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改造水土保持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桃园路劳动公园为例

2020-08-28 05:10赵跃中朱小敏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水池西安市水土保持

赵跃中 朱小敏

(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明确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我国“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有关调查,共有138科681属2 224种,为我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2017年年鉴)。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GDP)8 349.86 亿元,同比增长8.2%,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运行态势。随着西安市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是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与标志,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生态保障,同时也可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西安市在不断新建城市公园的同时,城市旧公园的景观面临着更新、改造、发展延续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探寻城市旧公园景观在改造设计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针对城市旧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为主体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城市公园的提升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1 城市公园改造提出的背景

现阶段,城市旧公园的使用功能已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客观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冲突:首先,旧公园环境与其周边城市快速化发展新建区域景观不协调;其次,旧公园景观的空间结构较为简单、类型较单一,建设特色和建园主题不突出;第三,旧公园综合协调机制与管理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更新缓慢,现有公共配套设施跟不上时代经济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现阶段公众的使用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旧公园基础设施陈旧、改造进度缓慢、改造技术落后,缺少“现代化、人文化、可持续化、生态化”的建设理念;现有城市旧公园应有功能停滞不前,布局分区不明确,部分城市旧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功能定位大同小异,缺乏地域和时代特色,人文历史遗迹和景观、地域文化特色逐渐衰败甚至消失,使得历史文化无法继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西安市桃园路劳动公园”为研究对象,立足西安市的历史、地域及发展背景,从城市旧公园改造功能结构出发,以城市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为落脚点,探索如何将城市旧公园在以历史、地域的特色景观为本底,以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为骨架,将其生态、景观、功能、形式等内容进行提升,打造展现“宜居、现代、生态、文化”集聚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为城市旧公园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2 项目区概况

劳动公园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桃园东路与新园路交叉口西南角,本改造工程北至桃园东路,南至团结东路,西至公园围墙,东至新园路,南北总长约387 m,东西总宽约193 m,总设计面积7.07 hm2。距离地铁1号线劳动路站仅680 m,周边交通便捷,市政设施完善。

整个公园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量585.09 mm。项目区作为已建成公园,园内植物体系已经形成,主要乔木有国槐、法国梧桐、垂柳、苦楝、栾树、五角枫、朴树、桂花、红叶李、大叶女贞等,花灌木有丁香、腊梅、榆叶梅、紫荆、连翘等,植物品种丰富,绿化率达50%以上,绿化区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公园属平原区轻度土壤侵蚀区,测算年土壤侵蚀模数1 450/km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以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为主。

3 水土保持设计研究

3.1 总体布局

劳动公园示范工程以“节水治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为目标,以水土保持科普宣传为载体,根据现有的利用格局及环境条件,按照目前公园需改造治理的任务,确保公园功能区的完整性、协调性,将劳动公园的功能区划分为:南入口科普展示区、铺装广场水土保持区、道路水土保持区、水池连接叠水活性区、水土保持科普园、生态修复区等6个区。详见图1劳动公园平面布置图和图2劳动公园功能分区图。

3.2 建设目标

劳动公园改造通过建设拦水坝、生态护岸设施将公园现有水系连通起来,改善黑水臭水;通过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台地花池、植草沟、种植池、水槽、排水沟、蓄水池等设施建设,使雨水资源得到有效拦蓄利用;通过建设人行台阶、树池、跌水景墙、驳岸工程、下沉式广场、石笼生态墙、导视系统、垃圾桶及灭烟柱等设施,改善视觉景观;通过种植乔灌草及水生植物,丰富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达到全面提升城市品味的生态环境效果,使公园变成旅游观光和水土保持景观优美生态环境区域。

图1 劳动公园平面布置图

图2 劳动公园功能分区图

3.3 治理措施设计

3.3.1 设计原则

由于劳动公园建园历史悠久、设施陈旧、区域高差大、雨涝突出、高大植物存在老化现象等问题,所以,治理措施设计原则主要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建设尽量就地取材,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植物措施建设上遵循适地适树,尽量使景观资源配置多样化;尽可能做到美观,满足水土保持景观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透水步道、雨水花园及下沉式绿地。

