就职于大连凯洋海鲜,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文珉所在企业重合度极高,都是海产品进出口贸易和销售。疫情二次爆发后,尚未恢复元气的进口海鲜行业再度迎来重击,进口海产品的销量一夜之间遭遇“滑铁卢”。
大连爆发疫情后,按照防疫部门的规定,所有海鲜企业都要抽样调查和检测。“有个货柜已经到港口一周了,还在排队等待查验,货都积压在港口,资金链就快断了。现在海鲜都是冷链运输,电费每天就要1000,无形中我们亏得太多了。”文珉说,有门店店主跟他反馈,有些市民已经谈海鲜色变,不管是什么,国内的还是进口,只要是水里养的,一律不吃。受此影响,7月份文珉公司的进口海鲜产品销量与6月份相比下跌了70%。现在,文珉的公司已经把海鲜产品提前进行冰冻放入冷库里。在过去,只有对快要死亡的海鲜才会做这样的处理。据悉,冰冻后的海鲜价格大约是新鲜海鲜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还没有三分之一,但是总比直接把海鲜倒掉损失要小一点。
事实上,在这波疫情反复之前,由于国内疫情的好转和恢复,文珉公司近几个月已经在向海外厂商要求加大供应,可如今销量骤减,需要紧急与国外的供货商商议如何取消接下来的大批订单。“可以预见,还要掏一大笔违约金,但这个钱必须要拿,在这个阶段,货物运过来我们赔得更多。”
进口海鲜被爆出带有新冠病毒,影响的不仅是进口海鲜企业,还有整个产业链。为了防控疫情蔓延,国际航班大量停飞,跨国集装箱运输量明显下降,这是原产地海产品大量积压、上游产品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渔民背负经营压力,又要面对各项开支,不得不斩仓出货,导致原产地产品价贱如泥。
除了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这行可能已经做不下去了。”一位批发商曾向文珉吐槽。他说,此前因疫情已经损失惨重,好在之后市场有了些起色,资金也逐步开始流转,所以他凑了点钱重新入场,然而在这一遭之后,资金链很快又断裂了。当下,他希望当地的进口海产品市场能够早日开放,使得流通也能够逐步恢复。
之前,文珉的公司基本上在每个省都有合作伙伴,货物抵达国内之后,直接运输到各省。“以前要10吨的,现在只要1吨了;以前要1吨的,现在只要几十公斤。”文珉一直感叹今不如昔,以前货物在欧洲、日本一装船,中国这边就订完了,现在每天海上都漂着他们的货,到货之后销售也很慢,甚至还要亏钱卖。“争取不亏钱。”这就是文珉公司今年的任务。其实在疫情二次爆发前,公司还是有很大机会盈利的,但现在一切又归为未知数。
疫情影响短期内难消除行业恢复进入“漫长等待期”
“现在,大家都在疯狂去库存。”进口海鲜经销商李林表示。事实上,在疫情初期,李林已經清过一次。年初,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进口供应链陷入了将近两个月的低谷期。“那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出货,都压在冷库。当时还没有复工复产,港口运输不通畅,港口冷库爆满,没有地方入库。因此,报关延误,货品积压。”压货的同时,港口费用骤增。多停留一天,一个集装箱港口费用就有1000多元,多的时候他们公司积压了数百个集装箱,一天的成本就增加了几十万元。据他介绍,当时同行们为了能够“止血”,大部分经销商只能低价出货,造成了市场的进一步混乱。如今,这个场景有可能再次出现。
另外在他看来,在进口海鲜处于风口浪尖时,转换国产也会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餐饮、零售、电商等业态已在积极寻求替代方案,依托更为稳定的国内水产品,把握当下消费复苏良机。
不过事实上,国产海鲜的遭遇也不如人意。在北京多个商超里,笔者观察发现,商户即便挂出了“国产海鲜”的牌子,销量也未有起色。摊位前只有零零散散的消费者,部分海鲜产品档口甚至已经暂停营业,或者换成了其他产品。同时,为了减低风险,发往北京的海鲜产品也有所减少,进货价格随之上涨,没有什么人买的海鲜价格不降反升,更是“劝退”了消费者购买力。
新冠疫情的出现,打断了近两年来我国海鲜消费的强力增长势头,但目前看,这并不会是长期影响因素。有行业人士表示,海外疫情仍处在非常不确定的状态。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光影响到消费者的饮食心理,也影响到消费能力,包括供应能力、物流能力。这些方面的全方位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