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旭,王清华,茹 艺,高之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847)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多见于髋、膝、手指关节。临床上多以疼痛为首要表现,晚期多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治疗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逐年增加[1-3]。随着对骨关节炎的研究越来越多,发现细胞自噬对骨关节炎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仍不明。本研究以软骨细胞自噬为出发点,通过芍药苷的干预,研究芍药苷对骨关节炎细胞自噬的影响,揭示芍药苷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1.1 实验材料 细胞:人正常软骨细胞C28/I2,购买于美国ATCC细胞库。主要试剂及药品:芍药苷(索莱宝,货号:SP8030),TNF-α和IL-6 ELISA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LC3 Ⅰ/Ⅱ抗体及抗Beclin 1抗体(Cell Signaling),抗p-PI3K抗体(Santa Cruz),抗p-AKT抗体(Proteintech)。主要仪器:细胞培养箱,伯乐电泳转印系统,酶标仪,ECL显影仪,细胞 超净台等。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C28/I2软骨细胞采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长至培养皿的90%左右时,用胰酶进行消化,传代培养。每2~3 d换1次培养液。
1.2.2 芍药苷对C28/I2活性的影响 对C28/I2细胞进行计数。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芍药苷组,按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芍药苷,空白对照组不加。加入CCK-8试剂,用酶标仪,取450 nm波长测定各组细胞的吸光度,观察芍药苷对C28/I2软骨细 胞生长的影响。
1.2.3 芍药苷对IL-1β 处理的软骨细胞炎症的影响 C28/I 2细胞分组: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治疗组、芍药苷加3MA组。细胞贴壁生长24 h。按实验分组分别加入试剂及药品,24 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液,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实 验。
1.2.4 western blot对细胞总蛋白进行BCA蛋白定量,进行蛋白变性,经SDS-PAGE电泳凝胶电泳、转膜、封闭。一抗孵育,4 ℃冰箱过夜。二抗室温孵育1 h后,对含有蛋白条带的PVDF膜进行ECL化学发光,并对发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5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细胞接种在无菌的细胞爬片上,加药处理后,用4 %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经Triton X-100通透,胎牛血清封闭后,经稀释的一抗于湿盒中,4 ℃孵育过夜。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二抗孵育,封片。待晾干后,在暗室中进行拍照。
1.2.6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 和IL-6含量 实验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芍药苷对C28/I2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采用CCK-8法对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软骨C28/I2细胞活力的影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培养的软骨细胞相比,芍药苷小于25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超过25 μmol/L时,细胞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因此,25 μmol/L的芍药苷为下一步实验用药浓度。
2.2 芍药苷对IL-1β 引起的C28/I2软骨细胞炎症中自噬蛋白LC3和Beclin 1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细胞经过IL-1β 处理后,细胞LC3 Ⅱ和Beclin 1蛋白明显减低,表明炎症时细胞的自噬能力降低;与模型组相比,IL-1β 处理后的细胞经芍药苷治疗后,细胞LC3 Ⅱ和Beclin 1蛋白明显增加,表明细胞自噬能力恢复(见图1,表1)。
图1 芍药苷对软骨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
表1 LC3 Ⅱ和Beclin 1蛋白分析统计结果()
表1 LC3 Ⅱ和Beclin 1蛋白分析统计结果()
注:实验重复3次。与对照组比较,## P <0.01;与模型组比较,# P <0.05
2.3 芍药苷对IL-1β 引起的C28/I2软骨细胞炎症中PI3K/AKT信号蛋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经过IL-1β 处理后,细胞p-PI3K和p-AKT蛋白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IL-1β 处理后的细胞经芍药苷治疗后,p-PI3K和p-AKT蛋白明显降低;当芍药苷与3MA同时应用,抑制了p-PI3K和p-AKT蛋白降低程度(见图2,表2)。
图2 芍药苷对软骨细胞PI3K/AKT信号蛋白影响
表2 p-PI3K和p-AKT蛋白分析统计结果()
表2 p-PI3K和p-AKT蛋白分析统计结果()
注:实验重复3次。与对照组比较,## P <0.01;与模型组比较,# P <0.05
2.4 芍药苷对IL-1β 引起的C28/I2软骨细胞炎症细胞上清液中TNF-α 和IL-6浓度的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经过IL-1β 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质量浓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IL-1β 处理后的细胞经芍药苷治疗后,TNF-α 和IL-6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当芍药苷与3MA同时应用,减弱了TNF-α和IL-6质量浓度降低程度。见表3。
表3 芍药苷对软骨细胞上清液中TNF-α 和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表3 芍药苷对软骨细胞上清液中TNF-α 和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1;与模型组比较,△ P <0.05,△△ P <0.01
关节软骨细胞病变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软骨细胞损伤与凋亡[4]。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骨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能力降低,细胞清除自身衰老、受损及炎症细胞内容物的能力下降,导致细胞炎症发展,出现软骨细胞的受损及凋亡[5]。因此,恢复细胞自噬,增加自我修复的能力,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药效成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6-9]。研究发现芍药苷能减少IL-1β 处理的大鼠软骨细胞中MMP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中NF-κB的激活,减少软骨细胞凋亡[10-11]。本研究发现,由IL-1β 处理软骨细胞,诱导软骨炎症发生时,细胞内的自噬标志性蛋白LC3 Ⅱ和Beclin 1表达下降,与之前的研究一致[12]。经过芍药苷处理后,LC3 Ⅱ蛋白和Beclin 1蛋白表达增加,表明芍药苷能够增加关节炎时软骨细胞的自噬能力,减少细胞损伤。同时结果还提示,芍药苷可降低炎症时TNF-α 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
PI3K/AKT能够调节众多细胞内信号级联的激活,及多种炎症介质功能的发挥[13-14]。骨关节炎发病中,抑制PI3K/AKT轴能够防止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骨变性异常形成和软骨细胞的衰老[15-16]。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对于细胞自噬发生起到重要作用[17]。有关骨关节炎的研究[18-19]发现,炎症可抑制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降低自噬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促进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减轻炎症反应[20]。本研究发现: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时,PI3K/AKT信号被激活,促进炎症的发展,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经过芍药苷干预治疗后,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减低。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部分拮抗p-PI3K和p-AKT蛋白的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芍药苷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促进细胞自噬活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软骨细胞的损伤,提示芍药苷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