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老庄21岁的儿子卫庄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老庄发现,自儿子毕业后,因一时找不到工作,儿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天寝食难安。这让老庄担心不已,不得不向心理医师求助。
老庄介绍,他们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把儿子送进大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一家乃至整个村子对儿子的未来都抱有很大期望。儿子卫庄也很懂事,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优秀,期待毕业之际能找到好工作。但是,卫庄总担心自己毕业于普通大学,跟名牌大学毕业生没法比,找工作难,就更别指望找到好工作了。最近,衛庄变得沉默寡言、没精打采、做事心不在焉,甚至影响到吃饭和睡眠,日渐消瘦。再这样下去,身体都要垮掉了。老庄为此忧心不已,儿子找工作压力过大,该怎么办?
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具有心理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心理压力都不是完全由现实外在情况所直接决定。任何外部压力只有转化为自我心理上的内部压力,才成为影响人生活的真正压力。也就是说,既然是心理压力,就必然有自我心理方面的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
心理压力主要是一种自我主观感受,心理压力的大小,也主要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决定的。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其中的ABC分别是“外来激发性事件”“个体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和“外来激发性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这个ABC理论认为,由于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评价,最终便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决定个人情绪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现实生活情境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压力究竟有多大,常常是我们内心主观态度决定的。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对此,应届大学毕业生也会感到更大的就业心理压力,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过是“外来激发性事件”,会不会在心里产生巨大的压力,绝不是就业形势直接决定的,而是自身的心理因素,也就是B所决定的。
由此说来,要想不被就业压力压垮,关键是在心理上要学会自助自救。
如果你在心里把压力放大,就很可能被压力所压垮;如果你在心里把压力缩小,就完全有可能减小压力。
容易给自己放大痛苦和压力的人,往往存在思维偏差,多表现为习惯于消极的思维方式,容易沉溺于消极观念和困难事件中,夸大对这些观念和事件的感觉,就容易放大烦恼、放大困难,放大压力。因此,这种人要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思路,多从不同视角看事物,多设想其他可能性,避免情绪性推理。如果不去主观夸大事情消极的方面,就可在不利情境中发现有利因素,也就会看到阳光和希望。
面对就业压力最重要的也是心理调整,转换视角,关闭消极的心理放大镜,去发现和关注生活的积极面。疫情确实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困难,但是就业困难不是针对某一人的,影响也是暂时的。
只要不让自己被压垮,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会在困境中看到很多机遇,看到很多好消息,看到很多走向希望的路。
1.积极自我心理暗示,增强自信,敢于向高处追求。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奇妙,消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毁掉一个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成就一个人。面对毕业求职,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最大限度地在最后阶段激发自我潜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最大限度的在求职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因此,不要因为毕业于普通大学,就对自己的求职就业失去信心,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自艾自怜,而要学会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敢于向高处追求,敢于向往和追求一份好工作。我们说敢于向高处追求,当然不是说盲目攀高,而是说在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坚定自信,敢于看到自己的优势,敢于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谋求对自己来说比较理想的就业岗位。
2.调低自我心理期望,扔掉自负,勇于从低处做起。身为大学生,往往有一种“天生我才”的感觉,自视过高,比较自负。于是,面对求职就业,不少大学毕业生自我期望过高,不肯低就,不肯从低处做起。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理性调低自我心理期望值,扔掉自负,善于从低处做起,放下身段,降格以求,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即便对工作不满意,工作到手了总比没有工作好,焦虑也会被淡化许多,压力会减轻许多,也就会心安许多。
3.拓宽自我心理定向,突破自限,善于多向谋出路。只要拓宽求职的自我心理定向,突破就业的自我设限,善于从多方向寻求出路,就会发现希望。比如,就业难时,可以继续学习、考研、进修,为自己充电;可以自主创业、卖货,为自己蓄势;可以深入社会,打工出力,为自己挣饭钱等等。
先生存,后发展,是很多人的成功之路。面对就业困扰,作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能够养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些出路,都属于积极等待,积极等待比消极等待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句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做好眼前的事,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就是留住了自己的青山。大学毕业生只要调整好心态和姿态,积极准备,就有出路,不被就业压力压垮。
如果庄父能将这些转告孩子,并对其耐心开导,予以积极暗示,真诚鼓励,相信能大大帮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的。