3.3.2 分区治理方案

(1)南入口科普展示区。为公园主入口,高差约3.3 m,坡度较大,雨季洪涝频繁。为此,将南入口改造为开放式入口,与市政道路相连,铺装硬化广场。广场内布设下凹式绿地、生态树池等措施;广场中间新建蓄水池,充分利用现状高差,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及沉淀,并对蓄水池进行景观布置,设置跌水景墙、拦水坝等,在分隔蓄水池的同时提高园区入口的景观效果。蓄水池两侧,因地制宜布设人行台阶及无障碍通道,完善道路系统;广场左右两侧,布设绿化组团、植草沟、台地花池等植物措施,打造开放、自然、生态的市内绿化景观。

(2)铺装广场水土保持区。广场铺装材质多为石材和瓷砖,透水性较差,排水困难,造成广场周围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为此,对广场铺装区域进行改造,重新铺装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将广场原有树池改造为生态树池,增加广场集水槽及绿化种植池,充分利用雨水进行浇灌。

(3)道路水土保持区。道路主要是指园区的主干道,路面铺装为芝麻灰花岗岩,透水性较差,雨季积水严重;大部分路段两侧种植绿篱,不利于道路雨水的排放;两侧行道树枝繁叶茂,改造空间小,绿化难度大。为此,将主干道路面改造为沥青透水路面;两侧布设植草沟,有效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并将道路两侧原有树池改造为生态树池,提高雨水利用率,提升景观效果。

(4)水池连接叠水活性区。原有的3个独立水池(湖),互不相连,为静态水体,污染物富集,水质差;水生植物单一,水生态系统失衡;且池底驳岸均为硬质构造,不利于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此,将3个水池(湖)结合现状高差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三级拦水坝将2号水池(湖)和3号水池(湖)连接起来;1号水池(湖)和2号水池(湖)高差较大,为了加强3个水池(湖)的联系,在1号水池(湖)和2号水池(湖)之间,沿着主干道路旁绿地设4号水池,通过4号水池将1号水池(湖)和2号水池(湖)连接起来,以此将3个水池湖面连通。同时,在1号、2号和3号水池(湖)周围布设绿化组团,驳岸采取水生植物生态护岸;在4号水池周围,利用落差布设台地花池、微水池,在周围步道旁布设植草沟,水池中央布设水生植物盆景。水池整体连通,形成活水;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提高水质;水上景观、水面景观、陆地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一致。

(5)水土保持科普园。现状为大面积铺装,功能为儿童活动乐园以及临时管理用房等,设施陈旧;地势落差较大,西低东高,高差1-3 m,南低北高,高差约2 m。为此,将本区改造为水土保持科普园,去掉大面积的铺装,新建人行步道,打造台地景观、雨水花园、汀步、绿化组图、雨水过滤池等微景观,在绿化美化公园的同时,向游客科普水土保持知识。

(6)生态修复区。将公园内绿化良好的区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在充分利用已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补植、抚育和栽植草皮,防止因植被稀少造成水土流失。

4 公园改造完成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桃园路劳动公园改造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工程实施后的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生态效益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蓄水保土效益等,其中土的流失治理度可达到100%,林草覆盖率可达到51.91%,每年至少增加蓄水79.36 m3,保土261.50 t。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建设功能完整、布局合理、环境景观协调的高水平、高质量公园上,改造后公园里水清、草绿,生态良好,适于休憩,宜于观赏,使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为邻近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减弱噪声、降低灰尘等目标协同建设推进,从而促进大气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治理,增加了人和自然的亲和性。同时,劳动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水景观和基础设施条件,加之便利的区域交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要素的传承,有利于加快周围的房地产、商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周围及西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水池西安市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家乡
休闲假期
责任(二)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