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芹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山东 青岛)
因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具有进展迅速、病情较险且发病较急等特征,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采用救治措施,为患者获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并促进患者预后情况的显著改善[1]。临床上有相关研究显示,在实施救治措施过程中应用科学有效且较为优质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2]。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接诊的12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常规急救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12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3例、30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79岁,平均(48.15±2.32)岁;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5例、28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80岁,平均(48.86±2.5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实施迅速分诊、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基础护理等常规急诊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首先,院前急救。当医院急救中心接到电话时需要立即询问具体地址与疾病相关情况,并同时急救人员做好准备。确保在5 min之内急救人员能够做好准备并上救护车,在途中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从而掌握患者病情[3]。到达现场之后急救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迅速评估,清理患者的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配合医生针对性干预临床症状,并缓慢平稳地将患者搬运至救护车。同时急诊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与现场抢救人员之间的联系,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及时了解与掌握,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4]。
其次,入院护理。患者入院之后开启绿色通道并再次评估患者病情,配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调节滴速,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并实施无菌抢救,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确保急救中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若患者病情较重则需要通知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制定针对性急救抢救方案[5]。
再次,心理护理。患者及其家属会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很容易对抢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若患者昏迷则需要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解答家属疑问,从而争得家属同意实施相关急救措施[6]。
最后,护理规范。护理人员要规范填写护理表格,不仅需要提升护理业务水平与抢救技能,同时还要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工作,细致化护理各环节,防止出现医患纠纷。
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9分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后抢救时间以及抢救结果。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36%),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8.54±1.43)min、95.24%(60/63),对 照 组 患 者 的 急 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25.74±4.32)min、76.19%(48/63),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为危急重症患者具有病情迅速变化的特征,因此患者发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则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并且急诊救治效果的高低直接对预后效果产生了决定作用。基于此,医院急诊救护人员需要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全力以赴的实施救治,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并促进急救效果的显著提升[7]。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手段主要以责任明确以及合理分工为前提,并且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与医生进行配合,从而实现临床救治的目的。该护理手段主要是通过责任心、实操性以及专业性较强护理团队的成立,在入院前后实施针对性较强且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最大程度上防止盲目救治而造成的救治时间的延长,在入院后还需要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实施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高度理解,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显著改善[8]。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36%)。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缩短各指标用时,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