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花
(吉林省延边肿瘤医院,吉林 延边)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癌症之一,是发生在消化道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治疗是该疾病现阶段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措施。胃癌术后患者由于长期不能进食,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的身体状态欠佳,要实现术后顺利恢复的目标,营养支持是必要的护理方式,只有改善营养状态才能维持患者身体健康的稳定性,如此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该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外科收治的40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其中参照组的男女比例为13:7;实验组的男女比例为14:6。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皆在40~80岁,平均(58.24±11.76)岁,并且入选的40例患者皆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发展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研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健康知识的宣讲、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呼吸道的护理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等。
参照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按胃癌切除术后常规护理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患者经口进食后肠外营养减量。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在患者术后1周内,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营养状态,每天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等方式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给予患者充足的热量与氨量补给,分别是120 kcal/kg/d和0.3 g/kg/d。肠外营养液的输入量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营养状况进行合理调整,除以上营养支持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给。
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在患者术后早期,首先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指数维持在正常水平状态;其次,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制定早期肠内营养输入方案,确定肠内营养液的输入量。术后第1天,注入500 mL温盐水,从术中置入的空肠营养管进行鼻饲;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SP)补给,最初的剂量为500 mL,随后根据患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可酌情增加肠内营养的补给量,可增加至1000~1500 mL。注意控制营养液的速度、温度,用专用加热器加热,并酌情减少肠外营养液的量。若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应该详细检查引起不适的原因,给予对症护理,检查结果若是由于肠内营养液量造成的,要适当减少肠内营养的支持。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比住院时间、胃肠功能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以此作为判断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实施该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作用。护理效果的判断标准分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的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 5%、8 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 0%、2 5%,依据数据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且组间研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情况[n(%)]
通过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上,用时皆短于参照组,且组间研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的对比分析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的对比分析情况(±s)
?
胃癌是指位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很高,一般可发生于胃部的任何地方,男女发病比例为2:1,常见于50岁左右[1-2]。目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发生巨大改变,饮食不规律、不健康以及作息不规律和工作压力都是诱发胃癌发病的因素,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使胃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此外,胃癌的发病率还具有地区差异,我国的北方和沿海区其发病率高于南方。胃癌的典型症状为明显的疼痛感、体重显著降低以及食欲下降等[3]。当前,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术后往往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状和不良反应,需要对患者提供术后早期的精心护理,例如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维持患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提高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率,能够对患者术后顺利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该护理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此研究以分组讨论的形势展开,分别对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和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的情况下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分析。通过研究证明,两种营养支持方式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都对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在对营养液进行静脉滴注之前,还要将营养液的温度调整至患者身体易接受的程度,还要时刻注意滴注的速度等,一旦出现异常则容易引起患者的各种不适,例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肠外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早期的护理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护理效果还有待完善。而肠内营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肠外营养补给的缺陷,可根据患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和接受度,适当调整肠内营养液的补给量,这样的营养支持作用更为有效直接,更能够满足患者术后早期身体对营养的实际需求。依据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正常排气时间的对比中,实验组患者总体用时较短,且组间研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胃癌术后早期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干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术前的稳定营养状态,满足患者术后早期身体恢复对营养的需求,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